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关面乡泉秀村推行“一分六统一自愿”种植木香
抱团发展力量大 增收致富路更宽
七里坪木香种植基地。

药农采挖木香。

木香喜获丰收。

  K 部门乡镇头条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仲春时节,在海拔2100米的关面乡泉秀村七里坪,冰雪还未完全消融,汽车很难开上山,但有不少药农已徒步上山采挖木香了。
  “去年这株苗子产了5斤鲜根。”药农唐祖亮轻轻刨出一株木香的根茎,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木香价格持续上涨,药农的种植积极性明显高涨,今年上山的时间比往年早了很多。
  七里坪作为全国最大的木香种植基地,去年200多户药农通过抱团发展,木香卖出了5000多万元,谱写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七里坪所在的秦巴山区,乃是《本草纲目》所记载的“川木香”道地产区。此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砂壤土富含多种矿物质。独特的峡谷地貌宛如天然的“湿帘”,为木香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清代光绪年间引入木香种植后,当地历经岁月沉淀,形成了“春种秋收、轮作休耕”的百年耕作智慧。木香,这种菊科植物,以顽强的适应能力在此落地生根。它幼苗期喜阴,成株后喜阳,主根能深扎地下两米汲取养分,宿存根茎可连续采挖十余年。“种一季收十年”的独特优势,与当地药农世代传承的“七分种三分管”理念相得益彰。
  然而以前,传统种植模式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暴露出诸多弊端。2018年行业调查结果显示:七里坪木香平均亩产仅280公斤,远低于全国道地产区350公斤的平均水平;散户种植致使木香根茎直径悬殊,有效成分挥发油含量波动超过40%;70%的药农依赖流动商贩收购,价格在层层转手过程中被不断压低。
  必须改变这种状态。前些年,关面乡直面当地木香产量低、标准不统一、销售渠道不畅等现实难题,积极探索,引导药农抱团发展,大力实施药材高产栽培行动,有效解决木香采挖留种导致药材标准不一、影响产量等问题。如今,七里坪种植的木香已实现标准化统一育苗,平均亩产比2018年增加近100公斤。
  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当地创新采用“一分六统一自愿”机制,开展木香的种植与销售。“一分”即分户种植;“六统一”分别是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议价、统一销售;自愿则是药农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出货渠道。
  “一分六统一自愿”打通了产业链的前端与终端,连接起基地与药厂,有效压缩了中间环节,催生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好局面,让药农与企业联合更加紧密,提高了木香的销售价格,切实增加了药农收入。
  10年前,唐祖亮家木香种植面积仅10多亩,年收入不足万元。“一分六统一自愿”机制的实施,让唐祖亮看到了希望。他以每年新增二三十亩的速度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家木香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亩,去年采挖了一部分就收入30万元。
  种植木香能挣钱,吸引着当地越来越多农户投身木香种植行业。近70岁的胡世杰,前两年才开始在七里坪种植木香,去年他家收入8万多元。
  “去年,七里坪200多户药农户均收入超过20万元,今年大家的积极性更是空前增强!”关面乡泉秀村党支部书记周后清满心欢喜地介绍,泉秀村大力提升木香种植的科技含量,推行原生态种植、轻简化栽培技术,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实现木香加工标准化,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致富路。
  数字见证着这片山乡的巨大变迁:关面乡木香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1.2万亩拓展至2025年的3万亩;户均收入由2018年的3万元飙升至2025年的20万元;吸引了127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更值得称赞的是关面乡的生态效益:木香根系有效固持了70%以上的坡地水土,林药间作模式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2%。这种“绿了山头、鼓了钱袋”的共赢景象,被中国农科院专家盛赞为“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面样本”。
(本组图片由关面乡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