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天和镇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双网格服务大民生 微治理托起大幸福
  K 部门乡镇头条
  本报记者 李艳 通讯员 邹秋实
  “双网治理有妙方,民生大事心中藏。智治温情两手抓,幸福实事暖心房。”在基层治理的广阔画卷中,天和镇正以独特的笔触绘就新篇章。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米”。近年来,天和镇紧紧握住“双网格”治理这根“绣花针”,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主线,通过线上线下一张网、民生难题一站解,精心编织起一张“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安全有力度”的民生保障网,让基层治理既有智慧的“内核”,又满溢温暖的“人情味”。
  民生服务有温度
  “我在微信群里简单一说,厨艺技能培训的名就报上了,真是太方便啦!”居民李阿姨满脸笑意,迫不及待地向姐妹们分享自己刚在网格微信群里报名参加培训的好消息。
  如今,天和镇的线上网格已然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的“数字便民站”,法律咨询、活动预约、培训报名等30余项服务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获取。而在线下,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则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装满各类生活“必需品”的“百宝箱”。应急药箱、维修工具摆放整齐,代购代办服务贴心周到,“线上+线下”双网融合模式,如同精准导航,稳稳对接居民生活的每一项需求。
  今年以来,网格员们通过网格微信群收集到居民建议42条,成功解决居民需求200余件。从线上的“指尖便利”到线下的“身边关怀”,服务的温度实实在在,触手可及。
  应急响应有速度
  前不久,天和镇白乐村3组一根电线断落在地,给附近村民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村民迅速通过重庆基层智治小程序上报了这一紧急事件。仅仅10分钟后,网格员便在网格微信群中发出了预警。30分钟内,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有条不紊地展开排危工作。
  “现在遇到急事,心里一点都不慌。网格员来得比亲戚还快!”村民刘大姐感慨道,竖起的大拇指是对网格工作最真诚的肯定。
  近年来,天和镇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构建起“群众吹哨—网格响应—部门联动”的高效机制,针对水管爆裂、电路故障等常见问题,分类制定了详细的处置流程。
  今年以来,30分钟内问题办结率高达90%,各类投诉总量下降了35%,“网格速度”不断刷新着民生幸福的刻度,生动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承诺。
  安全守护有力度
  “网格微信群里发的那个车辆侧翻事故视频,看得我直冒冷汗,太吓人了!”三轮车车主张师傅指着网格微信群里的案例说,“以前总觉得事故离自己很远,现在网格微信群里天天都在‘敲警钟’,开车的时候可不敢再大意了。”
  针对辖区内三轮车数量多、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情况,天和镇在12个网格微信群中开设了“车轮上的安全”专栏,每日推送真实的事故案例,以触目惊心的画面警醒每一位驾驶员。
  线上案例不断“刷屏”,线下宣传同样“暖心”。“老李,你这三轮车后视镜角度不太对,转弯的时候有盲区,可得注意调整一下。”网格员小唐一边细心地帮助三轮车车主调整后视镜,一边递上《安全驾驶手册》,并耐心地提醒驾驶员切勿违法载人。
  天和镇采用“线上+线下”双网融合模式,让安全知识通过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在网格员的耐心讲解下,真正“扎根”在群众心间。今年以来,天和镇200余辆三轮车实现了交通事故“零发生”。
  “下一步,天和镇将继续深耕‘双网格’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智治再深入,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共治共享,让网格‘跑出加速度’,治理‘贴近心坎里’,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办成‘幸福实事’。”天和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