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上升腾出诗和远方
K 近悦远来开心之旅
本报记者 李艳
春天到郭家镇毛成村赏桃花,去赵家街道黑泥沟观李花,在温泉镇县坝村看油菜花,色彩缤纷,繁花似锦。
夏天到满月镇马营村寻清凉,在谭家镇花仙沟乘皮筏探幽,前往关面乡百里峡漂流,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秋天到临江镇青阳村采摘水蜜桃,到大德镇金黄的稻田里寻稻香,在南雅镇民安村品尝甜美多汁的柚子,尽情感受丰收的喜悦。
冬天在汉丰湖观彩林觅水鸟,到雪宝山寻觅雪国秘境、童话世界……
时光荏苒,四季轮转,开州的春夏秋冬多彩如画、魅力尽显。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如何立足农业产业之基,汲取乡土文化之精髓,依托旅游休闲之形态,深入挖掘乡村的潜在价值?近年来,我区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激活旅游业态等举措,成功实现了产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及效益最大化,达到了“1+1+1>3”的显著效果,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全面发展。
做强特色品牌
“开州古韵长,鲜肉穿肠香。年味飘然至,无它不成席。”开州香肠不仅美味,还承载着一份乡愁。寒冬腊月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赶着灌制香肠,李晓敏便是其中的一员。清晨时分,她匆匆赶往关子社区菜市场,购买了60斤猪肉用来灌制香肠,准备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每到冬季,在开州的街头巷尾,一串串香肠如珠帘般挂于房檐和窗前,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年我都会为在广州工作的大姐和二哥寄香肠。这份家乡的味道,他们始终难以忘怀。”李晓敏深情地说。
像李晓敏这样给亲友寄送开州特产的市民不在少数。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南门红糖等开州特产在特定时节被寄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我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构建“1+4+N”品牌体系,成立“三品一标”工作推进小组,全面加速品牌创建工作。通过科学规划与提质建设,多个国家级、市级平台应运而生,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区还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品牌准入与退出机制,搭建16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并发布开州香肠等6个地方标准,推广无核沃柑优质丰产等200余项新技术、新模式,成功打造“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冰薄月饼”“开州再生稻”等金字招牌。其中,“开县春橙”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上榜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品牌价值达110.68亿元。
发展休闲农业
在大进镇巴渠生态茶园里,万亩茶树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对大进镇红旗、年华、群和等村的村民而言,这片连绵的茶山就是他们的“金山银山”,茶树则是他们的“摇钱树”。
“今年我家的茶叶卖了30万元。”红旗村茶园承包大户钟义登望着近130亩长势良好的茶树,满心欢喜地说。
茶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红旗村的熊继忠是享受红利的村民之一,他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在茶叶采摘季节,许多客商和游客前来消费,大大增加了他家的收入。
而在大进镇新元村的三峡药博园,红景天、黄槐决明等药材长势喜人,药农们正忙于150多种中药材的种植与精心管护工作。三峡药博园集种植展示、教育、研学、观光康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覆盖了大进镇关坪片区,还辐射了周边多个乡镇以及四川的漆树乡。近年来,园区通过党建联盟的引领作用,成功引进了国药控股等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为当地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为200余户农户支付劳务工资130万元,项目直接收益超300万元。
新元村村民黄信清就是受益者之一。“自三峡药博园建成后,我就一直在园区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在每年的管护旺季,我每月能赚到2000多元。”黄信清高兴地说。
发展休闲农业,“钱”景一路光明。近年来,我区依托水果、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优势,建成了大进镇“巴渠茶博园”生态旅游区和三峡药博园等5个“农旅”综合体,培育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52个。
激活旅游业态
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是川渝地区红色旅游新高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临缓缓流淌的浦里河,南依逶迤绵延的铁峰山,主要包括刘伯承故居、党建展廊、周都村乡情陈列馆、周都文创馆、黄桷古道、溯源广场、渝东北红色研学基地、红墙礼赞等景点。
在旅游旺季,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与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一道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人们纷纷来此参观,详细了解刘伯承元帅坚定的革命信仰、光辉的革命业绩、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优良的革命家风,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
在旅途中体悟文化韵味,在文化里欣赏沿途风光。8月14日晚,满月镇马营村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夏季“村晚”精彩上演。活动现场,村民们自编自演了多个节目,充分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穿插的趣味比赛也让掌声、笑声不断。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乡村振兴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现。
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满月镇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原本偏远的马营村打造成了旅游胜地,村里的餐饮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聚焦农文旅融合,逐梦“诗和远方”。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新路径,成功推介了红色研学、避暑纳凉、田园风光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策划了“逍遥开州乐满城”等4个系列旅游活动,成功举办了2023开州雪宝山旅游消夏避暑音乐节暨满月山歌会等20余场次主题活动,极大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报记者 李艳
春天到郭家镇毛成村赏桃花,去赵家街道黑泥沟观李花,在温泉镇县坝村看油菜花,色彩缤纷,繁花似锦。
夏天到满月镇马营村寻清凉,在谭家镇花仙沟乘皮筏探幽,前往关面乡百里峡漂流,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秋天到临江镇青阳村采摘水蜜桃,到大德镇金黄的稻田里寻稻香,在南雅镇民安村品尝甜美多汁的柚子,尽情感受丰收的喜悦。
冬天在汉丰湖观彩林觅水鸟,到雪宝山寻觅雪国秘境、童话世界……
时光荏苒,四季轮转,开州的春夏秋冬多彩如画、魅力尽显。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如何立足农业产业之基,汲取乡土文化之精髓,依托旅游休闲之形态,深入挖掘乡村的潜在价值?近年来,我区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激活旅游业态等举措,成功实现了产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及效益最大化,达到了“1+1+1>3”的显著效果,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全面发展。
做强特色品牌
“开州古韵长,鲜肉穿肠香。年味飘然至,无它不成席。”开州香肠不仅美味,还承载着一份乡愁。寒冬腊月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赶着灌制香肠,李晓敏便是其中的一员。清晨时分,她匆匆赶往关子社区菜市场,购买了60斤猪肉用来灌制香肠,准备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每到冬季,在开州的街头巷尾,一串串香肠如珠帘般挂于房檐和窗前,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年我都会为在广州工作的大姐和二哥寄香肠。这份家乡的味道,他们始终难以忘怀。”李晓敏深情地说。
像李晓敏这样给亲友寄送开州特产的市民不在少数。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南门红糖等开州特产在特定时节被寄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我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构建“1+4+N”品牌体系,成立“三品一标”工作推进小组,全面加速品牌创建工作。通过科学规划与提质建设,多个国家级、市级平台应运而生,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区还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品牌准入与退出机制,搭建16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并发布开州香肠等6个地方标准,推广无核沃柑优质丰产等200余项新技术、新模式,成功打造“开县春橙”“开州香肠”“冰薄月饼”“开州再生稻”等金字招牌。其中,“开县春橙”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上榜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品牌价值达110.68亿元。
发展休闲农业
在大进镇巴渠生态茶园里,万亩茶树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对大进镇红旗、年华、群和等村的村民而言,这片连绵的茶山就是他们的“金山银山”,茶树则是他们的“摇钱树”。
“今年我家的茶叶卖了30万元。”红旗村茶园承包大户钟义登望着近130亩长势良好的茶树,满心欢喜地说。
茶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红旗村的熊继忠是享受红利的村民之一,他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在茶叶采摘季节,许多客商和游客前来消费,大大增加了他家的收入。
而在大进镇新元村的三峡药博园,红景天、黄槐决明等药材长势喜人,药农们正忙于150多种中药材的种植与精心管护工作。三峡药博园集种植展示、教育、研学、观光康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覆盖了大进镇关坪片区,还辐射了周边多个乡镇以及四川的漆树乡。近年来,园区通过党建联盟的引领作用,成功引进了国药控股等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为当地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为200余户农户支付劳务工资130万元,项目直接收益超300万元。
新元村村民黄信清就是受益者之一。“自三峡药博园建成后,我就一直在园区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在每年的管护旺季,我每月能赚到2000多元。”黄信清高兴地说。
发展休闲农业,“钱”景一路光明。近年来,我区依托水果、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优势,建成了大进镇“巴渠茶博园”生态旅游区和三峡药博园等5个“农旅”综合体,培育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52个。
激活旅游业态
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是川渝地区红色旅游新高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临缓缓流淌的浦里河,南依逶迤绵延的铁峰山,主要包括刘伯承故居、党建展廊、周都村乡情陈列馆、周都文创馆、黄桷古道、溯源广场、渝东北红色研学基地、红墙礼赞等景点。
在旅游旺季,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与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一道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人们纷纷来此参观,详细了解刘伯承元帅坚定的革命信仰、光辉的革命业绩、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优良的革命家风,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
在旅途中体悟文化韵味,在文化里欣赏沿途风光。8月14日晚,满月镇马营村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夏季“村晚”精彩上演。活动现场,村民们自编自演了多个节目,充分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穿插的趣味比赛也让掌声、笑声不断。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乡村振兴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现。
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满月镇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原本偏远的马营村打造成了旅游胜地,村里的餐饮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聚焦农文旅融合,逐梦“诗和远方”。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新路径,成功推介了红色研学、避暑纳凉、田园风光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策划了“逍遥开州乐满城”等4个系列旅游活动,成功举办了2023开州雪宝山旅游消夏避暑音乐节暨满月山歌会等20余场次主题活动,极大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