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是雪中送炭,对我们作用非常大”
K 蝶变新开州·百姓说事儿
本报记者 谢国邦
“在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同时有15014人正在使用纽西智慧跳绳。”1月8日上午,重庆纽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昌富指着电脑大屏上的数据介绍,今年前8天,在全国已经销售出纽西智慧跳绳4700多套。
一根小小的跳绳,数据在家校实现实时共享,孩子跳绳的运动量、运动时长、运动场所等信息通过智能传输,家长和老师一目了然。这是重庆纽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跳绳,这种跳绳还可以进行信息传送,家长通过手机发送信息,信息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在跳绳上。
在科技的加持下,纽西智慧跳绳实现了卖得好、卖得远的目标。目前,全区已有2万余名中小学生使用纽西智慧跳绳,在全国卖了20多万套。重庆纽西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40多项知识产权,针对跳绳、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推出了多款智慧产品。
“这一路走来,困难重重,多亏了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今年40多岁的徐昌富,以前从事商贸行业。2020年,他才开始智慧跳绳的研发。
当时,徐昌富的孩子正在上初中,但经常借着跳绳的名义,私自在外面玩耍,苦于不能实时监管,为此很是烦恼。徐昌富把这一烦恼告知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的朋友后,有了研发一款跳绳让家长能监管孩子的想法。
“我的烦恼,可能也是很多家长的烦恼。”徐昌富心想,不如专注智慧跳绳的研发,兴许会拼出一番天地。
就这样,徐昌富和朋友说干就干,但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有限的资金难以继续维持研发所需的投入,陷入了困境。徐昌富这时通过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的宣传单了解到创业贴息贷款。
2021年,徐昌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创业贴息贷款的情况,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工作人员向他详细讲解了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最终他得到了一笔15万元的贷款。
“那真是雪中送炭,对我们作用非常大。”徐昌富说,那时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了,前期研发投入了数百万元,能借钱的地方已经借了个遍,这笔贷款让研发工作又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自2021年以来,徐昌富连续三次享受创业贴息贷款政策红利,才保证了纽西智慧跳绳的顺利问世。
谈起我区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徐昌富说,不仅是贷款,还有人才服务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
纽西智慧跳绳正式投产以来,区人力社保局和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等部门,就主动带着徐昌富参加各种展会,对提高其产品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还请专业人员指导徐昌富制作介绍产品的PPT和创业演讲,让专注技术的他宣传和推介产品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2024年10月,徐昌富参加了全国教育装备展,纽西智慧跳绳得到很多客商关注,不少客商现场签单合作。今年,徐昌富的纽西智慧跳绳又在重庆的南岸区、沙坪坝区和巫溪县等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部门访谈������去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998人
2024年,我区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托举民生“稳稳的幸福”。
2024年,我区在推动就业创业方面有什么举措和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记者采访了区人力社保局党委委员、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王才毅。
问:去年全区促进就业创业的情况如何?
答:去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998人,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8738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71人,帮助287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开来开就业5632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49089人。
2024年,共为2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9.6万元,为51家单位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90万元;为3279家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负2358.09万元;发放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250人次43.19万元。
我区结合全市数字化就业服务新路径,依托“数治就业”小程序、“一库四联盟”精准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信息,精准推送岗位信息。2024年累计为2030家企业发布5.96万个岗位,向5.09万余名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协助企业招工2.4万人次,通过劳务协作为高新区企业输送劳动力537人。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稳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等问题。
问:我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哪些服务?
答:我区聚焦高校毕业生专业特点和产业用工需求,充分发挥政策、招聘、培训作用,深入开展“三大行动”,落实“1131”服务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2024年为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贷款110万元,青年就业见习149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74.02万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25%。
问:针对需要就业的人群,我区推出了哪些服务,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我们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数据应用,通过“入村”清查底数、“入户”摸准实情、“入云”掌握动态等“1+3+N”帮扶机制进行走访摸排,摸清辖区重点群体就业状态、求职意愿等基本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台账,分级分类开展就业帮扶,确保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累计摸排就业需求3.8万条,储备就业岗位5万余个。
建好健全“零工驿站”和“就业驿站”,用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社区便民服务圈,打造“人才夜市”新模式。持续开展专项招聘会,切实为劳务双方搭建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9场,参会企业2030家,采集岗位5.96万个,吸引各类求职人员5.09万人次,线上线下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职业指导成功人数9386人次,促进8613人次实现自主灵活就业。
问:今年我区如何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答:今年我区将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壮大“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做强农业、商贸、文旅等传统产业,大力推广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增加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和渠道。积极发挥“一库四联盟”提质增效作用,动态更新人力资源数据库、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瞄准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期”“窗口期”,建好实名台账,做实就业指导、岗位推荐、专项招聘等服务,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加大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优质高效的区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持续跟进实训基地建设,做优“开州金厨”“金开丽姐”等劳务品牌,开展系列专项招聘活动,实现就业创业服务“零距离”。
本报记者 谢国邦
“在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同时有15014人正在使用纽西智慧跳绳。”1月8日上午,重庆纽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昌富指着电脑大屏上的数据介绍,今年前8天,在全国已经销售出纽西智慧跳绳4700多套。
一根小小的跳绳,数据在家校实现实时共享,孩子跳绳的运动量、运动时长、运动场所等信息通过智能传输,家长和老师一目了然。这是重庆纽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跳绳,这种跳绳还可以进行信息传送,家长通过手机发送信息,信息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在跳绳上。
在科技的加持下,纽西智慧跳绳实现了卖得好、卖得远的目标。目前,全区已有2万余名中小学生使用纽西智慧跳绳,在全国卖了20多万套。重庆纽西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40多项知识产权,针对跳绳、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推出了多款智慧产品。
“这一路走来,困难重重,多亏了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今年40多岁的徐昌富,以前从事商贸行业。2020年,他才开始智慧跳绳的研发。
当时,徐昌富的孩子正在上初中,但经常借着跳绳的名义,私自在外面玩耍,苦于不能实时监管,为此很是烦恼。徐昌富把这一烦恼告知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的朋友后,有了研发一款跳绳让家长能监管孩子的想法。
“我的烦恼,可能也是很多家长的烦恼。”徐昌富心想,不如专注智慧跳绳的研发,兴许会拼出一番天地。
就这样,徐昌富和朋友说干就干,但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有限的资金难以继续维持研发所需的投入,陷入了困境。徐昌富这时通过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的宣传单了解到创业贴息贷款。
2021年,徐昌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创业贴息贷款的情况,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工作人员向他详细讲解了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最终他得到了一笔15万元的贷款。
“那真是雪中送炭,对我们作用非常大。”徐昌富说,那时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了,前期研发投入了数百万元,能借钱的地方已经借了个遍,这笔贷款让研发工作又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自2021年以来,徐昌富连续三次享受创业贴息贷款政策红利,才保证了纽西智慧跳绳的顺利问世。
谈起我区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徐昌富说,不仅是贷款,还有人才服务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
纽西智慧跳绳正式投产以来,区人力社保局和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等部门,就主动带着徐昌富参加各种展会,对提高其产品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还请专业人员指导徐昌富制作介绍产品的PPT和创业演讲,让专注技术的他宣传和推介产品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2024年10月,徐昌富参加了全国教育装备展,纽西智慧跳绳得到很多客商关注,不少客商现场签单合作。今年,徐昌富的纽西智慧跳绳又在重庆的南岸区、沙坪坝区和巫溪县等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部门访谈������去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998人
2024年,我区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托举民生“稳稳的幸福”。
2024年,我区在推动就业创业方面有什么举措和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记者采访了区人力社保局党委委员、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王才毅。
问:去年全区促进就业创业的情况如何?
答:去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998人,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8738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71人,帮助287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开来开就业5632人,脱贫人口实现就业49089人。
2024年,共为2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9.6万元,为51家单位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90万元;为3279家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负2358.09万元;发放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250人次43.19万元。
我区结合全市数字化就业服务新路径,依托“数治就业”小程序、“一库四联盟”精准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信息,精准推送岗位信息。2024年累计为2030家企业发布5.96万个岗位,向5.09万余名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协助企业招工2.4万人次,通过劳务协作为高新区企业输送劳动力537人。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稳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等问题。
问:我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哪些服务?
答:我区聚焦高校毕业生专业特点和产业用工需求,充分发挥政策、招聘、培训作用,深入开展“三大行动”,落实“1131”服务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2024年为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贷款110万元,青年就业见习149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74.02万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25%。
问:针对需要就业的人群,我区推出了哪些服务,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我们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数据应用,通过“入村”清查底数、“入户”摸准实情、“入云”掌握动态等“1+3+N”帮扶机制进行走访摸排,摸清辖区重点群体就业状态、求职意愿等基本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台账,分级分类开展就业帮扶,确保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累计摸排就业需求3.8万条,储备就业岗位5万余个。
建好健全“零工驿站”和“就业驿站”,用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社区便民服务圈,打造“人才夜市”新模式。持续开展专项招聘会,切实为劳务双方搭建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9场,参会企业2030家,采集岗位5.96万个,吸引各类求职人员5.09万人次,线上线下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职业指导成功人数9386人次,促进8613人次实现自主灵活就业。
问:今年我区如何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答:今年我区将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壮大“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做强农业、商贸、文旅等传统产业,大力推广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增加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和渠道。积极发挥“一库四联盟”提质增效作用,动态更新人力资源数据库、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瞄准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期”“窗口期”,建好实名台账,做实就业指导、岗位推荐、专项招聘等服务,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加大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优质高效的区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持续跟进实训基地建设,做优“开州金厨”“金开丽姐”等劳务品牌,开展系列专项招聘活动,实现就业创业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