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叙乡情友谊共谋美好未来
在秋高气爽、生机盎然的日子里,我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2024年开州区乡情大会暨第三届开商大会。这不仅是一场乡情的欢聚,更是一次发展的盛宴,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开州儿女齐聚一堂,同绘家乡发展蓝图。
12名与会嘉宾及代表,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共同分享了我区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家乡的蓬勃发展和焕然一新的面貌表达了由衷感慨。他们一致表示,将竭尽全力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情与不懈的奋斗精神,共同期待我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有元:
“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某部副部长、少将陈有元退休后,在北京与开州两地之间频繁往来,但他在开州居住的时间更长。
陈有元表示,从过去的贫困闭塞,到如今的繁荣兴盛,开州呈现出一派全新气象。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公园绿意盎然,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这些变化切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城市生活既舒适又便捷。他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惊人蜕变,目睹了一个幸福感充盈的现代化新开州,内心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无论身在何处,都忘不了开州的养育之恩。”陈有元深情地说,看到开州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退休后,他经常在开州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为家乡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陈有元满怀期待。他衷心希望开州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他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开州的发展,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为开州的教育、文化等事业贡献余热
(记者 李艳)
谭德成:
“家乡是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开州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也是我跋涉成长之地。”上世纪70年代,万州区政协原主席谭德成在开州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教书育人的7年和进城工作的10年,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乡情、亲情和友情。
尽管后来到万州工作,但谭德成的心始终与开州紧密相连。他每年都要回几趟老家,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开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用好“丰”的资源,集聚“盛”的态势,提升“开”的格局,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谭德成作为地地道道的开州人,倍感自豪和骄傲。
闲暇之余,谭德成重拾文学爱好,用心讴歌故土乡情。他作词的音乐作品《家乡》描绘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开州美景,为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助力的《一条路》以及唱响开州老乡幸福生活的《满月山歌乐》,都饱含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恩。他去年出版的散文集《泥土里的影子》,表达了他对乡土、乡情、乡愁的深深依恋。
谭德成表示,家乡永远是他念念不忘的情感寄托和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他将继续以文学为媒介,传递对家乡的深情厚谊。最后,他衷心祝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记者 李艳)
彭世祥:
“开州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飞跃”
彭世祥曾任重庆市政协办公厅二级巡视员、重庆政协报社总编辑,如今虽已步入退休生活,却时刻心系家乡发展,每每归乡,总会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深深感慨,期盼见证并助力家乡再创辉煌。
“我的根在镇东街道金果村,乡村振兴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生,出行道路再度拓宽,果业基地不断夯实,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宜居生活幸福多姿!”彭世祥深情地说。
每次返乡,彭世祥也不忘“检阅”一下开州城区,城区的变化更是令他惊叹不已:道路更加“有型”,建筑愈发“高端”,街道越拉越长,公园活力四射,人们的精神面貌愈加焕发光彩。他深知,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每一位家乡建设者的汗水浇灌。
当前,开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彭世祥坚信,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开州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飞跃,写下“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的壮丽篇章。(记者 程超)
吴玉金:
“开州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少将吴玉金,虽非开州人,却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他积极参加开州在北京举行的相关活动,与开州结下不解之缘。此次造访开州,他深切感受到了这里的崭新气象与蓬勃活力。
谈起开州的发展变化,吴玉金感慨颇深。他说,开州城市基础设施十分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特别是近年来,开州在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吴玉金对开州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感敬佩。他认为,正是这种精神使开州人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展望未来,吴玉金希望开州能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不断加强产业创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已退休,吴玉金仍愿为开州的发展发光发热。他表示将继续积极为开州的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开州的繁荣进步贡献智慧与经验。他深信,在开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州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记者 李艳)
唐林:
“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贺知章的诗句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我离开家乡快半个世纪了,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委员、重庆晨报原总编辑唐林感慨地说。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畅通了,房子变宽敞了。经济发展了,民生福祉改善了,更重要的是家乡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唐林说,开州素有“举子之乡”的美誉,三江三里涌动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像一条巨龙庇护着开州。从地理位置上看,开州既不濒临长江,也不依偎大海,但开州人的思想观念并不封闭,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了开州人胆识和智慧。你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开州人的身影,听到开州人“回肥不分”的独特乡音。如今,开州交通飞速发展,千年高铁梦圆,通江达海其势已成,开州人走向世界、返回故乡的路更近了。
“这次受开州区委、区政府的邀请,回乡参加乡情大会,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唐林激动地说,感恩家乡人民,衷心祝福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记者 熊程成)
何仁军:
“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
“由于学习和工作原因,回开州的时间较少,虽然身处异乡,但我心里依然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空天重点型号软件总设计师何仁军说,开州区乡情大会对他来说是一个特别的记忆和符号,能有幸受邀参加,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作为开州区科技顾问团顾问,何仁军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多年来积极联系组织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开州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单位,赴成都、深圳、重庆主城区等地开展低空经济、载人飞艇、通用机场、汽车电子、观星小镇和航空模拟器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以及交通运输项目合作、技术交流会议、招商引资活动。
何仁军表示,近年来,开州在科技发展、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文旅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大大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更让在外开州人感受到了家乡蓬勃发展的力量。
“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我一定宣传好开州的美好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进入开州,为家乡的长远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何仁军深情地说。
(记者 熊程成)
郑建华:
“以己所长尽己所能回报家乡”
郑建华是中国化工建设企业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街道干净整洁,交通十分便捷。”郑建华说,他虽然生活在北京,但因为父母还在老家居住,所以每年都会回乡探亲,家乡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1976年,郑建华进入四川达州一家工厂工作。1978年,他考上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一家央企工作,还曾担任这家公司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离开家乡40多年,但根始终在这里,我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郑建华说,以前开州交通不便,回一趟家很不容易。现在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高铁也正在修建中,回家越来越方便了。
“近年来,开州的发展规划展现出了极高的前瞻性,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未来经济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郑建华表示,他一定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以己所长、尽己所能回报家乡。(记者 程超)
谭仁斌:
“家乡巨变增添投资信心”
“回望过去,家乡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高效作为,不仅提升了服务效能,还构建了亲清政商关系,为我们创造了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营商环境,增添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开州区在琼人员联系服务中心主任、海南田园牧歌医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仁斌感慨地说。
除了营商环境的改善,谭仁斌还提到了开州基础设施的完善。开州宽敞的道路、完善的设施,让大家出行和生活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利。同时,各行业协同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产业链,为开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中医药产业的从业者,谭仁斌对开州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尤为关注。他在南门镇建立的健康管理中心,不仅深化了公司的中医药产业布局,更是对家乡康养事业的贡献。此外,即将启动的百岁康养示范社区,将以中医药资源赋能养老养生产业,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
谈及未来,谭仁斌表示,将继续发挥企业核心优势,深化中医药产业化运作,积极探索康养产业新领域,为建设健康开州贡献力量。他期待,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能够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记者 熊程成)
段林峰:
“家乡之美令人自豪”
“开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直达家门,高铁站的建设让归途更加便捷,滨湖公园的美景随处可见,汉丰湖的赛事更是彰显出家乡的活力。”开州区在鲁人员联系服务中心主任、山东济南千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林峰在回到家乡时,对家乡的变化深感自豪。
段林峰对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巨大改变感触颇深。他说:“以前家门前的泥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村内道路两旁安装了明亮的路灯,河岸经过整治后成为了村民散步的好去处。村里还新建了农民文艺广场,配备了健身娱乐器材,让人非常惊喜。”
段林峰还特别提到了开州的教育事业。他说:“开州的教育越办越好,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在进步。这对于在外务工的打工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家乡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在外安心工作。”
段林峰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家乡变得越来越美,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他希望,开州人能够继续发扬开明开放、开拓开创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记者 程超)
张文武:
“时刻铭记家乡的恩情”
开州区在新人员联系服务中心主任、新疆乌鲁木齐市重庆开州商会会长、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区域总经理张文武,从部队退役后,曾辗转上海、新疆,却始终心系家乡。
“家乡的变化真大,城区街道干净整洁,汉丰湖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张文武感慨地说,家乡的变化让他深感自豪。
作为新疆乌鲁木齐市重庆开州商会会长,张文武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商会成立于2020年9月,为在乌鲁木齐的开州籍企业家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推动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在开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商会能积极与新疆各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为开州的企业进入新疆争取更多支持。希望借此次参加开州区乡情大会的机会,加强与开州籍企业家的联系与合作,抓住机遇,共谋发展。
“开州这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我们,是我们永
远的根。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时刻铭记家乡的恩情,也时刻准备为家乡的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文武说。(记者 程超)
欧家福:
“推动开州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开州人欧家福,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市英才、重庆市劳动模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去年退休后,他加入由中国科学院与开州区政府共同创立的中科华研(重庆)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专家委员会主任。
谈到开州近年来的发展,欧家福感慨万千,他称赞道:“开州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经济实力大增。特别是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加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开州人,我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能为家乡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我倍感自豪。”欧家福说,他将与团队致力推动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他相信,这种新型材料将大幅提升交通工具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欧家福对开州的发展寄予厚望,相信在区委、
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州将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他表示,将继续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打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李艳)
黄朝轩: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南下打拼转眼近30年,我始终铭记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开州区在粤人员联系服务中心主任、广东省东莞市华易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朝轩深情地说,区领导多次赴广东看望在粤开州乡亲,协调解决了众多实际问题。同时,区外联办也时常关心企业成长与发展,让他倍感温暖。
黄朝轩感慨道,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深刻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更加亮丽,交通更加便捷,乡村更加美丽,百姓生活更加富裕。作为一个开州人,他深感自豪。
黄朝轩始终不忘回馈家乡,他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在包装制品行业深耕细作,打造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他也将围绕市政设施、公益设施、资教助学、敬老助困等公益慈善项
目,动员更多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我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家乡,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黄朝轩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和温暖,引导更多人参与家乡建设,共同为开州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记者 熊程成)(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