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秒必争的干劲向全年目标冲刺
K 抓落实赛实绩
第四季度既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阶段,也是谋明年、抢开局的关键时期。11 月 7日,全区党建统领“抓落实、赛实绩”专项行动推进会暨2024年第四次“一把手”季度例会召开。会上,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安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总工会,跳蹬水库公司、竹溪镇、白鹤街道、大进镇、满月镇、关面乡负责同志作现场交流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区教委
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区教育系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建设教育强区奋斗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集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奋力交出高分报表。
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1+1+N”模式在全区建立9个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广泛开展思政+劳动、思政+国防、思政+美育等实践活动。探索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梯级培养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加快创建全市教育评价改革特色区。
迭代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今年上重本人数比3年前增加717人,被“双一流”高校录取621人。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乡村振兴学院实现招生。深化“万达开”“万开云”基础教育联盟、职业教育联盟常态化运转、实体化运行。
健全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新建投用学校2所、扩建学校1所,新增学位1200个,改善办学条件226校次。健全教师岗位管理、交流轮岗、培养培训机制,加快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度谋划教育网络IPv6升级改造、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学生用计算机配备,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实践。
区发展改革委
纵深推进五大改革 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区核心指标综合评价一季度第7、二季度第3、三季度第4;连续2次被推荐为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推进会发言区县;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双圈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荣获市政府督查激励;三季度固投增速、工业投资增速、亩均税收增速、规上工业营收完成率均为A档,支撑经济报表全市第3。
机构改革由“多”到“少”,实现一体扁平运行,高新区运行构架更加顺畅。
审批改革由“繁”到“简”,实现园区便捷办理。将委托代办事项由改革前的35项扩大至改革后的59项。50亩及以下、50亩以上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分别缩短至32天、42天。
产业改革由“小”到“大”,实现集群加快发展。我区急需的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纳入《重庆市园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新培育“四上”经营主体35家,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瞪羚企业2家,智能工厂、绿色园区均实现“零突破”。新招引项目5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
亩均改革由“量”到“质”,实现质量效益提升。重新划定四至范围857.57公顷。盘活存量资产32.29亿元、变现收入4.05亿元。高新区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率75.15%、排全市第7,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可比增长39.2%、排全市第5。
服务改革由“良”到“优”,实现有效助企纾困。迭代升级“服务专员”工作体系,助企服务综合指数居全市第1。
区公安局
锚定库区标杆定位 勇挑平安稳定大梁
区公安局围绕党建统领“抓落实、赛实绩”专项行动全面发力,平安稳定问题清单进步27位,“夏季行动”以“百分成绩”斩获全市第1,多项工作亮点被部、市两级公安机关点名表扬。
立足严打犯罪这一主业,塑造开州辨识度。成功侦破的破坏古树名木案和“依托米脂”毒品案,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黄金时段纪实播放;异地侦办“4·08”涉黑专案,破获刑事案件40余起,获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高度肯定。八类案件、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寻衅滋事案件破案率均为100%。开展夏夜集中清查行动3轮,乱象整治更彻底。
突出平安稳定这一重点,提高防控精准度。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954起;强化重点人群管控,涉政、涉邪、涉暴恐、涉访重点人“零滋事”;强化社会突出治安问题管控,九类涉恶、盗窃机动车、扒窃等案件均同比下降。强化联勤联防联控,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专项行动。
围绕护航发展这一中心,助推经济加速度。开通护航专线,固定警企联系,确保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跳蹬水库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破获涉企盗窃、经济案件9件,追赃止损300余万元。大力推行综合服务窗口“一窗通办”,快速审核项目征地人员安置对象6129人。
区文化旅游委
推进文旅体事业与产业再上新台阶
区文化旅游委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实干笃行,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取得实效。第三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4.1%、比全市高6.9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2平方米,晾晒指标均为A档。
政府与市场融合,增强发展活力。新指导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9道菜入选“渝味360碗”,2件商品入选重庆好礼。新引进旅游饭店2家,规上文化企业达46家。
保护与利用融合,打通转化新途径。40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率100%。有序启动雪宝山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产品建设。统筹环湖设施提升和城市建设,开工15个项目、总投资12亿元。1—9月,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同比增长30%。
事业与产业融合,点亮幸福生活。利用现有空间新建24小时城市书房1个、图书馆分馆2个、孔子学堂2个。开展大型体育赛事、精品展览、歌舞表演等活动800余场,惠及群众200万余人次。建成环湖46公里生态马拉松跑道。环湖夜间经济消费规模累计达85亿元。
文体与旅游融合,激发消费动力。连续举办三届全国桨板锦标赛。首次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与重庆三峡学院共建基地,共办高校龙舟邀请赛、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金秋时节系列活动参赛人数较去年增长36%,拉动各类消费15亿元、同比增长20%。
区总工会
打造“帅开工会”品牌 汇聚创新赋能活力
区总工会以打造区域工会品牌为总揽,激发职工群众活力,助力“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今年以来,上榜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1个,荣获全国性荣誉5项,上榜全市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5个。
聚焦帮扶服务,全心全意满足职工需求。积极开展新形势下职工权益维护行动,构建“党政+工会+部门+社会组织”多元关爱帮扶模式。职工互助保障覆盖职工3万余人,发放帮扶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精心开设工会爱心托管班,获评市级特色工会爱心托管班。探索出以驿站为阵地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做法成效获全国推广。
聚焦思想引领,聚情聚力构建品质生活。成建制举办“帅开工蕴”职工歌咏、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职工参与“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线上竞赛,斩获全国奖项3个、市级奖项8个。
聚焦区域协作,尽职尽责服务中心大局。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召开联席会议、区域协作专题会议5次。推动“万达开梁云”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互挂互认,与山东省潍坊市总工会建立工会协作联动机制。跨区域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
跳蹬水库公司
跑出跳蹬水库工程建设“加速度”
跳蹬水库公司坚持开工即大干,顺利实现安全度汛,完成了汛期导流明渠施工、导截流验收等里程碑节点目标,为后续工程全面铺开、实现如期蓄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力抓前期。形成包含73个工作节点、32项行政审批审查事项、36个专题报告等内容的前期工作事项清单,定人定责定时限、打表推进。
极力抢工期。灵活采取“天泵入仓”方式抢工期、赶进度,成功完成上游隔墩浇筑、右岸边坡及危岩治理等汛前工程。千方百计解决连续降雨道路湿滑导致的机械设备进场难题,实现500米的导流明渠全线贯通。实行“抓两端歇中间”错峰施工、“人歇机不停”不间断作业,提前12天导流明渠过流。
全力保资金。争取到位国家增发国债资金18亿元,推动项目破冰启航、枢纽工程全面开工。累计完成基建支出20多亿元,跑出了跳蹬“加速度”。
奋力创品牌。持续提升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数字化管理水平,争创一流工程。坚持党建统领打造标准化工地,全力争创“大禹奖”。力争明年汛前,溢流坝段、左岸坝段达到207米度汛高程。
竹溪镇
以重点项目强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竹溪镇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谋划实施项目16个、投资2.3亿元,承接服务区级“五个一批”重大项目25个、投资46.4亿元,立起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四梁八柱”。
精心包装策划,挖掘融合发展源泉。精准策划荷花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市级土地整治工程等8个项目。迭代升级AAAA级竹溪生态乐园,策划实施1500万元的石碗至齐圣产业路、852万元的高标准农田等项目6个。推动镇域规划、15个村级规划由“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实施南河竹溪段河堤整治20公里,建成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个、绿色示范村4个、美丽宜居乡村7个。
精密实施项目,厚植融合发展本底。市级美丽移民村建设等16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巴渝和美乡村示范镇建设等10个项目已完成开工。全力保障西渝高铁等6个项目序时推进、观音山隧道等4个项目如期完工。开展征地拆迁决胜攻坚,完成土地征用1143亩。
精细管理机制,释放融合发展动能。实行专班负责制,统筹统揽项目工作,开展院坝会议、现场调研等多元调度,确保建设进度。对高铁枢纽、城市拓展等重大项目,强化跨层级、跨领域、跨区域联动推进。实行评价激励制,切实调动镇村干部参与项目管理服务的积极性。
白鹤街道
“三人三治”探新路 基层治理增活力
白鹤街道积极探索“守法人”法治社区、“益善人”德治乡村和“一家人”自治小院建设,全域平安指数大幅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信访总量下降54.6%、刑事及行政案件发案率下降51.2%。
倡做“守法人”,法治社区依法管。建成法治文化长廊,增设宣传栏12个,开展常态普法宣讲。建成“守法人说理室”,组建“调解专班”。
争当“益善人”,德治乡村求善治。修订村规民约,将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等纳入积分内容,评选“四胜好人”“家乡守护人”26个。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筹集社会资金38万元开展慰问帮扶、完善基础设施。积极申报首批廉洁村居创建,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办理产业道路建设、路灯安装等民生实事16件。
团结“一家人”,自治小院理家事。设置独立自治小院9个、联合自治小院6个,纳入社区网格体系集中管理。组建1名小院长、3名院落管家、N名群众的“1+3+N”小院自治团队,梳理履职事项清单16项。设置邻里纠纷调解、公共事务协商、突发事件报告等流程5个。
大进镇
以做强农产品加工激发产业振兴新动能
大进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市场引领加工、加工带动基地”思路,催生辣椒、葛根等农产品加工无中生有,推动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从无到有,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起势成势。
吸引8家成熟市场主体在大进落地生根;组建农业综合开发企业1家,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17个村注资1700万元入股成立强村公司,吸引民间投资1300万元建成巴渠豆制品等加工厂,引进国有企业投资5000万元建设茶叶加工厂。
科学划分产城、茶旅、康旅、林旅4个融合功能区,初步建成“一心多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优化制定管用有效的管护规程8项、生产流程6项、加工标准16项,推动种植基地反租倒包186户实现精细化管理。整合各集体经济组织挖掘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100余台和技术人员18名,集中打造“七个一”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响“巴渠云雾”等自有品牌。
大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申报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家,已覆盖茶叶、辣椒、葛根、天麻等农产品16种,年产值有望达亿元,提供就业20万人次,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300万元。
满月镇
加快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地
满月镇作为全市17个巩固衔接重点帮扶乡镇之一,聚焦聚力强镇带村改革,助推助力强村富民实效,奋力打造具有开州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地。
谋划推动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配套项目,双坪至马营旅游环道基本完工,新建标准化运动场4个、旅游厕所5个、生态停车场3个。天然气管网延伸至满月,年底实现场镇供气。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光伏屋顶120户,卫生改厕345户。建成甘泉村崖柏繁育研究中心,新建智慧大棚10个,成功繁育崖柏幼苗120万株。
做优唱响“雪宝山珍·满月山货”区域公用品牌,“满月山货”畅通畅销。启动创建马扎营市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天上满月”游客接待中心,打造马扎营创业示范街区,发展乡村民宿150余家、露营基地16家。引领带动37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甘泉村党建引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荣获“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十大示范案例,甘泉村经济联合社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
积分制和善美小院全域推广。搭建“狗儿坪故事汇”平台,设立道德“红黑榜”,组建“美德劝导员”队伍,常态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等典型培育评选活动。全覆盖建立“一是一”说理室,选育法律明白人66名、乡贤调解员22名。马营村、甘泉村分别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关面乡
木香花开香满山 共富和美谱新篇
关面乡围绕木香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药源基地、龙头培育、品牌增效”文章,助力实现产业迭代、村强民富,推动共富和美乡村建设。
“稳量提质”并举,建好药源基地。高标准建设开州仿野生有机木香、林下仿野生有机黄连药源基地,全乡药材种植规模达5.8万亩,年总产量近3500吨,年产值近2亿元;其中木香产量约占全国30%。修建产业便道30公里、防旱池10口,完善电力通讯配套。开州木香药用含量高出药典2倍以上,高出同类产品30%。
“强链延链”同步,培育龙头企业。择优引进国药集团关联企业,投资2000万元,实施木香就地“趁鲜”加工。建立“企业+经济联合社+农户”联合体,搭建产品分类分级销售平台。健全“保底租金+入库量化分红”合作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围绕“根入药、茎作画、叶伴茶、籽榨油、渣成香”研发木香系列产品8款,实现“单入药”到“全身宝”转变。
“线上线下”齐力,做靓品牌增效。推进开州木香品牌建设,助力品牌价值跃升。建立“山里货、直播带”营销模式,培育网红带货团队3个,带动药材销售超百吨。参加全国各类展销会、药博会、企业论坛11次,在安国、亳州等中药材集散地布局开州木香卖点5个,与15家关联药企建立直卖通道。
第四季度既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阶段,也是谋明年、抢开局的关键时期。11 月 7日,全区党建统领“抓落实、赛实绩”专项行动推进会暨2024年第四次“一把手”季度例会召开。会上,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安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总工会,跳蹬水库公司、竹溪镇、白鹤街道、大进镇、满月镇、关面乡负责同志作现场交流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区教委
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区教育系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建设教育强区奋斗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集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奋力交出高分报表。
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1+1+N”模式在全区建立9个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广泛开展思政+劳动、思政+国防、思政+美育等实践活动。探索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梯级培养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加快创建全市教育评价改革特色区。
迭代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今年上重本人数比3年前增加717人,被“双一流”高校录取621人。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乡村振兴学院实现招生。深化“万达开”“万开云”基础教育联盟、职业教育联盟常态化运转、实体化运行。
健全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新建投用学校2所、扩建学校1所,新增学位1200个,改善办学条件226校次。健全教师岗位管理、交流轮岗、培养培训机制,加快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度谋划教育网络IPv6升级改造、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学生用计算机配备,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实践。
区发展改革委
纵深推进五大改革 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区核心指标综合评价一季度第7、二季度第3、三季度第4;连续2次被推荐为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推进会发言区县;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双圈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荣获市政府督查激励;三季度固投增速、工业投资增速、亩均税收增速、规上工业营收完成率均为A档,支撑经济报表全市第3。
机构改革由“多”到“少”,实现一体扁平运行,高新区运行构架更加顺畅。
审批改革由“繁”到“简”,实现园区便捷办理。将委托代办事项由改革前的35项扩大至改革后的59项。50亩及以下、50亩以上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分别缩短至32天、42天。
产业改革由“小”到“大”,实现集群加快发展。我区急需的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纳入《重庆市园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新培育“四上”经营主体35家,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瞪羚企业2家,智能工厂、绿色园区均实现“零突破”。新招引项目5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
亩均改革由“量”到“质”,实现质量效益提升。重新划定四至范围857.57公顷。盘活存量资产32.29亿元、变现收入4.05亿元。高新区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率75.15%、排全市第7,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可比增长39.2%、排全市第5。
服务改革由“良”到“优”,实现有效助企纾困。迭代升级“服务专员”工作体系,助企服务综合指数居全市第1。
区公安局
锚定库区标杆定位 勇挑平安稳定大梁
区公安局围绕党建统领“抓落实、赛实绩”专项行动全面发力,平安稳定问题清单进步27位,“夏季行动”以“百分成绩”斩获全市第1,多项工作亮点被部、市两级公安机关点名表扬。
立足严打犯罪这一主业,塑造开州辨识度。成功侦破的破坏古树名木案和“依托米脂”毒品案,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黄金时段纪实播放;异地侦办“4·08”涉黑专案,破获刑事案件40余起,获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高度肯定。八类案件、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寻衅滋事案件破案率均为100%。开展夏夜集中清查行动3轮,乱象整治更彻底。
突出平安稳定这一重点,提高防控精准度。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954起;强化重点人群管控,涉政、涉邪、涉暴恐、涉访重点人“零滋事”;强化社会突出治安问题管控,九类涉恶、盗窃机动车、扒窃等案件均同比下降。强化联勤联防联控,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专项行动。
围绕护航发展这一中心,助推经济加速度。开通护航专线,固定警企联系,确保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跳蹬水库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破获涉企盗窃、经济案件9件,追赃止损300余万元。大力推行综合服务窗口“一窗通办”,快速审核项目征地人员安置对象6129人。
区文化旅游委
推进文旅体事业与产业再上新台阶
区文化旅游委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实干笃行,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取得实效。第三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4.1%、比全市高6.9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2平方米,晾晒指标均为A档。
政府与市场融合,增强发展活力。新指导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9道菜入选“渝味360碗”,2件商品入选重庆好礼。新引进旅游饭店2家,规上文化企业达46家。
保护与利用融合,打通转化新途径。40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率100%。有序启动雪宝山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产品建设。统筹环湖设施提升和城市建设,开工15个项目、总投资12亿元。1—9月,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同比增长30%。
事业与产业融合,点亮幸福生活。利用现有空间新建24小时城市书房1个、图书馆分馆2个、孔子学堂2个。开展大型体育赛事、精品展览、歌舞表演等活动800余场,惠及群众200万余人次。建成环湖46公里生态马拉松跑道。环湖夜间经济消费规模累计达85亿元。
文体与旅游融合,激发消费动力。连续举办三届全国桨板锦标赛。首次举办全程马拉松赛。与重庆三峡学院共建基地,共办高校龙舟邀请赛、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金秋时节系列活动参赛人数较去年增长36%,拉动各类消费15亿元、同比增长20%。
区总工会
打造“帅开工会”品牌 汇聚创新赋能活力
区总工会以打造区域工会品牌为总揽,激发职工群众活力,助力“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今年以来,上榜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1个,荣获全国性荣誉5项,上榜全市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5个。
聚焦帮扶服务,全心全意满足职工需求。积极开展新形势下职工权益维护行动,构建“党政+工会+部门+社会组织”多元关爱帮扶模式。职工互助保障覆盖职工3万余人,发放帮扶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精心开设工会爱心托管班,获评市级特色工会爱心托管班。探索出以驿站为阵地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做法成效获全国推广。
聚焦思想引领,聚情聚力构建品质生活。成建制举办“帅开工蕴”职工歌咏、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职工参与“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线上竞赛,斩获全国奖项3个、市级奖项8个。
聚焦区域协作,尽职尽责服务中心大局。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召开联席会议、区域协作专题会议5次。推动“万达开梁云”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互挂互认,与山东省潍坊市总工会建立工会协作联动机制。跨区域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
跳蹬水库公司
跑出跳蹬水库工程建设“加速度”
跳蹬水库公司坚持开工即大干,顺利实现安全度汛,完成了汛期导流明渠施工、导截流验收等里程碑节点目标,为后续工程全面铺开、实现如期蓄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力抓前期。形成包含73个工作节点、32项行政审批审查事项、36个专题报告等内容的前期工作事项清单,定人定责定时限、打表推进。
极力抢工期。灵活采取“天泵入仓”方式抢工期、赶进度,成功完成上游隔墩浇筑、右岸边坡及危岩治理等汛前工程。千方百计解决连续降雨道路湿滑导致的机械设备进场难题,实现500米的导流明渠全线贯通。实行“抓两端歇中间”错峰施工、“人歇机不停”不间断作业,提前12天导流明渠过流。
全力保资金。争取到位国家增发国债资金18亿元,推动项目破冰启航、枢纽工程全面开工。累计完成基建支出20多亿元,跑出了跳蹬“加速度”。
奋力创品牌。持续提升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数字化管理水平,争创一流工程。坚持党建统领打造标准化工地,全力争创“大禹奖”。力争明年汛前,溢流坝段、左岸坝段达到207米度汛高程。
竹溪镇
以重点项目强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竹溪镇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谋划实施项目16个、投资2.3亿元,承接服务区级“五个一批”重大项目25个、投资46.4亿元,立起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四梁八柱”。
精心包装策划,挖掘融合发展源泉。精准策划荷花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市级土地整治工程等8个项目。迭代升级AAAA级竹溪生态乐园,策划实施1500万元的石碗至齐圣产业路、852万元的高标准农田等项目6个。推动镇域规划、15个村级规划由“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实施南河竹溪段河堤整治20公里,建成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个、绿色示范村4个、美丽宜居乡村7个。
精密实施项目,厚植融合发展本底。市级美丽移民村建设等16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巴渝和美乡村示范镇建设等10个项目已完成开工。全力保障西渝高铁等6个项目序时推进、观音山隧道等4个项目如期完工。开展征地拆迁决胜攻坚,完成土地征用1143亩。
精细管理机制,释放融合发展动能。实行专班负责制,统筹统揽项目工作,开展院坝会议、现场调研等多元调度,确保建设进度。对高铁枢纽、城市拓展等重大项目,强化跨层级、跨领域、跨区域联动推进。实行评价激励制,切实调动镇村干部参与项目管理服务的积极性。
白鹤街道
“三人三治”探新路 基层治理增活力
白鹤街道积极探索“守法人”法治社区、“益善人”德治乡村和“一家人”自治小院建设,全域平安指数大幅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信访总量下降54.6%、刑事及行政案件发案率下降51.2%。
倡做“守法人”,法治社区依法管。建成法治文化长廊,增设宣传栏12个,开展常态普法宣讲。建成“守法人说理室”,组建“调解专班”。
争当“益善人”,德治乡村求善治。修订村规民约,将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等纳入积分内容,评选“四胜好人”“家乡守护人”26个。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筹集社会资金38万元开展慰问帮扶、完善基础设施。积极申报首批廉洁村居创建,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办理产业道路建设、路灯安装等民生实事16件。
团结“一家人”,自治小院理家事。设置独立自治小院9个、联合自治小院6个,纳入社区网格体系集中管理。组建1名小院长、3名院落管家、N名群众的“1+3+N”小院自治团队,梳理履职事项清单16项。设置邻里纠纷调解、公共事务协商、突发事件报告等流程5个。
大进镇
以做强农产品加工激发产业振兴新动能
大进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市场引领加工、加工带动基地”思路,催生辣椒、葛根等农产品加工无中生有,推动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从无到有,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起势成势。
吸引8家成熟市场主体在大进落地生根;组建农业综合开发企业1家,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17个村注资1700万元入股成立强村公司,吸引民间投资1300万元建成巴渠豆制品等加工厂,引进国有企业投资5000万元建设茶叶加工厂。
科学划分产城、茶旅、康旅、林旅4个融合功能区,初步建成“一心多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优化制定管用有效的管护规程8项、生产流程6项、加工标准16项,推动种植基地反租倒包186户实现精细化管理。整合各集体经济组织挖掘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100余台和技术人员18名,集中打造“七个一”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响“巴渠云雾”等自有品牌。
大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申报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家,已覆盖茶叶、辣椒、葛根、天麻等农产品16种,年产值有望达亿元,提供就业20万人次,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300万元。
满月镇
加快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地
满月镇作为全市17个巩固衔接重点帮扶乡镇之一,聚焦聚力强镇带村改革,助推助力强村富民实效,奋力打造具有开州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地。
谋划推动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配套项目,双坪至马营旅游环道基本完工,新建标准化运动场4个、旅游厕所5个、生态停车场3个。天然气管网延伸至满月,年底实现场镇供气。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光伏屋顶120户,卫生改厕345户。建成甘泉村崖柏繁育研究中心,新建智慧大棚10个,成功繁育崖柏幼苗120万株。
做优唱响“雪宝山珍·满月山货”区域公用品牌,“满月山货”畅通畅销。启动创建马扎营市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天上满月”游客接待中心,打造马扎营创业示范街区,发展乡村民宿150余家、露营基地16家。引领带动37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甘泉村党建引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荣获“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十大示范案例,甘泉村经济联合社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
积分制和善美小院全域推广。搭建“狗儿坪故事汇”平台,设立道德“红黑榜”,组建“美德劝导员”队伍,常态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等典型培育评选活动。全覆盖建立“一是一”说理室,选育法律明白人66名、乡贤调解员22名。马营村、甘泉村分别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关面乡
木香花开香满山 共富和美谱新篇
关面乡围绕木香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药源基地、龙头培育、品牌增效”文章,助力实现产业迭代、村强民富,推动共富和美乡村建设。
“稳量提质”并举,建好药源基地。高标准建设开州仿野生有机木香、林下仿野生有机黄连药源基地,全乡药材种植规模达5.8万亩,年总产量近3500吨,年产值近2亿元;其中木香产量约占全国30%。修建产业便道30公里、防旱池10口,完善电力通讯配套。开州木香药用含量高出药典2倍以上,高出同类产品30%。
“强链延链”同步,培育龙头企业。择优引进国药集团关联企业,投资2000万元,实施木香就地“趁鲜”加工。建立“企业+经济联合社+农户”联合体,搭建产品分类分级销售平台。健全“保底租金+入库量化分红”合作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围绕“根入药、茎作画、叶伴茶、籽榨油、渣成香”研发木香系列产品8款,实现“单入药”到“全身宝”转变。
“线上线下”齐力,做靓品牌增效。推进开州木香品牌建设,助力品牌价值跃升。建立“山里货、直播带”营销模式,培育网红带货团队3个,带动药材销售超百吨。参加全国各类展销会、药博会、企业论坛11次,在安国、亳州等中药材集散地布局开州木香卖点5个,与15家关联药企建立直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