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提早半个月开启水稻育秧工作
  本报讯(记者 陈永松 张鑫坪)昨日,记者从竹溪镇获悉,我区运用智能化设备,提早半个月开启水稻育秧工作,不仅有效提高了育秧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实现早栽插,为水稻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在竹溪镇的水稻种植基地内,一座微型的“育秧工厂”正忙碌运作。重庆市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的技术人员正有序地指挥工人们进行育秧作业。经过上盘、铺土、洒水、精准播种、再盖土,一盘盘整齐的秧盘迅速制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采用的智能化精量播种设备,凭借整盘气吸式技术,实现了精准穴播,漏播率更是低于1%,显著提升了育秧的整体效率。
  “这台设备每小时能制作750盘秧盘,一天下来,产量能达到9000盘。”重庆市开州区广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令介绍道,“考虑到每亩稻田大约需要20盘秧盘,这样算来,我们一天所生产的秧盘足以满足400多亩稻田的育秧需求。”
  据介绍,这些秧盘会被移送至催苗密室中,通过精密调控温度和湿度,仅仅3天左右的时间,秧苗便能破土而出。出苗后,这些秧苗会被移栽至大田中,进行后续的田间管理。直至3月底,即可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插秧,这一流程极大地缩短了水稻的整个种植周期。
  “头季中稻的栽插与收获时间相比以往提前了10到15天,这样的调整有效地避开了头季花期以及灌浆结实期可能遭遇的高温伏旱天气,为实现头季中稻的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服务站副站长王文华表示,同时,这一调整还为中稻机械化收割后的再生稻预留了更为充裕的生长时间,从而确保了机收中稻与再生稻的高产高效双重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