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大德镇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出新出彩
拓展党建新阵地 激活党员新干劲
  K 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程超
  开展党员教育,是增强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提高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需要。近年来,大德镇通过打造“小院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让党员教育与时俱进,满足党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让党员教育出新出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小院课堂”有“新味”
  “老乡们,你们知道咱们看病报销的那一部分钱谁出了吗?那是国家从医保里帮咱们出了,咱们缴了钱不会亏。”在大德镇福佳社区,政策宣讲员彭群向居民宣讲医保政策。
  今年以来,大德镇创新开展“小院党课提升你我”主题活动,选聘18名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离退休干部、致富能人担任“小院课堂”讲师,通过院坝会等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方针政策等,营造党支部示范学、村(居)民小组长带动学、群众跟进学的全员学习氛围。同时,“小院课堂”讲师走进各个村社区,帮助梳理问题,畅通沟通渠道,调解矛盾纠纷。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成立5支宣讲队到农家院坝现场宣讲,通过线上线下宣讲等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每个角落。”大德镇党委书记张俊说。
  “网络课堂”有“党味”
  “作为一名流动党员,我常年在外创业,无法经常参加党支部活动,这次收到党组织邮寄的暖心包,特别感动……”近日,在广东务工的大德镇龙王村党支部流动党员王世冰收到来自党支部的“大礼包”,不禁感慨。
  据了解,大德镇结合流动党员从业特点、分布情况、居住地点等开展精准帮学、送学、寄学。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学习阵地,开展党性教育、组织集中培训,帮助流动党员及时“补学”。
  大德镇在全镇范围内针对青年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大力开展“云”上党课,督促用好学习强国、远程教育等平台,通过微信、QQ等推送分享各类必学篇目、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让流动党员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针对机关干部职工等群体,大德镇常态化组织集中观看红色电影、优秀党教片等,邀请在外乡贤、大学教授等通过“直播+授课+问答”方式开展网络授课。
  “我们坚持‘网络党课’同步开展,通过党支部微信群给各位流动党员定期布置学习任务,保障流动党员‘不旷课’,进一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德镇宣传委员吴晓慧说。
   “实践课堂”有“民味”
  学到了理论、学到了技能,还要到“实践课堂”中一展身手。开展党员教育,要让党员作用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让党员在实践中悟初心、践使命,切实把岗位责任扛起来。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针对百姓呼声比较大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比如兴隆村饮用水处理设备的升级改造、道路拓宽等。”吴晓慧说。
  大德镇兴隆村以前的人饮工程,存在设备老化,水处理工艺简单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今年10月,大德镇多方筹集资金,为兴隆村人饮工程安装了反渗透膜和超滤膜等,预计升级后的人饮工程每天可处理纯净水500吨,将满足全村3000人的饮水需求。
  前段时间,居民反映在盛山初级中学和大慈中心小学附近路段,每逢上学放学时段,容易堵车,需要对路面进行拓宽,增加错车道。大德镇多方筹措资金,正在对这两个路段进行路面拓宽施工。
  “除了这两个路段,我们还针对磨梁村、九岭村、东坪村等9个村的路段路面进行拓宽,增加错车道等。”大德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蒋玲聪说。
  “我们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火热实践中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张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