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满目新 百姓笑开颜
K 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程超
春节返乡,和谦镇金山村的游子们惊喜地发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直通村组,房前屋后花木扶疏,路灯照亮夜归路……
蝶变背后,是和谦镇金山村驻村工作队书写的振兴答卷。近年来,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单位积极响应号召,选派精锐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他们深入基层、主动作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弘扬文明乡风等一系列举措,让金山村蜕变为路畅、景美、民淳的文明新村。
▶ 发展产业促增收
春回大地,茶叶飘香。在和谦镇金山村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嫩芽。“早采三天是个宝,我们得让这抹新绿抢‘鲜’上市!”金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熊巍话语里透着急切。
“过去,部分村民苦于找不到增收途径,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熊巍介绍,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经过多方调研,最终找到破局之策——发展茶叶经济。
“我们在山中意外发现了一棵百年老茶树,随后又陆续找到了300多棵。看到枝繁叶茂的百年老茶树,大家觉得金山村的土壤、气候很适合种植茶树,于是就开始发动村民种茶。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金山村的茶园面积已达2000亩。”熊巍介绍。
起初,村里资金有限,无法聘请专业炒茶师傅,村民也不会炒茶。面对困境,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并肩作战,他们通过网络视频自学,反复尝试,终于掌握了炒茶技艺。
如今,金山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并成功打造了“和谦高景”茶叶品牌,该品牌茶叶以其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谦高景”茶更是荣获“重庆好茶”美誉,去年茶产业为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户均增收1300余元。
此外,金山村还大力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业。这股产业发展的热潮,吸引不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共同助力家乡发展。
▶ 完善设施美环境
傍晚的金山村,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如卫士般矗立在村道两旁,柔和而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村民夜间出行的道路,也点亮了乡村的夜空。
“当时入户走访,发现村民最迫切的需求便是为村内道路安装路灯。”熊巍说,针对这一需求,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向上争取亮化工程专项资金,分两批为金山村安装了580余盏太阳能路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下便汇聚起欢声笑语,妇女和儿童在音乐的伴奏下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基础设施升级不止于照明。”金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富介绍,近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还多方筹措资金硬化村道16公里,新增错车道20多处,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
“我们还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对全村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做到环境优美、河道清洁、道路干净。”熊巍说,金山村利用金山竹打造家庭庭院,引导村民将家禽、牲畜圈养,把房前屋后改造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实现环境美化与生活品质双提升。
▶ 乡风文明气象新
春节期间,金山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庄重,村里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旨在弘扬正能量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随着“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等荣誉奖项的逐一揭晓,获奖者逐一登台接受表彰,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这些质朴无华的村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与美德,成了全村上下争相效仿的楷模。
“我们希望通过评选这些道德模范,树立身边好榜样,激励大家向他们看齐,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熊巍说。
为了让这份正能量得以延续,驻村工作队还在村里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定期走访孤寡老人,帮助老人打扫房间,陪伴老人聊天解闷。截至目前,这些温馨感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已举办10余次。
金山村还实行积分制管理,村民通过互帮互助、践行孝道、保护环境、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支持村集体工作以及参与村集体治理等获得积分。每季度,村里组织一次评比活动,评比结果在村里的光荣榜上公示,并对表现突出的村民进行奖励。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文明新风已经悄然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推动金山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以前村民办红白喜事,总喜欢讲排场,铺张浪费比较严重。现在,大家勤俭节约的意识越来越强,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一位村民在谈及村里的变化时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程超
春节返乡,和谦镇金山村的游子们惊喜地发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直通村组,房前屋后花木扶疏,路灯照亮夜归路……
蝶变背后,是和谦镇金山村驻村工作队书写的振兴答卷。近年来,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单位积极响应号召,选派精锐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他们深入基层、主动作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弘扬文明乡风等一系列举措,让金山村蜕变为路畅、景美、民淳的文明新村。
▶ 发展产业促增收
春回大地,茶叶飘香。在和谦镇金山村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嫩芽。“早采三天是个宝,我们得让这抹新绿抢‘鲜’上市!”金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熊巍话语里透着急切。
“过去,部分村民苦于找不到增收途径,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熊巍介绍,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经过多方调研,最终找到破局之策——发展茶叶经济。
“我们在山中意外发现了一棵百年老茶树,随后又陆续找到了300多棵。看到枝繁叶茂的百年老茶树,大家觉得金山村的土壤、气候很适合种植茶树,于是就开始发动村民种茶。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金山村的茶园面积已达2000亩。”熊巍介绍。
起初,村里资金有限,无法聘请专业炒茶师傅,村民也不会炒茶。面对困境,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并肩作战,他们通过网络视频自学,反复尝试,终于掌握了炒茶技艺。
如今,金山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并成功打造了“和谦高景”茶叶品牌,该品牌茶叶以其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谦高景”茶更是荣获“重庆好茶”美誉,去年茶产业为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户均增收1300余元。
此外,金山村还大力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业。这股产业发展的热潮,吸引不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共同助力家乡发展。
▶ 完善设施美环境
傍晚的金山村,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如卫士般矗立在村道两旁,柔和而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村民夜间出行的道路,也点亮了乡村的夜空。
“当时入户走访,发现村民最迫切的需求便是为村内道路安装路灯。”熊巍说,针对这一需求,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向上争取亮化工程专项资金,分两批为金山村安装了580余盏太阳能路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下便汇聚起欢声笑语,妇女和儿童在音乐的伴奏下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基础设施升级不止于照明。”金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富介绍,近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还多方筹措资金硬化村道16公里,新增错车道20多处,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
“我们还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对全村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做到环境优美、河道清洁、道路干净。”熊巍说,金山村利用金山竹打造家庭庭院,引导村民将家禽、牲畜圈养,把房前屋后改造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实现环境美化与生活品质双提升。
▶ 乡风文明气象新
春节期间,金山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庄重,村里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旨在弘扬正能量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随着“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等荣誉奖项的逐一揭晓,获奖者逐一登台接受表彰,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这些质朴无华的村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与美德,成了全村上下争相效仿的楷模。
“我们希望通过评选这些道德模范,树立身边好榜样,激励大家向他们看齐,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熊巍说。
为了让这份正能量得以延续,驻村工作队还在村里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定期走访孤寡老人,帮助老人打扫房间,陪伴老人聊天解闷。截至目前,这些温馨感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已举办10余次。
金山村还实行积分制管理,村民通过互帮互助、践行孝道、保护环境、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支持村集体工作以及参与村集体治理等获得积分。每季度,村里组织一次评比活动,评比结果在村里的光荣榜上公示,并对表现突出的村民进行奖励。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文明新风已经悄然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推动金山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以前村民办红白喜事,总喜欢讲排场,铺张浪费比较严重。现在,大家勤俭节约的意识越来越强,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一位村民在谈及村里的变化时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