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K 辉煌75周年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从海拔2000多米的雪宝山到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林木苍翠,生态底色尤为凸显。纵观三江三里、山河湖泊,草木丰茂、植被葱郁。来自区林业局的数据显示,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56.4%以上。
从伐木为炭到护林成荫,从一味索取到保护与发展并重,植绿护绿已成为全区上下共识。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聚焦“党建+林长制”主抓手,以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发展安全为重点,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作出林业贡献。
生态颜值更亮眼
今年国庆节期间,家住长沙镇狮子村的张兵,依靠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致,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收入近3万元。
实现经济收入与林业资源保护并重,这是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最大的改变。
一直以来,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温适宜,成为周边市民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地。多年前,商业开发在这里悄然兴起,公园内出现占地、占林搞房地产的违规违法现象,使绿水青山变成“混凝土山”。
为改变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状况,区委、区政府将生态提升工作作为全区绿色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激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生动力。
2021年以来,我区以刮骨疗伤之势拉开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大幕。组建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州区域违建整改与生态提升工作指挥部,从各部门单位抽调精兵强将380多名,第一时间投入整改一线。近两年时间,累计清退签约违建房屋4366套、腾退4367套、拆除31.9万平方米。其中,启动攻坚以来,清退签约4175套,腾退4176套,拆除25.5万平方米。
在对违建房屋的拆除过程中,我区同步启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州区域生态提升工作,加强对公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聘请一流专家团队结合公园地形、周边景观,制定生态提升方案,做到拆除一处、修复一处、保护一处,让生态颜值更加亮眼。
“保护生态功在千秋,美化环境造福后代。”现在,长沙镇狮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如模逢人便说,山青水碧的铁峰山又回来了。
满目青山葱翠远
近年来,我区以求真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增绿、用绿、护绿”有机结合,“造林、育林、营林”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多次在全市林长制考核中获奖。
我区各级林长对照年度工作要点,对标对表乡镇街道、国有林场个性化任务清单,认真研究部署各自区域林长制工作,逐项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重点调度“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土绿化、松材线虫病疫木集中除治等工作,有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稳步提升。
我区加大巡查力度,对森林火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针对乱砍滥伐现象,分别在江里、东里、浦里三大片区和雪宝山管理处组建4支林业联合执法大队,就地及时查处群众关于乱砍滥伐的举报,坚决制止乱砍滥伐行为。林火智能监控系统全面建成投用,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稳控在0.3%以下。
我区建立完善“林长+山林警长”“林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区林长办与区公安局将山林警长信息在林长公示牌上进行公示,与区检察院签订协作框架协议,明确协作内容和工作措施,并在区林长办设立公安、检察派驻联络室,建成多部门联合办公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有形阵地”更加明显。
水清岸绿家园美
一年四季,汉丰湖畔柳绿花红、绿树成荫、飞鸟成群。这是汉丰湖湿地保护来之不易的成果。
曾经的县城因蓄水永久沉没湖底,汉丰湖积淀着很多开州人的记忆。每年长江水位下降后,汉丰湖水位最大落差可达20多米,形成大片消落带。
消落带不但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敏感性、易污染性和易破坏性,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大、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10余年来,我区在汉丰湖探索实施适应反季节性水位变化的系列创新性湿地生态工程,建成湿地林泽400余亩、景观基塘600余亩、小微湿地400余亩、鸟类生境等治理工程17万立方米。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改善着消落带生态环境,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随之提升,动物栖息环境呈向好趋势发展,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近三年,汉丰湖水体综合营养指数稳定小于50,汉丰湖流域水质稳定保持Ⅲ类,Ⅱ类水质占比不断提升,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2年,我区实施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亚太地区景观设计雨洪管理类卓越奖和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生境改善或创造类卓越奖。
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以筛选适宜植物种植在消落带,通过与地形地质的匹配,形成了稳定有生机的消落带植物群,成为鸟类的生存繁衍地。该项目栽植落羽杉、水松、秋华柳、乌桕、江南桤木等适宜当地生存的乔灌木20余万株,面积达190多亩。这些乔灌木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湿地林泽景观,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五彩林”。汉丰湖水位上涨后,大量的湿地林泽为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了庇护、繁殖等生存环境,为越冬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大批候鸟的到来。我区还实施鸟类生存环境再造工程,以堆置岛屿、设计浅水塘、栽植巴茅等乔灌木和草本等方式,提升鸟类生存环境。
曾经的“臭水湖”变成如今风光旖旎的4A级景区,这是我区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生动实践,创造了消落带治理的成功案例。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从海拔2000多米的雪宝山到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林木苍翠,生态底色尤为凸显。纵观三江三里、山河湖泊,草木丰茂、植被葱郁。来自区林业局的数据显示,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56.4%以上。
从伐木为炭到护林成荫,从一味索取到保护与发展并重,植绿护绿已成为全区上下共识。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聚焦“党建+林长制”主抓手,以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发展安全为重点,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作出林业贡献。
生态颜值更亮眼
今年国庆节期间,家住长沙镇狮子村的张兵,依靠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致,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收入近3万元。
实现经济收入与林业资源保护并重,这是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最大的改变。
一直以来,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温适宜,成为周边市民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地。多年前,商业开发在这里悄然兴起,公园内出现占地、占林搞房地产的违规违法现象,使绿水青山变成“混凝土山”。
为改变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状况,区委、区政府将生态提升工作作为全区绿色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激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生动力。
2021年以来,我区以刮骨疗伤之势拉开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大幕。组建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州区域违建整改与生态提升工作指挥部,从各部门单位抽调精兵强将380多名,第一时间投入整改一线。近两年时间,累计清退签约违建房屋4366套、腾退4367套、拆除31.9万平方米。其中,启动攻坚以来,清退签约4175套,腾退4176套,拆除25.5万平方米。
在对违建房屋的拆除过程中,我区同步启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州区域生态提升工作,加强对公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聘请一流专家团队结合公园地形、周边景观,制定生态提升方案,做到拆除一处、修复一处、保护一处,让生态颜值更加亮眼。
“保护生态功在千秋,美化环境造福后代。”现在,长沙镇狮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如模逢人便说,山青水碧的铁峰山又回来了。
满目青山葱翠远
近年来,我区以求真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增绿、用绿、护绿”有机结合,“造林、育林、营林”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多次在全市林长制考核中获奖。
我区各级林长对照年度工作要点,对标对表乡镇街道、国有林场个性化任务清单,认真研究部署各自区域林长制工作,逐项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重点调度“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土绿化、松材线虫病疫木集中除治等工作,有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稳步提升。
我区加大巡查力度,对森林火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针对乱砍滥伐现象,分别在江里、东里、浦里三大片区和雪宝山管理处组建4支林业联合执法大队,就地及时查处群众关于乱砍滥伐的举报,坚决制止乱砍滥伐行为。林火智能监控系统全面建成投用,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稳控在0.3%以下。
我区建立完善“林长+山林警长”“林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区林长办与区公安局将山林警长信息在林长公示牌上进行公示,与区检察院签订协作框架协议,明确协作内容和工作措施,并在区林长办设立公安、检察派驻联络室,建成多部门联合办公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有形阵地”更加明显。
水清岸绿家园美
一年四季,汉丰湖畔柳绿花红、绿树成荫、飞鸟成群。这是汉丰湖湿地保护来之不易的成果。
曾经的县城因蓄水永久沉没湖底,汉丰湖积淀着很多开州人的记忆。每年长江水位下降后,汉丰湖水位最大落差可达20多米,形成大片消落带。
消落带不但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敏感性、易污染性和易破坏性,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大、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10余年来,我区在汉丰湖探索实施适应反季节性水位变化的系列创新性湿地生态工程,建成湿地林泽400余亩、景观基塘600余亩、小微湿地400余亩、鸟类生境等治理工程17万立方米。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改善着消落带生态环境,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随之提升,动物栖息环境呈向好趋势发展,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近三年,汉丰湖水体综合营养指数稳定小于50,汉丰湖流域水质稳定保持Ⅲ类,Ⅱ类水质占比不断提升,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2年,我区实施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亚太地区景观设计雨洪管理类卓越奖和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生境改善或创造类卓越奖。
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以筛选适宜植物种植在消落带,通过与地形地质的匹配,形成了稳定有生机的消落带植物群,成为鸟类的生存繁衍地。该项目栽植落羽杉、水松、秋华柳、乌桕、江南桤木等适宜当地生存的乔灌木20余万株,面积达190多亩。这些乔灌木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湿地林泽景观,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五彩林”。汉丰湖水位上涨后,大量的湿地林泽为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了庇护、繁殖等生存环境,为越冬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大批候鸟的到来。我区还实施鸟类生存环境再造工程,以堆置岛屿、设计浅水塘、栽植巴茅等乔灌木和草本等方式,提升鸟类生存环境。
曾经的“臭水湖”变成如今风光旖旎的4A级景区,这是我区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生动实践,创造了消落带治理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