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竹溪镇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乡村善治 活力绽放
    村民在议事。(本报资料图片)

  K 部门乡镇头条
  本报记者 邓青春
  竹溪镇大海村溪畔苑居民点居住着该镇大海、白云、夫坪等村100多户搬迁户,人员结构复杂,治理困难多、压力大。
  针对这一情况,竹溪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微网格+居民户”“微网格+党员中心户”等多元网格管理制度,将“问题居民点”治理得井井有条,让村民既“安居”又“乐业”。
  这是竹溪镇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以“小网格”赋能“大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竹溪镇以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为抓手,以党建强引领、千线结一“网”、办事不出“格”、一“网”一特色为目标,实行人定格、事进网,采取“党建+网格”运行模式,做到党建引领、一网统管、格格联动、闭环落实,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网格+党建
  群众自治出实招
  “村民家中厕所堵塞,向网格员反映情况后,不到一个小时问题就解决了。”居住在竹溪镇大海村溪畔苑居民点的村民王端梅说,前不久,溪畔苑居民点因一处院坝整治,导致几户村民家中的厕所堵塞,反映给微网格员后,很快就得到处理。
  这是竹溪镇扎实推进网格治理精细化,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实践。
  竹溪镇制定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收集、汇总研究、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五步工作法”,以目标为导向的任务分办、过程问效、结果反馈“三步工作机制”,着眼党建、民生、项目“三张清单”,把村民反映的“问题清单”转换成“服务菜单”,形成群众“点菜”,党员“上菜”的机制。
  “全镇共划分网格31个、微网格96个,配备高质量网格员400余名。”竹溪镇党委书记张家红介绍,竹溪镇细化“党建+网格”的“红色智慧网格”组织架构,全面整合单元网格内各种资源,形成“镇党委领导、村党组织抓总、干部联系包片、网格员包网格责任到户”的“镇—村—网格—村民小组”四级联动一张网体系。
  2024年以来,竹溪镇共梳理矛盾纠纷37件,解决35件,群众满意率达99.6%。该镇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党的建设、民生保障、乡风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建立党员志愿先锋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助力添彩。
  如今,竹溪镇通过“网格+党建”模式,让群众直接参与“最美、最干净”庭院评比、帮扶解困、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网格+平台
  群众诉求更畅通
  “我们建立了镇域全覆盖的治理网格,干部全部下沉一线,与群众深入交流。群众不仅可以反映问题,还能参与解决问题,实现由‘粗放覆盖’到‘精细治理’的有效转变。”竹溪镇镇长李星说。
  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竹溪镇充分发挥“141”基层智治平台和网格化治理优势,通过“网格+平台”互联互促,做到主动发现诉求、全程跟踪督办、核查考核反馈,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竹溪镇辖区15个村社区建立31个网格党支部,覆盖96个微网格(邻里)党小组,构建“党建+网格”服务网,实现党员网内服务全覆盖,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
  “现在村民有啥不顺心的事,只要给网格员说声就能办好。”提起网格员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竹溪村村民袁永红竖起大拇指。
  竹溪镇坚持以“实用”为导向,定期开展网格员业务技能、矛盾纠纷调解技巧等培训,着力提升网格员实战实效能力。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网格员培训16次。
  竹溪镇还通过“网格+平台”相融合,不断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资源,打通群众“议事圈”,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
  网格+文化
  群众生活有滋味
  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悠扬的乐声,让现场的观众听得入神、看得喜悦……前不久,由竹溪镇网格员组成的文艺演出小分队走进白云村,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
  竹溪镇持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调整网格布局,优化管理体系,尽心尽力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以网格化模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良好的镇域文化氛围,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4年以来,竹溪镇积极开展“我的竹溪·我的家”“遇见乡村·遇见美”等摄影采风活动,举办“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好家风·好家训”等读书分享活动,突出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读得懂竹溪”主线,组织创作一大批既通俗易懂又内涵深刻、既艺术精湛又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记录竹溪新发展,激发竹溪人的自豪感。
  此外,竹溪镇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家风润万家”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新乡贤”“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带头人”“最美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崇贤向善浓厚氛围、激活乡风文明新气象。
  “我们在全镇建立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文化网格管理机制,把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动权交给了村组和社区。”竹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郭淑说,竹溪镇把全镇文化建设当作一盘棋,通过“文化网格”这个载体,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均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