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推动大抓工业大抓招商走深走实
发力“主战场”做强“主支撑”
  本报记者 谢国邦
  10月18日,开州同四川能投集团、四川赛浦能源、千喜鹤集团在四川成都举行签约仪式,签约总金额超50亿元,涉及天然气绿色化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这是我区全力推进大抓工业、大抓招商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牵引,因地制宜布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建设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持续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唱响唱亮“绿色”和“低碳”两张名片,围绕“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生态、构筑新动能”主线,持续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我区大抓工业、大抓招商成绩斐然,实体经济迸发强劲活力,绿色发展突飞猛进,能源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挺起“脊梁”,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深蓝”,全区工业总产值稳居“两群”前列。
  改革有突破
  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新增投产企业25家,新升规企业5家,新增技改项目9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近年来,我区精准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制定出台“1234”制造业产业链图谱,迭代细分25条重点产业链条,天然气化工入选《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我区深化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准入标准、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提升企业“亩均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构建、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存量土地处置绩效、亩均效益挂钩机制。
  当前,开州高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根据高新区发展情况和企业用地需求,结合园区开发区改革需要,完成了高新区四至范围调整,累计调入3.42平方公里,主要涵盖市政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计划总投资156.1亿元,计划年度投资21.4亿元。
  科技有创新
  2022年,开州工业迎来“双喜临门”,紫建电子敲钟上市,成为渝东北首家本土上市企业;开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揭牌。
  2023年3月,开州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市首批、“两群”第1家“近零碳园区”,并以此为牵引,系统推进绿色发展规划布局、设施配套、产业转型。
  “我们以高科技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企业生命力越来越强。”紫建电子有关负责人说。
  2017年,紫建电子将总部从深圳搬到开州,全力进行科研攻关。现在紫建电子专攻新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产品占据国内外品牌耳机电池3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成为耳机用电池世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与国内外知名电子产品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在产业升级的同时,紫建电子也不断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清洁化,通过改造设备、优化生产线,仅机油使用量一项,就较几年前下降了50%以上。
  近年来,我区实施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提质增量。
  目前,开州高新区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已累计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1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企业205家。
  开州高新区先后获批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单位、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园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产业有特色
  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片区较大的覆铜板和半固化片专业生产厂家,经过多年的培育扶持,已顺利进入全市33条重点产业链,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
  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是我区助力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抢抓商机,打通本地产品与区外市场连接的成果缩影。
  近年来,我区深入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细分全区现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致力打造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化潜力为实力,变优势为胜势。我区做精做优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大抓链主企业和关键企业招引,大抓标志性重大项目投资,做大规模、做强链条、做优品牌,浇筑开州制造业的“坚固城墙”。加力加速培育现代中药、智能家居、玄武岩纤维、农机装备四大战略性“新星”产业集群,引育一批强链补链项目、优质骨干企业,推出三峡中药材交易集散地、全市现代中药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制造业景观。
   要素有保障
  我区拥有可集中连片开发及适宜工业化、城镇化的用地200多平方公里。怎样用好地,引得“凤凰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区对工业用地50亩以上的入园企业,审批时限压减至42天。工业用地50亩以下的入园企业,审批时限压减至32天。并对标对表,与沿海地区保持一致,“标准地”改革“拿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截至目前,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1100亿元,排渝东北第2位,金融空间足、融资活力强,为来开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降低用电用水成本,助力企业稳步发展。我区工业用电0.70元/度左右、工业用水3.4元/吨,低于周边区县,每年更是拥有20亿立方米川渝地区最低价直供气指标。
  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企业公租房10万平方米、员工公寓8万平方米。
  我区是全国劳务输出大县,50万开州儿女在全国各地学习先进技术。如今,开州人力资源充沛,现有劳动力110万人,拥有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产业工人和管理技术人才近20万人。
  招商有成效
  近年来,全区招商工作精准聚焦全区“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及多产融合发展成效卓越。
  工业方面重点围绕“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电子信息1大主导产业,先进材料、智能制造2大支柱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3大特色优势产业,现代中药、智能家居、玄武岩纤维、山地农机装备4大“新星”细分产业)开展靶向招商。
  农业方面重点围绕“一粒种子”到“一杯果汁”到“吃干榨尽”特色水果链、“一头猪”到“一根肠”生态养殖链、“田间地头”到“临床制剂”道地药材链、“东产西移、西种东卖”绿色蔬菜链、“粮头食尾”优质粮油链精准招商。
  文旅融合方面重点围绕刘帅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等四色旅游开展招商。
  今年,全区新引进重点项目57个,涉及投资金额314.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是年产432万片OLED载板玻璃生产项目、天然气(PNG)燃机调峰发电厂暨新型清洁能源生产项目、低碳能源化工智造产业化项目。
  今年上半年,我区招商资金到位额增速排全市第9位,制造业招商指数挤进全市10强榜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州,这座湖与城、人与产、梦与诗交融的“秦巴明珠”,正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朝着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秀美的建设目标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