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群”延伸“致富链”

K 部门乡镇头条
本报记者 喻建国
仲春时节,临江镇福德村的千亩柑橘林里,白色的橘花如碎玉般缀满枝头。村民裴立菊头戴草帽,利落地给柑橘树追施春肥。“这茬花开得密,挂果肯定多。”她擦擦额头的汗,一脸欣喜。
福德村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临江镇贯彻落实区两会精神,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临江镇正以晚熟柑橘、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笔,以农文旅融合着墨,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柑橘产业:甜蜜升级再出发
“以前的柑橘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有限,今年我们引进了新品种,希望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在临江镇新坝村,村民李益友正在给刚刚栽下的柑橘树苗浇水。
临江镇是我区柑橘产业大镇,全镇晚熟柑橘种植面积达3.2万亩,但品种单一降低了果品的竞争力。今年,临江镇采取政府引领、大户示范等模式,通过高换嫁接方式,实施优质品种改造2000多亩。
除了提升柑橘品质,临江镇还注重对柑橘园区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扩大智慧果园面积,实现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的智慧管控,大大提升了果园的生产效率和果品质量。
“以前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不仅节省人力,柑橘的品质也有了保障。”福德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表示,柑橘种植智能化还可减少农药的使用,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今年以来,临江镇以“开县春橙”“帅乡红”等品牌为引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直播带货、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让临江镇的柑橘走向全国各地,让果农的腰包鼓起来。
粮油产业:补齐短板促融合
“这里好美呀,我们来合影吧。”周末,市民高小清漫步于临江镇龙桥村的油菜花海,呼朋唤友、拍照留念。
近年来,临江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217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9500亩,为粮油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粮食收获、烘干、加工、储存等环节暴露出短板,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临江镇经发办工作人员彭琪看来,改善提升农业设施设备迫在眉睫。
今年,临江镇在争取政策扶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引导农户、种粮大户及农业公司合理使用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新建烘干房、专业仓库等配套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粮油深加工基地,提供专业的收割、烘干、运输等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多产协同:百花齐放共繁荣
惊蛰刚过,临江镇明月村蔬菜基地的智能大棚里,村民陈万珍轻点手机,自动喷灌系统立即喷出彩虹水雾,为蔬菜苗带来精准的滋养。“如今,咱也成‘数字农民’啦。”陈万珍刚领到土地流转金和劳务工资,就在网上给孙子购买了一套新衣服。
“我们将发挥350亩寿光标准蔬菜的示范标杆作用,实现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谈及今年农业产业的目标,临江镇经发办主任温亲青多次提到“规模”“特色”两个词。
在发展规模上,临江镇将继续完善“1+3+N”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柑橘、蔬菜、畜禽养殖、青脆李、花椒、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发展特色上,从产业品质、农文旅融合上做文章,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实现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春潮涌动的临江大地上,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正围绕落实区两会精神,描绘美好乡村新未来,奏响乡村全面振兴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