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贤才促发展 群英荟萃启新程
K 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这里有暖心的人才政策、包容的创新氛围、优良的营商环境,还有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贴心服务。”谈起在我区创新创业创造的经历,不少“千里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靠人才。今年以来,我区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首位战略,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举措,加快打造渝东北川东北创新高地、绿色特色高质量发展人才集聚地,为全市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开州力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今,我区“政策引才、产业用才、服务留才”的新理念深入人心,“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贯通,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和赛马比拼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我区展现美好图景。
高站位引领人才
前不久,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全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审议《开州区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清单(2023—2025年)》《开州区人才工作三年行动清单(2023-2025年)》,向天下英才发出“英雄帖”,引育更多的“千里马”在我区施展才华、放飞梦想。
才聚新开州,共创新未来。今年以来,我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印发《“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清单》《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交办、指导、谋划、部署人才工作,领衔人才项目。
“我区持续迭代人才工作体系,以清单制为抓手,着眼当下与未来,科学谋划《开州区人才工作三年行动清单(2023-2025年)》,创新实施人才工作季度例会制,加大重点工作调度力度。”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未来;怎样使用人才,彰显着一个地方的智慧。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顶层谋划是关键。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强化思想引领、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进一步团结和引导广大人才;常态化开展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规划布局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人才工作“任务书”,制定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协作示范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人才2.6万人次。
高效率引进人才“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我一定会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进入开州,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10月31日,在参加2024年开州区乡情大会暨第三届开商大会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空天重点型号软件总设计师何仁军深情地说。
作为我区科技顾问团顾问,何仁军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多年来积极联系组织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开州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单位,派专人赴成都、深圳、重庆主城等地,开展低空经济、载人飞艇、通用机场、汽车电子、观星小镇和航空模拟器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以及交通运输项目合作、技术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今年以来,我区立足服务产业拓增量、交流合作促变量、在外联络盘存量积聚“强磁场”,围绕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分类发布《2024年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开展引智引才活动26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2场,考核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86人,全职引进本科人才1008人、硕士以上人才121人。
“我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邀请陈温福院士、刘孝波院士等行业领军人才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新聘请决策咨询专家顾问49名,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累计孵化引育技术经纪人65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38亿元。”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持续开展开州在外人才回引回馈行动,成功举办2024年开州区乡情大会暨第三届开商大会,有力促进开州在外人才深度参与家乡建设,全年新增在外人才1055名、招引投资161.25亿元。
高能级成就人才
“走,到开州上班去!”“向西走,到开州创业有奔头!”今年7月,四川省达州市不少市民“组团”到我区就业创业。这股人才流动的“旋风”,是如何从达州刮向我区的呢?
迎八面来风,聚各方英才。今年以来,我区加强区域协作,常态化开展“万达开云”跨区域人才遴选,举办“万达开云”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搭建“万达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万达开人才联盟”。组织行业部门深度参与“东西协作”“一区两群”人才协同工作,联合培养各类专技人才600余名。
“我区注重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区域代表性人才孵化平台落户,新增市级科普基地、重庆大学开州技术转移中心、重庆技术转移研究院开州分院,同步推动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实质性运营、玄武岩纤维材料国际院士工作站产生效益。”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通过赛会引领,协办举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四届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州赛区选拔赛等区域代表性赛事活动,成功揽获“中国厨师之乡”等多项荣誉。
同时,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人才项目,新入选“鸿雁计划”3人,选派“三峡之光”访问学者5人。
高水平留住人才
“这个数据库非常方便,10分钟不到就查到了需要的人才。”上周,开州高新区一家企业负责人通过“渝才荟”数字化平台,很快就找到了“意中人”。
人才服务“硬件”要跟得上,“软件”更缺不得。今年以来,我区推动服务进人才“网”,深化运用“渝才荟”数字化平台,组织全区优秀人才代表申报认领“人才码”,将新的开州人才全员纳入,汇聚新的重庆人才数据254人,加快整合形成“一件事”服务清单,打通用人单位、求职人员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通道,建立人才招聘和求职常态化窗口,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招聘平台。
招得来是方式,留得住是本事。我区依托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落实系列惠企稳岗、人才奖补等政策,升级推出73项服务,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职称评审等服务308人次,发放落实企业奖补资金830万元、人才奖励补贴66.44万元、盘活各类人才住房400余套。
“今年,我们积极向上推荐评选先进典型事例,28名先进个人、11个先进集体获评全市技术能手、巴渝青年技能之星等称号。”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切实推动各类优秀人才展才华、显身手,让人才“闯”有机会、“干”有舞台、“成”有空间,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
三江涌流,生生不息;群英荟萃,万马奔腾。一路走来,我区通过不断探索,在积极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基础上,厚植沃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在帅乡大地竞相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