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乡土十五载 善举如灯照山乡

K 雷锋在身边
本报记者 熊瑛
在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中,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以躬身实践赓续雷锋精神,用民生温度丈量奉献高度,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九龙山镇清狮村返乡人士姚军伟,正是这璀璨星河中的一束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于生活点滴中传递温暖。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姚军伟将这句箴言化作行动坐标。从捐资助学、关爱老人、安装路灯,到脱贫攻坚、助农增收、乡村振兴,姚军伟所做的这些看似细碎的民生实事,恰似春日细雨浸润乡土,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勾勒出鲜活的雷锋印记。
产业反哺润沃野
“要让发展成果真正浇灌在故乡的土地上。”2009年,当沿海产业转移浪潮涌动时,在广东东莞经营印刷厂风生水起的姚军伟,毅然将企业迁回家乡,在开州城区开办印刷厂,就此开启了产业反哺之路。
企业不仅解决了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还创新构建“秸秆换原料”模式,以高于市场价回收村民废弃的小麦秸秆、稻草作为造纸原料,即使企业原料成本降低,又为农户开辟了增收的“绿色银行”,更让昔日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化作蓝天白云。
2016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之际,姚军伟以本土人才身份领衔九龙山镇清狮村产业突围:引进耐旱节水的无花果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45户贫困户增收;将13名贫困村民安排在印刷厂工作,并孵化出陈军等8人成功创业。
“姚总教我们技术,更教我们经营,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对姚军伟的感激,陈军溢于言表。
教育帮扶圆梦想
“姚叔叔给我的不仅是助学金,更是改变命运的火把。”家住清狮村4组的贫困大学生王博说,读高中时,因家庭遭遇变故,生活陷入困境。姚军伟得知后,不但自己慷慨解囊,拿出上万元,还发动员工为他捐款。从那以后,姚军伟一直资助他上学。
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渡过暂时的难关,2022年,姚军伟在开州东部金科开了一家餐饮店,提供实习、就业岗位,解决了50余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有大学生、待业青年和脱贫户。姚军伟一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时常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和人生感悟,教导他们要心存善念、常怀感恩。
多年来,姚军伟一直致力于弘扬雷锋精神。每年的“雷锋日”,他都会带着员工为困境儿童和特困供养人员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姚军伟累计资助了3名贫困大学生、10名贫困中小学生。去年12月,姚军伟还出资2万多元,为清狮村安装20盏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
服务赋能促振兴
“有客户来谈合作,我就把他们带到商会办公室。这里环境好、设备全,还不收场地费。”民富绿色生猪养殖股份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说,在商会办公室里,他谈成了好几笔订单。
2016年,九龙山镇商会成立,事业心与爱心兼备的姚军伟众望所归,当选为商会副会长。为给158位会员打造温馨舒适的办公休息场所,姚军伟自掏腰包为商会购置办公用品。
姚军伟作为党员,以“交流、提高、合作、共赢”为宗旨,坚守“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会员”的理念,围绕党建引领、政企沟通、强化自身建设、助力企业发展等,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等工作,有力推动了九龙山镇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
“公司目前经营得如何?有没有亟待商会协调解决的困难?”今年初,姚军伟和九龙山镇商会会长周景灿一起,逐个走访商会会员,帮他们纾困解难,为各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我们商会以‘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服务发展好、自律规范好’建设标准,获评全国‘四好’商会,姚军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九龙山镇商会会长周景灿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