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全力护航春运确保“路畅人安”
这个春运和往年不一样,既安全通畅又温暖便捷”
  K关注2025年春运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以前过年回家,路上堵得让人着急。今年可不一样了,既安全通畅又温暖便捷!”这是不少开州儿女今年回家过年时的感受。这份畅通,源于区域路网的升级完善,更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与贴心服务。今年春运启幕后,我区以全新的交通面貌、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让全区人民的出行路和在外老乡的归乡路满是便捷、温暖。
  路网升级 畅通出行“主动脉”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区域路网优化升级,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交通运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开城高速通车后,开州港、开州东、白鹤、温泉、谭家、雪宝山等6个收费站每日平均车流量达0.8万辆次。春运期间,开城高速开州出口有10天车流量均超过2万辆次,平均每天为万开高速分流1.46万辆次,东里方向及万开高速开州收费站出口的交通压力大幅减轻。
  与此同时,开州大桥、凤凰梁大桥相继通车,成功分担了石龙船大桥的交通负荷;观音山隧道的开通,进一步减轻了江里方向正安至歇马段的交通压力。各个进出城路口的科学设置,让群众进出城有了更多选择,城市交通的“主动脉”愈发畅通。
  据介绍,和去年“波段起伏”走势不同,今年我区高速公路出口流量呈“快速走高,稳中有升”态势。截至2月6日,全区高速公路出口总流量达145.89万辆次,同比增长0.76%。跨区域营利性客运量达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其中班线车发车2452趟次、运送旅客6.13万人次,平湖快车发车4920趟次、运送旅客3.44万人次。交通的顺畅,让群众出行更加高效舒适。
  科学调配 应对客流“高峰期”
  为期40天的春运已经过半,全区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9万人次。春节前客流增长平缓,节后大中专院校开学与务工人员集中返岗,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旅游流相互叠加,客流高峰增长快、峰值高。
  据了解,自2月1日起,返程客流形成高峰。相比2024年,今年返程高峰提前两天到来。2月3日,高速公路入口车流量首破10万辆次,同比增长35.97%,创下历史新高;同日,万开隧道右洞车流量达1.04万辆次,是平时的2.23倍;开州中心客运站实时客流指数在2月3日10时达到2.36,位居全市首位。
  针对客流集中的特点,我区按照“分时、分段、分流量,抓重点”原则,细化运输方案,提前调配运力。春运启幕以来,全区共投入1566辆车,包括班线客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并安排了机动应急运力。
  农村班线客运量重现活力。截至2月6日,客运班车发车3.64万趟次,运送旅客48.77万人次,同比增长0.45%;农村公交运送旅客3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5.39%。不过,受出行方式多元化和新业态竞争以及阴雨天气影响,城区公交累计运送旅客109.49万人次,水上客运累计发送船舶2599趟次、运送旅客7.53万人次,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贴心服务 温暖旅客“归乡途”
  “在开州中心客运站,有许多志愿者主动帮忙提行李,还给我们发放了大礼包,让这次回乡之旅特别温暖。”从上海回开州过年的谭心月感慨道。
  春运启幕以来,我区开展“情暖归乡路,交通伴您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孕、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票务协助、候车引导、行李搬运、健康咨询等服务。截至2月6日,共组织志愿者215人次,为10.73万名旅客送去暖心服务。
  此外,我区畅通邮政快递和城乡配送末端运输,储备配送人员运力,保障春节期间城乡物流配送不停,满足群众网购需求。
  在安全保障方面,交通、应急、公安交巡警等部门紧密合作,聚焦特殊时段和地段,开展风险排查与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及时发布降水、寒潮等预报预警信息。截至2月6日,共出动1622人次,检查各类企业、车辆、项目及船舶,全力维护春运期间社会秩序稳定。
  同时,春运前期,区交通运输委对全区公路进行全面排查,修复公路18处、国省干线护栏76处共624米。针对易受恶劣天气影响路段,在8个站点存储50吨融雪物资,并检查维护融雪铲冰设施。
  这个春运,我区用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科学合理的运力调配、温暖贴心的服务保障,让每一位旅客的出行路、归家路更加顺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