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文峰街道杨柳社区党支部探索基层党建治理新模式
勤“议”民生事“五步”解难题
    志愿者给暑托班里的孩子们上课。(受访单位供图)

  K 帅乡党建
  本报记者 喻建国
  冬日暖阳高照,院坝的银杏叶金黄泛光。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老人朱志福与金色的世界深情相拥。“太美了,住在这么好的小区,太幸福了。”朱志福感叹道。
  朱志福居住在文峰街道杨柳社区国土局宿舍小区,曾经这里杂乱的环境让他的心情糟透了,甚至一度想搬离。好在杨柳社区推行的“五步议事法”,使得小区环境由“土”变“洋”,朱志福从此心满意足,与小区“托付终身”。
  近年来,杨柳社区探索依托“群众提、代表议、集体决、网格办、结果评”的“五步议事法”,倾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现了以实事映初心、以服务暖民心。
  物业进驻,幸福“满格”
  “以前的日子,提都不想提。”朱志福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小区以前的照片:垃圾遍地,楼道堵塞,车辆乱停,仿佛臭气从手机里飘了出来。
  原来,朱志福所居住的国土局宿舍小区无物管、无人防、无物防,导致卫生无人定时打扫、人员进出无人过问、通道占用无人理睬。
  “邓书记,我们小区太乱了,怎么一直没人管呢?”2023年春节刚过,朱志福跑到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邓雨桐的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
  其实,杨柳社区党支部早就关注到国土局宿舍小区的“脏乱差”问题,只因少数居民认为物业进驻会增加费用而抵触,导致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这次朱志福不请自来,倒让邓雨桐看准了机会。
  于是,一场是否聘请物业的大讨论在国土局宿舍小区全面展开。杨柳社区党支部发动党小组长、网格员、志愿者进院入户,组织居民提想法、议规则,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
  最终,国土局宿舍小区选择聘请物业进行管理,而且通过物业竞聘,居民承担的费用比毗邻小区还低。
  “我们小区也有物业了!”朱志福将整洁有序的小区照片上传到朋友圈,引来大家齐点赞。
  国土局宿舍小区迎来了物业“管家”,让这里摘掉了“三无帽”,穿上了“三又衣”。“如今,我们小区又安全、又整洁、又幸福,大家安居乐业、生活无忧。”在朱志福眼里,居民乐享“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惬意,幸福生活拉“满格”。
   小区改造,满苑“生辉”
  1月2日下午,王凤琴在小区倒步走,艳丽的红色上衣映着红润的脸庞,甜蜜的笑容挂在嘴角。
  “以前就是正步走也怕摔倒,哪还敢倒着走路嘛!”王凤琴居住在杨柳社区阳光花苑小区。可这个“阳光”的名称与小区的实际情况并不匹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走,晴天尘土飞扬。
  改变,缘于王凤琴在杨柳社区“壹家亲党群服务驿站”的一次偶遇。2021年3月,王凤琴路过“壹家亲党群服务驿站”,看到里面有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忍不住想去凑凑“热闹”。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好的坏的我们都会虚心听取。”邓雨桐的话音刚落,王凤琴不紧不慢地站起来。“我们阳光花苑小区的路,坑洼里可以养蝌蚪了。”
  在场的群众噗嗤一笑,可邓雨桐却笑不出来。“放心,这个问题我们马上想办法解决。”邓雨桐当着王凤琴立下了“军令状”,他心底盘算着利用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来推动落实。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邓雨桐与社区干部一道,进入阳光花苑小区听取整治提升意见建议、测算资金规模。
  13场党小组会议,25场楼栋会议,48场居民会议……最终,居民在“邻里说理室”里绘制了“改造图”。杨柳社区党支部迅速向文峰街道和相关部门紧急申报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小区治理是好事,但我们不能‘替民做主’,要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实现‘由民做主’。”邓雨桐善于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推进工作。
  正是有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这一法宝,在改造提升阳光花苑小区的过程中,居民积极参与支持,有的主动打电话移开“僵尸车”,有的帮助施工方看管材料,有的给施工人员煮上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很快,阳光花苑小区的路面变得平整光滑,小区里还修建了花台,栽上了绿植,安装了充电桩。
  “我们按照搭平台、集众智、群众议的方法路径,画下了共建共治的‘同心圆’。”邓雨桐坦言,“五步议事法”让阳光花苑小区迎来了“阳光”。
   社区托管,家长“解放”
  每天下班后,唐燕肩挎小包,塞上耳麦,在音乐相伴中往家走。
  然而在去年7月以前,唐燕可没有这般悠闲自在,每天下班,她都是第一个冲出厂房,一路小跑往家赶。因为孩子放学回没回家?回家了究竟在干什么?她心里实在没底。
  “哎呀,那真是一心两用哟。”唐燕既牵挂着工作,又惦记着孩子,恨不得有分身之术。
  唐燕居住在杨柳社区鱼种站宿舍小区。去年5月的一个周末,她的孩子与一名小朋友到附近公园里玩,直到晚上8点还没回家。这可急坏了唐燕,她赶紧四处寻找。
  在网格员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唐燕找到了孩子。“要是我们小区有托管班就好了,孩子放学有人照管,也能安心工作。”唐燕随口感慨了一句。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网格员将这一情况反映给邓雨桐。经过摸排,发现很多家庭与唐燕一样:夫妻俩都是上班族,孩子放学放假了无人照管。
  “‘一老一小’是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麻烦事,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好的。”在杨柳社区议事会上,有网格员谈到了资金、场地、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掣肘。邓雨桐当场表态:“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解决群众的麻烦事。”
  选址、配备桌椅、发动志愿者,两个月不到,“新芽暑托班”就在鱼种站宿舍小区旁挂牌成立。从此,孩子们有了另一个“家”,唐燕再也不用一心挂两头了。
  “我的难题终于解决了。现在我的工作生活从容有序,幸福感满满。”唐燕把解决了孩子的照管问题比喻成睡觉遇到了枕头,能轻松进入梦乡。
  近年来,杨柳社区党支部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工作的“大事”,通过“五步议事法”汇众智、集广议、畅评价,创立打磨出了“平安夜话”“暖心杨柳”等多个成熟服务品牌,将群众的一件件“难事”变成了“易事”,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步议事法’提的是需求,议的是方法,决的是民主,办的是效率,评的是监督。”邓雨桐介绍,社区通过创新议事空间及载体,拓宽了群众“发声”渠道,用协商议事的“良方”治理“顽疾”,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干群同心迎来了舒心生活。
  冬日沐阳光,春来柳色新。杨柳社区精心守护好一棵棵“杨柳树”,带领群众奔向春色满园、柳绿花红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