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文明活力 激发奋进动力
K 部门乡镇头条
本报记者 李艳
近日,记者走进天和镇,深切体会到当地浓厚的文明气息。昔日盛行的“无事酒”、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已得到有效遏制,取而代之的是节俭、厚养薄葬的新风尚。这一显著变化,既是天和镇推行“双网格”治理新模式的成果,也离不开天和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天和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针对农村移风易俗中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并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网格”治理新模式,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共聚治理力量
“叮,您有一条工作通知。”正在巡逻的天和镇天和村网格员罗华丽突然收到基层智治平台的提醒消息。“大田坝某餐馆有人计划举办升学宴,请立即前往劝导。”这是群众通过基层智治平台的“人人都是网格员”功能上报的“无事酒”事件。罗华丽立即受理该事件,迅速联合红白理事会成员上门进行宣传劝导,耐心讲解“无事酒”“人情债”的危害,成功劝导该名群众取消了办酒计划。
“群众都很明事理,听了我们的宣讲和分析后,都明白了乔迁酒、生日宴、升学宴等不必要的酒席应该避免。”罗华丽表示,“现在有了群众的监督,一旦发现‘无事酒’的苗头,我们就能及时劝阻,确保辖区内‘无事酒’零发生。”
近年来,天和镇致力于扩大共治“朋友圈”,共建群众“幸福圈”,围绕“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网格治理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群众的前哨作用,引导群众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治理。目前,已有200余名网格员和网格“N”力量活跃在基层一线,形成了“人人都是网格员”的生动局面,共同整治“无事酒”等陋习,有效提升了移风易俗的新效能。
今年以来,天和镇各网格共处理“无事酒”等事项20余起,其中群众主动上报15起。通过“群众上报-网格响应”的“双网”联动机制,天和镇为“人情”减负,为文明加分,营造了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共筑文明新风
在天和镇笔山村村民联络群里,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点,笔山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梁辉便会转发小视频、漫画等宣传素材,积极引导群众抵制“无事酒”,不参与违规宴席,争做文明传播者。“无事酒亲友怕,当面恭贺背后骂!”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
“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我们肯定不会去搞这些。”群众纷纷响应,表示支持。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笔山村,在天和镇的各个网格群中也屡见不鲜。
宣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近年来,天和镇巧妙地将“双网格”治理与红白理事会工作相结合,通过线上网格平台,理事会和网格员不断推送文明新风的相关资料,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线下,网格员与理事会成员携手深入网格宣传,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等贴近群众的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节俭、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共同弘扬文明新风尚。
今年以来,天和镇的网格圈群已组织关于移风易俗、“无事酒”治理等方面的宣讲活动30余次,张贴标语和横幅10余条,并发放告知书300余份。这些举措为网格增添了文明新风,让文明之花在天和镇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共树社会正气
“对于‘无事酒’,我家是坚决不办的。比如今年我孩子高中毕业,我就坚决不办酒席。”天和镇仁和社区网格员段婷婷斩钉截铁地说,“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居民才会跟着做。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天和镇各位网格员、微网格长等“N”力量成员都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不操办、不参与、不支持“无事酒”的“三不”原则。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带头抵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同时倡导文明节俭治丧,简化治丧仪式,以自己的行为引领社会风气向善向好。
此外,天和镇还通过各网格群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群众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目前,不少群众在示范带动下主动取消了办酒计划,新风正气吹遍千家万户。
陈规陋习正在改变,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天和镇将持续完善‘双网’融合机制,进一步延伸基层治理的触角,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明活力。”天和镇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李艳
近日,记者走进天和镇,深切体会到当地浓厚的文明气息。昔日盛行的“无事酒”、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已得到有效遏制,取而代之的是节俭、厚养薄葬的新风尚。这一显著变化,既是天和镇推行“双网格”治理新模式的成果,也离不开天和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天和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针对农村移风易俗中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并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网格”治理新模式,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共聚治理力量
“叮,您有一条工作通知。”正在巡逻的天和镇天和村网格员罗华丽突然收到基层智治平台的提醒消息。“大田坝某餐馆有人计划举办升学宴,请立即前往劝导。”这是群众通过基层智治平台的“人人都是网格员”功能上报的“无事酒”事件。罗华丽立即受理该事件,迅速联合红白理事会成员上门进行宣传劝导,耐心讲解“无事酒”“人情债”的危害,成功劝导该名群众取消了办酒计划。
“群众都很明事理,听了我们的宣讲和分析后,都明白了乔迁酒、生日宴、升学宴等不必要的酒席应该避免。”罗华丽表示,“现在有了群众的监督,一旦发现‘无事酒’的苗头,我们就能及时劝阻,确保辖区内‘无事酒’零发生。”
近年来,天和镇致力于扩大共治“朋友圈”,共建群众“幸福圈”,围绕“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网格治理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群众的前哨作用,引导群众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治理。目前,已有200余名网格员和网格“N”力量活跃在基层一线,形成了“人人都是网格员”的生动局面,共同整治“无事酒”等陋习,有效提升了移风易俗的新效能。
今年以来,天和镇各网格共处理“无事酒”等事项20余起,其中群众主动上报15起。通过“群众上报-网格响应”的“双网”联动机制,天和镇为“人情”减负,为文明加分,营造了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共筑文明新风
在天和镇笔山村村民联络群里,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点,笔山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梁辉便会转发小视频、漫画等宣传素材,积极引导群众抵制“无事酒”,不参与违规宴席,争做文明传播者。“无事酒亲友怕,当面恭贺背后骂!”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
“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我们肯定不会去搞这些。”群众纷纷响应,表示支持。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笔山村,在天和镇的各个网格群中也屡见不鲜。
宣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近年来,天和镇巧妙地将“双网格”治理与红白理事会工作相结合,通过线上网格平台,理事会和网格员不断推送文明新风的相关资料,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线下,网格员与理事会成员携手深入网格宣传,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等贴近群众的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节俭、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共同弘扬文明新风尚。
今年以来,天和镇的网格圈群已组织关于移风易俗、“无事酒”治理等方面的宣讲活动30余次,张贴标语和横幅10余条,并发放告知书300余份。这些举措为网格增添了文明新风,让文明之花在天和镇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共树社会正气
“对于‘无事酒’,我家是坚决不办的。比如今年我孩子高中毕业,我就坚决不办酒席。”天和镇仁和社区网格员段婷婷斩钉截铁地说,“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居民才会跟着做。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天和镇各位网格员、微网格长等“N”力量成员都率先垂范,严格遵守不操办、不参与、不支持“无事酒”的“三不”原则。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带头抵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同时倡导文明节俭治丧,简化治丧仪式,以自己的行为引领社会风气向善向好。
此外,天和镇还通过各网格群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群众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目前,不少群众在示范带动下主动取消了办酒计划,新风正气吹遍千家万户。
陈规陋习正在改变,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天和镇将持续完善‘双网’融合机制,进一步延伸基层治理的触角,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明活力。”天和镇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