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为市民奉上文旅融合的春日盛宴






三月,达州市通川区万亩李花竞相绽放,宛如千里雪浪铺展在大巴山南麓。
趁着花开盛景,日前,“潮涌达州春满通川”——中华李村花海音乐会暨2025“春游达州”赏花消费季启动仪式在达州市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盛大开幕。这场融合了艺术、文化与产业的盛会,不仅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赏花体验,更成为达州市通川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的生动注脚。
以花为媒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在中华李村,李花树下流淌的不仅是悠扬乐声,更是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音乐会上,传统与现代交织,“花语乐鸣”的古筝竹笛声与“狂欢交响”的摇滚乐碰撞。“花神祈福”环节的传统汉服巡游队伍与手持咖啡漫步花径的游客相映成趣,“花海下午茶”与“花海火锅宴”让烟火气与浪漫并行。游客穿梭于花海集市,体验手作漆扇、品鉴春茶,用镜头记录下彩色村居与李花交融的童话世界。
这场活动以“音乐引流、文化赋能、消费提质”为内核,打破传统赏花游的单一模式,立体式消费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在“花海下午茶”区域里,游客们悠闲地品尝着咖啡、慕斯,露营桌椅错落点缀于花荫之下。“花海集市”中,漆扇绘制、纸鸢手作、花卉头环等文创DIY人气火爆,川汉子灯影牛肉与千口一品春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品尝购买。傍晚时分的田家塝,火锅宴在暮色中沸腾,灯光秀与民谣演出将“火辣与浪漫齐飞”的氛围推向高潮。
达州市通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罗琴表示,通过“农文旅+”场景创新,将游客的“打卡式流量”转化为“沉浸式留量”。数据显示,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带动消费逾3亿元,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筑基 脆李经济锻造富民链条
在花海音乐会的热闹背后,是达州市通川区以“一李两莓”特色农业托举乡村振兴的坚实基底。
“我们的脆李经过国家农业部检测,硒含量达0.036mg/kg,可溶性固形物14.5%,入口化渣,口感独特……”在“花海集市”的巴山脆李展位,主播正通过直播间向观众展示脆李的“硬核实力”,为脆李预售造大声势。
位于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环凤脆李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4000余亩。近年来,该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和“五统二分”的运行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利益有机衔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同时,打造标准化智慧果园,通过电商直播、快递直发,让果品远销北上广深。
据了解,作为“巴山脆李”起源地,达州市通川区“一李两莓”产业布局以3.7万亩青脆李种植撬动富民增收链条。从“硒含量领先”的品种优势,到“环凤脆李”等地理标志品牌矩阵,达州市通川区把脆李与文旅深度联动,让农产品变身文化符号,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价值跃升。
得益于“巴山脆李”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的逐步成熟,达州市通川区涉脆李产业链10200户农户近年年均增收1.85万元,21500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长效赋能 农文旅融合绘就振兴蓝图
达州市通川区的探索不止于一场音乐会的狂欢。活动当天同步启动的“春来通川·李最美”短视频大赛,以最高2万元现金激励创作者挖掘乡村之美,用新媒体的力量传播放大乡村魅力。
与此同时,“消费满500元·抽奖帕萨特”“花海火锅宴”等创意活动,也将节庆热度进一步转化为持续消费动力。
当前,达州市通川区正以“四季有景、全年有节”为目标,构建“农业打底、文化塑魂、旅游增收”的产村融合发展生态。在双鱼湖社区,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乡村从“卖产品”转向“卖风景、卖体验”。彩色村居与李花相映成景的“童话村落”正是这一产村融合的缩影,正如游客吴正美所言:“美景与美食的组合,让乡村有了留住人心的魅力。”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