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森林“四库”建设 书写“点绿成金”新篇章
郁郁葱葱的森林。
旧院黑鸡林下养殖。
草坝镇天麻种植基地。
青山绿水相互映衬。
深冬时节,穿行在达州万源市的山乡大地,满目葱茏秀色。连绵群山、浩渺林海,让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勃勃生机,更让绿色成为达州万源市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达州万源市正以森林“四库”建设为契机,不断推动森林“水库”增容、“钱库”增收、“粮库”增产、“碳库”增效,奋力争创四川省森林“四库”建设示范县,将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截至目前,达州万源市林地面积为501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8%。这片莽莽青山,为达州万源市奋笔挥毫“点绿成金”的新故事铺开了画卷,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A “水库”扩量增容 涵养两江上游
森林作为“水库”,具备涵养水源、防洪补枯、净化水质等多重生态功能。达州万源市地处嘉陵江和汉江分水岭,是两大长江支流上游重要的生态水源涵养地。精心呵护每一片森林,为两大水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引一渠清水奔汉江、入嘉陵,是达州万源市建设森林“水库”的初心使命。
今年9月,达州万源市特别邀请四川省林科院的专家学者,编制了《四川省万源市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聚焦退化林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工作靶向发力,涉及大竹、紫溪、白果、庙子、官渡等多个乡镇。目前,已完成项目包装,正按程序向上申报,预计项目投资金额1.0239亿元。
此外,进入冬季森林防火关键期后,达州万源市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队伍建设和善用科技力量等举措,群策群力推进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多措并举筑牢森林“防火墙”,撑起绿水青山的“保护伞”。
“除了森林防火,我们还将开展多项工作。”据介绍,为促进森林“水库”扩量增容,达州万源市将立足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项目,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森林防火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和恢复秦巴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区周边的森林植被与湿地植被,不断巩固提升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地落实,达州万源市力争到2030年,全市实施人造水土保持林1万亩,退化林地生态修复20万亩。
B “钱库”多元增收 拓宽致富渠道
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成就了青山绿水,还为万千农户带来了致富良机,成为达州万源市的“钱库”。当地通过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广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林下种养殖,在草坝、黑宝山、官渡等多个乡镇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日,在达州万源市草坝镇黑水池村的天麻种植基地,农户们正挥舞锄头、刨开细土,挖出一个个饱满的仿野生天麻。“公司在草坝、竹峪、太平、大竹、黄钟等乡镇租用林地超5000亩,2024年共种植林下天麻3000亩,预计年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0人次。”四川林晟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林下种植仿野生天麻的优势,还在于生长期间不需要化学农药、化肥、农膜等物品的介入,树木本身就能为天麻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天麻生长的过程也能有效阻挡森林虫害的发生,通过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钱库”功能不仅体现在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发展种植,还体现在文旅、制造等多个行业。
一方面,达州万源市计划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综合打造特色林文旅产业,建设“两山一河”(八台山、黑宝山、龙潭河)森林康养旅游项目,集红色文化、生态康养和森林旅游等多种旅游元素于一体,推动文旅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依托当地木材优势资源及川东北重要交通要道,大力开发木材经济,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大人工用材林、珍贵用材林培育力度,加快木材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木材精深加工、绿色高端家具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木材加工全产业链。
C “粮库”稳步增 产营造林下粮仓
相较于平原地区,地处大巴山深处的达州万源市耕地“小而散、高而陡”,这也促使万源群众勇于上山入林,向森林要食物。
在探索建设森林“粮库”的过程中,达州万源市从今年4月开始,以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化为抓手,不断提高旧院黑鸡品质,并进行规模化养殖推广,完善旧院黑鸡产业链条,实现区域林下养殖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
达州万源市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示范建设项目依托石塘镇和旧院镇现有黑鸡产业建设,总投资5769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林分整理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3119亩,扩建麻辣鸡深加工车间346.2平方米,扩建冻库117.8平方米,修建放养鸡舍5400平方米,新建养殖与监控中心、产业道路等。
预计到2026年10月,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基地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与品牌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的高标准林粮示范基地。同时,项目建设期间每年增产8万只旧院黑鸡商品鸡、150万枚鸡蛋、鸡苗30万只,最终实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农户生态养殖旧院黑鸡30万只以上,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达州万源市还将优选基础好、潜力大、竞争强的“林粮”基地,以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多途径开发经济林食物资源,积极打造“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肉铺子”工程,到2030年建成林粮基地5个,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0万亩,林下养殖面积5万亩。
D “碳库”提质增效 推进碳汇交易
一座森林就是一个储碳库,森林保护好了,通过碳汇交易等方式,也能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围绕开发森林“碳库”资源,达州万源市今年在做好“增绿护绿”文章的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目前,我市正在与多家企业就碳汇交易进行接洽谈判。”万源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达州万源市以国家储备林、退化林修复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补植补造等技术手段改善森林树种结构,巩固森林“固碳”能力,提升森林碳汇质量。
接下来,达州万源市将力争尽快启动森林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工程,并在2026年建成县级碳汇交易平台,逐步建设成为全省森林碳汇经营示范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碳汇交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其间,达州万源市将强化专业人才技术支撑,适当增加林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岗位,推动人员向技术前线倾斜。今年,当地新建乡镇林业站16个,配备人员55名,增强了林业基层辅助服务能力。
达州万源市建设森林“四库”锚定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放眼长远,积跬步至千里。根据达州万源市相关规划方案,到2030年,当地将建成15亿立方米的森林“水库”,产值50亿元的森林“钱库”,年产15万吨的森林“粮库”,碳储量1000万吨的森林“碳库”……
这张纸上蓝图的背后,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功在当代”的振兴发展与“利在千秋”的生态保护,将在达州万源市建设森林“四库”的脚步中完美兼容,谱写绿富同兴的绚丽篇章。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
旧院黑鸡林下养殖。
草坝镇天麻种植基地。
青山绿水相互映衬。
深冬时节,穿行在达州万源市的山乡大地,满目葱茏秀色。连绵群山、浩渺林海,让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勃勃生机,更让绿色成为达州万源市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达州万源市正以森林“四库”建设为契机,不断推动森林“水库”增容、“钱库”增收、“粮库”增产、“碳库”增效,奋力争创四川省森林“四库”建设示范县,将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截至目前,达州万源市林地面积为501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8%。这片莽莽青山,为达州万源市奋笔挥毫“点绿成金”的新故事铺开了画卷,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A “水库”扩量增容 涵养两江上游
森林作为“水库”,具备涵养水源、防洪补枯、净化水质等多重生态功能。达州万源市地处嘉陵江和汉江分水岭,是两大长江支流上游重要的生态水源涵养地。精心呵护每一片森林,为两大水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引一渠清水奔汉江、入嘉陵,是达州万源市建设森林“水库”的初心使命。
今年9月,达州万源市特别邀请四川省林科院的专家学者,编制了《四川省万源市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聚焦退化林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工作靶向发力,涉及大竹、紫溪、白果、庙子、官渡等多个乡镇。目前,已完成项目包装,正按程序向上申报,预计项目投资金额1.0239亿元。
此外,进入冬季森林防火关键期后,达州万源市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队伍建设和善用科技力量等举措,群策群力推进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多措并举筑牢森林“防火墙”,撑起绿水青山的“保护伞”。
“除了森林防火,我们还将开展多项工作。”据介绍,为促进森林“水库”扩量增容,达州万源市将立足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项目,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森林防火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和恢复秦巴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区周边的森林植被与湿地植被,不断巩固提升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地落实,达州万源市力争到2030年,全市实施人造水土保持林1万亩,退化林地生态修复20万亩。
B “钱库”多元增收 拓宽致富渠道
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成就了青山绿水,还为万千农户带来了致富良机,成为达州万源市的“钱库”。当地通过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广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林下种养殖,在草坝、黑宝山、官渡等多个乡镇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日,在达州万源市草坝镇黑水池村的天麻种植基地,农户们正挥舞锄头、刨开细土,挖出一个个饱满的仿野生天麻。“公司在草坝、竹峪、太平、大竹、黄钟等乡镇租用林地超5000亩,2024年共种植林下天麻3000亩,预计年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0人次。”四川林晟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林下种植仿野生天麻的优势,还在于生长期间不需要化学农药、化肥、农膜等物品的介入,树木本身就能为天麻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天麻生长的过程也能有效阻挡森林虫害的发生,通过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钱库”功能不仅体现在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发展种植,还体现在文旅、制造等多个行业。
一方面,达州万源市计划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综合打造特色林文旅产业,建设“两山一河”(八台山、黑宝山、龙潭河)森林康养旅游项目,集红色文化、生态康养和森林旅游等多种旅游元素于一体,推动文旅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依托当地木材优势资源及川东北重要交通要道,大力开发木材经济,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大人工用材林、珍贵用材林培育力度,加快木材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木材精深加工、绿色高端家具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木材加工全产业链。
C “粮库”稳步增 产营造林下粮仓
相较于平原地区,地处大巴山深处的达州万源市耕地“小而散、高而陡”,这也促使万源群众勇于上山入林,向森林要食物。
在探索建设森林“粮库”的过程中,达州万源市从今年4月开始,以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化为抓手,不断提高旧院黑鸡品质,并进行规模化养殖推广,完善旧院黑鸡产业链条,实现区域林下养殖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
达州万源市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示范建设项目依托石塘镇和旧院镇现有黑鸡产业建设,总投资5769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林分整理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3119亩,扩建麻辣鸡深加工车间346.2平方米,扩建冻库117.8平方米,修建放养鸡舍5400平方米,新建养殖与监控中心、产业道路等。
预计到2026年10月,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基地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与品牌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的高标准林粮示范基地。同时,项目建设期间每年增产8万只旧院黑鸡商品鸡、150万枚鸡蛋、鸡苗30万只,最终实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农户生态养殖旧院黑鸡30万只以上,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达州万源市还将优选基础好、潜力大、竞争强的“林粮”基地,以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多途径开发经济林食物资源,积极打造“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肉铺子”工程,到2030年建成林粮基地5个,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0万亩,林下养殖面积5万亩。
D “碳库”提质增效 推进碳汇交易
一座森林就是一个储碳库,森林保护好了,通过碳汇交易等方式,也能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围绕开发森林“碳库”资源,达州万源市今年在做好“增绿护绿”文章的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目前,我市正在与多家企业就碳汇交易进行接洽谈判。”万源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达州万源市以国家储备林、退化林修复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补植补造等技术手段改善森林树种结构,巩固森林“固碳”能力,提升森林碳汇质量。
接下来,达州万源市将力争尽快启动森林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工程,并在2026年建成县级碳汇交易平台,逐步建设成为全省森林碳汇经营示范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碳汇交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其间,达州万源市将强化专业人才技术支撑,适当增加林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岗位,推动人员向技术前线倾斜。今年,当地新建乡镇林业站16个,配备人员55名,增强了林业基层辅助服务能力。
达州万源市建设森林“四库”锚定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放眼长远,积跬步至千里。根据达州万源市相关规划方案,到2030年,当地将建成15亿立方米的森林“水库”,产值50亿元的森林“钱库”,年产15万吨的森林“粮库”,碳储量1000万吨的森林“碳库”……
这张纸上蓝图的背后,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功在当代”的振兴发展与“利在千秋”的生态保护,将在达州万源市建设森林“四库”的脚步中完美兼容,谱写绿富同兴的绚丽篇章。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