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农业发展多点开花
达州达川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样板
四川亿嘉生产的现代农机。

达川区堡子镇耿石村村民晾晒玉米。

达川区米城贡米现代农业园区。

达川区“南大万”高标准农田。

  从粮食的高产丰收到农机装备的崭露头角;从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到科技助力下的农业变革,再到农技推广的扎实深入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稳步推进,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正在农业现代化征程上阔步前行,书写辉煌篇章。
  A 单产提升显成效——
  屡破粮食高产纪录
  今年,达川区粮食生产成绩斐然,全区年粮食总播面104.17万亩,产量42.81万吨,这一沉甸甸的数字背后,凝聚着达川农民和农技人员的辛勤汗水,也彰显了这片土地对耕耘者的慷慨馈赠。
  水稻、玉米、再生稻的最高单产均打破了历年纪录。桥湾镇永睦村的万亩再生稻示范区以375.5公斤成功刷新了全市再生稻平均亩产纪录,实现了中稻——再生稻两季“吨粮田”。
  石桥镇宝井寨村水稻百亩高产攻关方,凭借精心的培育与科学的管理,其平均亩产837公斤突破了达川纪录。
  石桥镇瓦石坪村玉米千亩高产展示片的最高亩产842.8公斤!刷新达川区玉米高产纪录。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大力推进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单产提升行动。”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红介绍,他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优选品种,确保所种植的品种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具备高产优质的特性;科学施肥,依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调配肥料养分;合理密植,让每一株作物都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取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养分;精细田管,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悉心照料,及时处理各类田间问题;创新手段,推广无人机播种授粉、喷药施肥等新技术为农业提质增效。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达川区还精心打造了18个粮油千亩高产片、25个百亩超高产攻关方,通过全方位努力,使全区全年粮食平均单产达410.96公斤,较上年增加了5.5公斤。
   B 丘区农机“达川造”——
  解决现代农业“无机可用”
  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达川造”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参展观众的目光。
  这些“达川造”农机装备在投入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后,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丘陵山区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依托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园区,达川区大力推动丘区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此举不仅弥补了西南片区丘陵山地农机装备制造的空白,还有效解决了现代农业“无机可用”的难题。
  “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合适的农机了。”达川区石桥镇高顶子村村民潘光华高兴地表示,机械的问题解决了,将流转更多土地种粮。
  C 鼓起农民钱袋子——
  乡村生活越来越美好
  2024年,达川区农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6.6%,在全市范围内排名前列。
  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多个方面。首先,粮食的丰收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其次,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如智能化种田、机械化收割等,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再者,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包括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活品质也在稳步提升。农村的消费市场逐渐活跃起来,更多的农民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改善,如购置更好的生活用品、改善居住条件等。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D 农业生产智能化——
  开启“种田”新时代
  在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川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变革。
  田间配备了先进的农业“五情”监测系统,这一系统通过遥感器、摄像头、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能够全方位、实时地将土壤墒情以及作物苗情、虫情、病情、灾情等关键信息精准无误地传输给专家系统和管理平台。
  农民只需在手机上轻轻打开智能终端APP,田间的智能化灌溉系统便会自动开启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灌溉作业。这种智能化种田模式,让农民实现了种田可以不下田。
  此外,园区内还配备了无人植保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等先进农机设备。这些设备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效率。
  园区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实施规范化种植技术及科学管理手段,可以确保大豆玉米双高产。在这里,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让农业生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E 农技服务到田间——
  助力农户丰产丰收
  达川区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且成效显著。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区主要粮油作物主导品种应用到位率高达97.17%,主推技术推广到位率达96.53%,示范基地到位率达100%。
  在深秋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的田野上,经常能看到农技人员忙碌的身影。达州市正宣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正宣深有感触地说:“在他们的指导下,利用无人机播种这200亩地,两三天就可以完成播种任务。”这只是达川区农技推广与培训指导工作的一个缩影。
  此外,达川区还重点推广优良品种、适期早播、机械化生产、直播栽培、增密栽培、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一喷多促、中稻-再生稻、稻-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多种先进种植模式,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F 建设高标准农田——
  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达川地处盆周丘陵山区,过去,这里的农田大多是高低不平的小田块和梯田,而且路网不完善,农机难以进入田间作业,传统的农耕方式费时费力,且产量不高。
  达川区通过“整村整乡推进、集中连片打造”的方式,大力推进田型改造工程,着力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系统不配套、环境面貌凌乱等诸多问题,显著提高了耕地质量。
  目前,达川区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49.44万亩,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推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了4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4年的达川,在粮食高产、农机制造、农民增收、科技助力、农技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诸多方面协同发力,全方位展现了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气势磅礴的农业丰收画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