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拥抱数字浪潮 点燃发展引擎
——我区纵深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工作综述

  K 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喻建国
  汉丰湖畔,数字澎湃,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朵朵浪花。
  去年8月,我区AI+“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防控一件事”应用场景成功上线,实现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管“一览无余”,首批纳入“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去年,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对数字重庆建设的有关部署,聚焦“1361”整体构架,集中攻坚、集成创新,不断推动重点能力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数字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数据织网,筑牢智慧基石
  在我区,数据不再是沉睡的资源,已被充分激活,化作了治理的“智慧血液”。
  去年,我区数据归集共享加快突破、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两端”(渝快办、渝快政)集成效能不断提升。全年新编目归集公共数据2597类,累计达3418类4000多万条。数据治理合格率97.5%,比全市高3个百分点。数据共享超121万次、居全市第1位,有力支撑了应用实战。
  “我区5G基站万人拥有数达30.2个,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区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政务私有云迁移率100%,融入全市政务云“集中部署、一体管理”。感知资源接入24类33.3万个、居库区第1位。
  126个视联网点位上线运行,“一网两线”安全底座能力进一步强化,有力支撑了全区一体指挥调度。
  “办证、登记、缴费,登录渝快办平台填写信息、提交资料,很快就搞定了。”家住临江镇的陈女士表示,通过“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套餐服务,她不出家门就办好了所有业务,并很快领到了户口本、医保卡等,既省钱又省心。
  依托渝快办平台,我区分步承接全市“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应用场景81个,办件2.1万余件,服务企业、群众能力明显提升。渝快政平台实现政务应用应接尽接,接入公职人员3.5万人,支撑跨层级工作群4236个,实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
  三级联动,升级治理效能
  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数字技术造福人民群众。
  去年,我区在8大板块、6大专题组应用贯通率“八张报表”均赋A档。全面对接市级8大板块70条跑道248条子跑道,聚焦现代化新开州建设目标任务,上线上屏20条区级特色子跑道。全面贯通市级重大应用143个,深化运行流转事件2.2万多件,连续三个季度按期办理率100%。
  “全区完成3666项体征指标接入驾驶舱,梳理设定各板块关键绩效KPI指标267项,实现33类6594个风险点精准落图、分类展示。精准配置智能预案361个,初步实现城市运行一屏掌控。”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体化部署,一盘棋推进。我区“8+5+N”(八大板块牵头单位+五个常驻单位+N个轮驻单位)人员力量全部进驻区治理中心,森林防火、应急指挥、地灾防治、城管监控等15个行业指挥平台集成接入区治理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集中指挥调度。
   六大系统,提升服务能力
  数字重庆建设的基础,关键在数据归集赋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通,实现最大数据共享。
  去年,我区核心业务不断细化、自主谋划稳步拓展、承接运用持续深化。迭代完善“七步梳理法”“五星评价制”,集中完成4轮核心业务梳理,推动62个部门单位完成在线编目,业务事项平均颗粒度达92项,居全市第1方阵。
  全区3个应用纳入区县应用“一本账”,“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防控一件事”在全市推广、获评全国数字化典型案例,“政审证明出具一件事”入选全市“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获评公安部“改革创新”优秀奖。
  承接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数字应急、高楼消防、三情联动等数字化应用,我区实现应急预警、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数字化、智能化。
   基层智治,增强执行能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数字技术的运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强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走深走实。
  去年,我区呈现数智赋能有力有效、基层治理精细高效、基层减负取得实效的良好态势。推动镇街96.4%核心业务上跑道、3475项目标任务数字化管理,挂接上屏KPI3321个、体征指标3450个,编制数字预案940个,承接贯通市级应用36个,数字化、体系化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对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区上下心中有“数”。去年,全区党员干部走访服务“一老一小”等重点人员162.3万余人次,网格上报事件19.2万件、办结率达99.9%。排查处置社会矛盾纠纷2.4万多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9%,治理末梢实战能力日益增强。
  数字赋能,减负增能。我区开展村社区乱挂牌整治,累计撤销挂牌5793块。“一表通”实现四级贯通,基层报表数量有效减少。迭代镇街履职事项“三张清单”,确定基本履职事项140项、配合履职事项131项、部门收回事项127项。
   数字经济,动能稳步攀升
  全面启动智能化改造,推动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我区作为数字重庆建设的“积极分子”,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创新驱动持续增效。市级智能工厂实现“零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至105家、747家。新认定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总量达145家,居山区库区第2位。电子元器件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获批重庆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7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8.9%。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链接企业300余家,新增注册、入驻企业30余家。
  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完成226家规上及科技型企业服务专员匹配,开展服务登记走访1633次,解决企业问题467项。深化政企“双向双评价”制度,上线运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超8000个,兑现各类补助资金1.23亿元,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应用效能。
  春风有信,数字花开。今年,我区将加快推进一体化平台能力建设,开展新一轮核心业务梳理,提高感知设备在线率,扩大视联网,增强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加快“一件事”应用谋划,全力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开州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