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绿满山 药农笑开颜
▲锦竹村黄连基地。 (本组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锦竹村美丽乡村。
K 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深冬时节,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大雾也渐渐散去。在谭家镇锦竹村,大片黄连依山而种,在雨露阳光的滋润下,长势喜人。
秦巴药库、生态谭家。近年来,谭家镇锦竹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头雁”作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锦竹振兴新路径。
优化升级“土特产”
锦竹村地处我区东北部,距开州城区90公里,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农村。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是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中草药,多生长在海拔1300米—1700米的高冷山区。而锦竹村地形多为900米—2200米的高山,气候湿润,层峦耸翠,适合黄连喜阴湿、怕高温的生长特点。
因地制宜,才能助力乡村振兴。于是,多年前,锦竹村村支“两委”就着手发展黄连产业。但种植黄连需经过选种、育苗、移栽等繁复过程,5年后才能进入收获期,较长的种植时间,加上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让许多村民对发展黄连产业望而却步。
万事总是开头难。为此,锦竹村村支“两委”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又多次走访村民征求意见。最终,打消了村民的顾虑,锦竹村确定发展以黄连为主的高山中药材产业。
画好“路线图”,牵好“村企线”。近年来,锦竹村立足黄连“土资源”,村党支部确定了“1+3”农业产业体系和“1+1+8”总体空间布局。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锦竹村村支“两委”为了让黄连产业尽早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多方协调引进重庆贵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高标准、高密度、科学示范栽培模式,建好黄连高效优质示范种植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全村和全镇100户以上的村民参与种植黄连。
村民民心由“散”到“聚”,药材种植由“分”到“合”,如今锦竹村黄连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
拓展延伸“价值链”
锦竹村种植的黄连品种为北岸黄连,也称为北岸味连,枝肥肉厚、品质优良。黄连碱、巴马汀等含量高于药典标准两倍左右,极具药用和研究价值。
如何将本村黄连的药用和研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成了摆在锦竹村村支“两委”面前的又一“拦路虎”。
为最大程度保留黄连的药用价值,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的产量和质量,锦竹村村支“两委”积极改善种植基地硬件设施。
“我们向上级争取了财政衔接补助资金300万元,在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区,修建防旱池及水肥灌溉一体化配套设施,并完善排灌、宜机化整治、产业便道等基础设施。”锦竹村党支部书记杨正宽说。
产业要兴盛,人才是根本。锦竹村村支“两委”也深知这一点,近年来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搭建种植技术“连心桥”。一方面,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前往多地进行考察,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定期到村里进行实地讲学,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政策“宣传员”、产业信息“联络员”和产业发展“办事员”作用,帮助村民解决黄连日常种植问题和生产难题。
锦竹村为做强产业链条,与谭家镇南丫村抱团发展,一起争取了锦竹片区中药材产品加工坊建设项目,最终纳入了镇级“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并在南丫村利用闲置场地改扩建了一座中药材加工厂房,购置集清洗、消杀、包装的高山农产品加工设备,切实提升了中药材加工能力。
念好产业“致富经”
过去的锦竹村,偏远落后的生存现状让当地村民吃尽了苦头。早年在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花开叶叶乌,听唱苦媳妇。说起苦媳妇,堪比黄连苦!早上去挑水,要爬十里路。下午背捆柴,晚上才到屋。”
如今,锦竹村村民脸上笑意盎然,山上丰收在望,群山峻岭间焕发出勃勃生机。民歌也换成了“媳妇不再苦,老人享清福。山上种黄连,山下建房屋。桌上数存款,锅里炖腊肉。”这巨大的变化,都源于锦竹村完善的帮带机制。
近年来,锦竹村持续深化“抱团发展”“以强带弱”等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发展黄连种植。通过“村级领办+能人合办+群众跟办”的方式,营造“支部带头干、党员跟着干、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近年来,锦竹村已培育100万元种植户3户、50万元种植户26户、10万元种植户62户。
锦竹村还深化利益联结机制,结合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的实际,由村支“两委”牵头,主动协调重庆贵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入社协议。
“村民将现有山林、土地等要素入股,重庆贵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并给予土地补偿金,建立起管理共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了村民的经济效益。”杨正宽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适逢黄连价格大幅提升,市场价格每斤高达150 元,锦竹村黄连总产值突破450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我们将做大做强做深做精黄连产业,美化亮化产业观光路,拓展休闲观光农业,让苦黄连成为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的‘土黄金’,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锦竹村。”杨正宽说。
◀锦竹村美丽乡村。
K 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深冬时节,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大雾也渐渐散去。在谭家镇锦竹村,大片黄连依山而种,在雨露阳光的滋润下,长势喜人。
秦巴药库、生态谭家。近年来,谭家镇锦竹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头雁”作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锦竹振兴新路径。
优化升级“土特产”
锦竹村地处我区东北部,距开州城区90公里,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农村。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是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中草药,多生长在海拔1300米—1700米的高冷山区。而锦竹村地形多为900米—2200米的高山,气候湿润,层峦耸翠,适合黄连喜阴湿、怕高温的生长特点。
因地制宜,才能助力乡村振兴。于是,多年前,锦竹村村支“两委”就着手发展黄连产业。但种植黄连需经过选种、育苗、移栽等繁复过程,5年后才能进入收获期,较长的种植时间,加上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让许多村民对发展黄连产业望而却步。
万事总是开头难。为此,锦竹村村支“两委”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又多次走访村民征求意见。最终,打消了村民的顾虑,锦竹村确定发展以黄连为主的高山中药材产业。
画好“路线图”,牵好“村企线”。近年来,锦竹村立足黄连“土资源”,村党支部确定了“1+3”农业产业体系和“1+1+8”总体空间布局。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锦竹村村支“两委”为了让黄连产业尽早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多方协调引进重庆贵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高标准、高密度、科学示范栽培模式,建好黄连高效优质示范种植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全村和全镇100户以上的村民参与种植黄连。
村民民心由“散”到“聚”,药材种植由“分”到“合”,如今锦竹村黄连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
拓展延伸“价值链”
锦竹村种植的黄连品种为北岸黄连,也称为北岸味连,枝肥肉厚、品质优良。黄连碱、巴马汀等含量高于药典标准两倍左右,极具药用和研究价值。
如何将本村黄连的药用和研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成了摆在锦竹村村支“两委”面前的又一“拦路虎”。
为最大程度保留黄连的药用价值,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的产量和质量,锦竹村村支“两委”积极改善种植基地硬件设施。
“我们向上级争取了财政衔接补助资金300万元,在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区,修建防旱池及水肥灌溉一体化配套设施,并完善排灌、宜机化整治、产业便道等基础设施。”锦竹村党支部书记杨正宽说。
产业要兴盛,人才是根本。锦竹村村支“两委”也深知这一点,近年来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搭建种植技术“连心桥”。一方面,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前往多地进行考察,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定期到村里进行实地讲学,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政策“宣传员”、产业信息“联络员”和产业发展“办事员”作用,帮助村民解决黄连日常种植问题和生产难题。
锦竹村为做强产业链条,与谭家镇南丫村抱团发展,一起争取了锦竹片区中药材产品加工坊建设项目,最终纳入了镇级“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并在南丫村利用闲置场地改扩建了一座中药材加工厂房,购置集清洗、消杀、包装的高山农产品加工设备,切实提升了中药材加工能力。
念好产业“致富经”
过去的锦竹村,偏远落后的生存现状让当地村民吃尽了苦头。早年在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花开叶叶乌,听唱苦媳妇。说起苦媳妇,堪比黄连苦!早上去挑水,要爬十里路。下午背捆柴,晚上才到屋。”
如今,锦竹村村民脸上笑意盎然,山上丰收在望,群山峻岭间焕发出勃勃生机。民歌也换成了“媳妇不再苦,老人享清福。山上种黄连,山下建房屋。桌上数存款,锅里炖腊肉。”这巨大的变化,都源于锦竹村完善的帮带机制。
近年来,锦竹村持续深化“抱团发展”“以强带弱”等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发展黄连种植。通过“村级领办+能人合办+群众跟办”的方式,营造“支部带头干、党员跟着干、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近年来,锦竹村已培育100万元种植户3户、50万元种植户26户、10万元种植户62户。
锦竹村还深化利益联结机制,结合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的实际,由村支“两委”牵头,主动协调重庆贵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入社协议。
“村民将现有山林、土地等要素入股,重庆贵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并给予土地补偿金,建立起管理共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了村民的经济效益。”杨正宽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适逢黄连价格大幅提升,市场价格每斤高达150 元,锦竹村黄连总产值突破450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我们将做大做强做深做精黄连产业,美化亮化产业观光路,拓展休闲观光农业,让苦黄连成为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的‘土黄金’,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锦竹村。”杨正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