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公安蓝”守护“生态绿”
陈港到学校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受访者供图)
陈港(左)与同事一起救助猫头鹰幼鸟。(受访者供图)
K 警方热线
本报记者 谢国邦 通讯员 万霖钟
“我儿时的偶像是孙悟空,现在的我也常常如他一样,‘上天入地’只为守护好生态环境……”前不久,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三级警长陈港在汉丰九校向孩子们分享他的工作体验。
打击盗挖野生植物犯罪团伙、放生非法捕捞的鱼类、救助受伤的飞禽走兽……陈港从警7年,去过海拔2000多米的雪宝山,蹲守过如画般的汉丰湖,他的足迹踏遍开州大地,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护航着美丽家园。矢志不渝护古树
2023年12月,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黄杨被盗挖。区公安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场将盗挖野生黄杨的犯罪嫌疑人谢某等人抓获,现场查获造型各异的野生黄杨共75株。
鉴于案情重大,区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以食药环侦警种牵头的专案组。陈港作为专案组成员,立即前往案发现场开展侦查。在查明谢某等人的犯罪事实后,专案组却在以何种罪名立案上出现了意见分歧。大部分人认为黄杨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当以盗伐林木罪立案。
“黄杨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灌木或小乔木,在海拔2000多米的地区被盗挖,且平均地径超过10厘米,很可能树龄已经超过了百年,属于古树,应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范畴。”在案情讨论会上,陈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专案组立即开展了黄杨树龄鉴定工作。果不其然,这75株黄杨中,树龄超过100年的有74株,其中有5株黄杨树龄已经超过300年。因此,谢某等人以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刑事立案侦查。
就在大家以为案件已尘埃落定时,陈港却抽丝剥茧、循线追踪中发现还有一人未落网。
2024年1月4日,专案组前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准备对同案犯张某进行抓捕。当时,张某正在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深处盗挖野生植物,不知何时才会暴露踪迹,给抓捕增加了难度。
“你们看,嫌疑人的车就在那边。”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陈港凭借直觉一直搜索,不放过一人一物,在隐蔽角落发现了嫌疑人的皮卡车。
“我最年轻,我去!”专案组的同事们还没来得及问陈港是如何记得嫌疑人的车牌号时,他就径直冲进山林蹲守。
寒风刺骨,陈港一动不动地在出山口盯了11个小时,终于将张某成功抓获,并连夜对其进行突击审讯。在大量证据面前,张某如实交代了购买野生黄杨一事。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专案组成功侦破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古树)系列案,接连打掉盗挖野生植物犯罪团伙3个。
“守护每一棵古树名木,是我的神圣使命。”入警以来,陈港始终以维护民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己任,勇于作为、攻坚克难,同非法捕捞、非法狩猎、滥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犯罪作坚决斗争,先后参与破获大大小小案件4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1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维护生态安全的铮铮誓言。
给野生动物安家
迷途受惊和受伤的野生动物如何处理?这是陈港在工作中时常面临的问题。怎么妥善安置这些野生动物,他颇费了一番心思。
“每个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守护它们的安全,我全力以赴。”得知开州没有野生动物救助力量时,陈港主动作为,迅速转变身份,将自己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所学知识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为野生动物搭建了一个家。
撞上玻璃陷入晕厥的游隼、迁徙途中因体力不支掉落的高山兀鹫、误食中毒的丝光椋鸟……在大自然的来客中,“落难”的野生动物总能得到陈港的救助。
这些年来,陈港所救助的野生动物有680余只,与他缘分最为亲密的当属“大眼萌娃”——猫头鹰。
2023年5月,正是猫头鹰繁殖时期,却突遇连续大风降雨恶劣天气,我区各镇街派出所竟在短短一周内,收到13只群众送来的猫头鹰幼鸟。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有人提议陈港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还有成功救治猛禽的经历,可以让他暂养试试。于是,在区公安局领导的支持下,陈港搭建起了一间收容所,取名“猫头鹰幼儿园”。
为了照顾这群“大眼萌娃”,陈港在繁忙的工作里挤出时间,给它们喂食、换水、清理粪便,一坚持就是3个月。临近放归前夕,陈港还在南山郊野开辟了一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强化猫头鹰幼鸟们的野外生存能力。
那段时间,陈港每天下班后,要来回骑行两个多小时前往基地,观察猫头鹰幼鸟们的野外适应情况。
“去南山的路上没有路灯,熬夜办完案子确实有些疲惫。有一次返程时,差点连人带车冲出了悬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港仍然感到心头一颤。
经过3个月的救治,这13只猫头鹰幼鸟最终顺利回归大自然。陈港与它们的成长故事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成了纪录片,在《24小时·遇见你》栏目中播出。
2024年8月,“猫头鹰幼儿园”举行了第二届“毕业仪式”,成功欢送新来的25只“大眼萌娃”回归野外。
科普宣传走在前
2024年初,陈港收到区公安局竹溪派出所求助电话,请求为其甄别涉案野生动物种类。
类似这样的求助,对陈港来说时常发生,他俨然成为警队里鉴别野生动物的“专家”。刚从警时,陈港就用整整一年时间将我区200多种野生动物的外貌特征、保护级别、立案标准等信息整理成册,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与资料,不断提高自身保护野生动物的本领。
在这几年的办案中,陈港意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除了严厉打击犯罪外,做好科普宣传,让大家了解生态保护意义尤为重要。
近段时间,陈港带着根据自己救助鸟类的经历编撰而成的科普绘本《飞鸟集》与特殊的“助教”,深入学校、村社区宣讲生态保护知识,增强群众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
陈港的特殊“助教”是一只被截去双脚的红腹锦鸡。
2024年6月,陈港在野外发现这只红腹锦鸡双脚伤势严重,只能被迫截去。陈港深受触动,将其作为“助教”,取名为“强强”,以其鲜活的案例引起大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
2024年,陈港创新性地带头创建了全市公安系统首个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组建以“协会+高校+动物园+专业领域人才”为支撑的专家团队,探索“1+N”运行模式,实现了野生动物救护、法治教育、犯罪打击等一体化保护。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与派出所实施“巡防+打击”机制,实现快速打击和救助。
“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野生动物入手,逐渐延伸到野生植物、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领域,有利于生态的全面保护。”陈港现在除了继续打击涉生态犯罪、救助野生动物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社会重视保护野生动植物。
陈港(左)与同事一起救助猫头鹰幼鸟。(受访者供图)
K 警方热线
本报记者 谢国邦 通讯员 万霖钟
“我儿时的偶像是孙悟空,现在的我也常常如他一样,‘上天入地’只为守护好生态环境……”前不久,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三级警长陈港在汉丰九校向孩子们分享他的工作体验。
打击盗挖野生植物犯罪团伙、放生非法捕捞的鱼类、救助受伤的飞禽走兽……陈港从警7年,去过海拔2000多米的雪宝山,蹲守过如画般的汉丰湖,他的足迹踏遍开州大地,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护航着美丽家园。矢志不渝护古树
2023年12月,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黄杨被盗挖。区公安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场将盗挖野生黄杨的犯罪嫌疑人谢某等人抓获,现场查获造型各异的野生黄杨共75株。
鉴于案情重大,区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以食药环侦警种牵头的专案组。陈港作为专案组成员,立即前往案发现场开展侦查。在查明谢某等人的犯罪事实后,专案组却在以何种罪名立案上出现了意见分歧。大部分人认为黄杨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当以盗伐林木罪立案。
“黄杨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灌木或小乔木,在海拔2000多米的地区被盗挖,且平均地径超过10厘米,很可能树龄已经超过了百年,属于古树,应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范畴。”在案情讨论会上,陈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专案组立即开展了黄杨树龄鉴定工作。果不其然,这75株黄杨中,树龄超过100年的有74株,其中有5株黄杨树龄已经超过300年。因此,谢某等人以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刑事立案侦查。
就在大家以为案件已尘埃落定时,陈港却抽丝剥茧、循线追踪中发现还有一人未落网。
2024年1月4日,专案组前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准备对同案犯张某进行抓捕。当时,张某正在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深处盗挖野生植物,不知何时才会暴露踪迹,给抓捕增加了难度。
“你们看,嫌疑人的车就在那边。”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陈港凭借直觉一直搜索,不放过一人一物,在隐蔽角落发现了嫌疑人的皮卡车。
“我最年轻,我去!”专案组的同事们还没来得及问陈港是如何记得嫌疑人的车牌号时,他就径直冲进山林蹲守。
寒风刺骨,陈港一动不动地在出山口盯了11个小时,终于将张某成功抓获,并连夜对其进行突击审讯。在大量证据面前,张某如实交代了购买野生黄杨一事。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专案组成功侦破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古树)系列案,接连打掉盗挖野生植物犯罪团伙3个。
“守护每一棵古树名木,是我的神圣使命。”入警以来,陈港始终以维护民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己任,勇于作为、攻坚克难,同非法捕捞、非法狩猎、滥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犯罪作坚决斗争,先后参与破获大大小小案件4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1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维护生态安全的铮铮誓言。
给野生动物安家
迷途受惊和受伤的野生动物如何处理?这是陈港在工作中时常面临的问题。怎么妥善安置这些野生动物,他颇费了一番心思。
“每个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守护它们的安全,我全力以赴。”得知开州没有野生动物救助力量时,陈港主动作为,迅速转变身份,将自己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所学知识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为野生动物搭建了一个家。
撞上玻璃陷入晕厥的游隼、迁徙途中因体力不支掉落的高山兀鹫、误食中毒的丝光椋鸟……在大自然的来客中,“落难”的野生动物总能得到陈港的救助。
这些年来,陈港所救助的野生动物有680余只,与他缘分最为亲密的当属“大眼萌娃”——猫头鹰。
2023年5月,正是猫头鹰繁殖时期,却突遇连续大风降雨恶劣天气,我区各镇街派出所竟在短短一周内,收到13只群众送来的猫头鹰幼鸟。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有人提议陈港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还有成功救治猛禽的经历,可以让他暂养试试。于是,在区公安局领导的支持下,陈港搭建起了一间收容所,取名“猫头鹰幼儿园”。
为了照顾这群“大眼萌娃”,陈港在繁忙的工作里挤出时间,给它们喂食、换水、清理粪便,一坚持就是3个月。临近放归前夕,陈港还在南山郊野开辟了一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强化猫头鹰幼鸟们的野外生存能力。
那段时间,陈港每天下班后,要来回骑行两个多小时前往基地,观察猫头鹰幼鸟们的野外适应情况。
“去南山的路上没有路灯,熬夜办完案子确实有些疲惫。有一次返程时,差点连人带车冲出了悬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港仍然感到心头一颤。
经过3个月的救治,这13只猫头鹰幼鸟最终顺利回归大自然。陈港与它们的成长故事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成了纪录片,在《24小时·遇见你》栏目中播出。
2024年8月,“猫头鹰幼儿园”举行了第二届“毕业仪式”,成功欢送新来的25只“大眼萌娃”回归野外。
科普宣传走在前
2024年初,陈港收到区公安局竹溪派出所求助电话,请求为其甄别涉案野生动物种类。
类似这样的求助,对陈港来说时常发生,他俨然成为警队里鉴别野生动物的“专家”。刚从警时,陈港就用整整一年时间将我区200多种野生动物的外貌特征、保护级别、立案标准等信息整理成册,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与资料,不断提高自身保护野生动物的本领。
在这几年的办案中,陈港意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除了严厉打击犯罪外,做好科普宣传,让大家了解生态保护意义尤为重要。
近段时间,陈港带着根据自己救助鸟类的经历编撰而成的科普绘本《飞鸟集》与特殊的“助教”,深入学校、村社区宣讲生态保护知识,增强群众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
陈港的特殊“助教”是一只被截去双脚的红腹锦鸡。
2024年6月,陈港在野外发现这只红腹锦鸡双脚伤势严重,只能被迫截去。陈港深受触动,将其作为“助教”,取名为“强强”,以其鲜活的案例引起大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
2024年,陈港创新性地带头创建了全市公安系统首个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组建以“协会+高校+动物园+专业领域人才”为支撑的专家团队,探索“1+N”运行模式,实现了野生动物救护、法治教育、犯罪打击等一体化保护。青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室与派出所实施“巡防+打击”机制,实现快速打击和救助。
“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野生动物入手,逐渐延伸到野生植物、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领域,有利于生态的全面保护。”陈港现在除了继续打击涉生态犯罪、救助野生动物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社会重视保护野生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