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共创文明城市 共享文明成果
——达州市通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医务志愿者为市民义诊。

    整洁靓丽的通川城区。

大美通川。

  漫步在达州市通川区的大街小巷、楼宇之间,公园绿地随处可见,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干净整洁;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抹忙碌的“志愿红”擦亮“文明招牌”,餐馆里顾客自觉打包,“光盘”行动成为新风尚……文明新风
  在通川大地扑面而来。
  当前,通川区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民文明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美入眼帘、润人心田。
  文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势必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近年来,通川区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倾力打造更宜居、更干净、更有序、更文明、更智慧、更繁荣的城市,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A 以人为本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以前小区只有一个充电车棚,不仅距离远,充电桩数量也少,现在楼下直接能充电,没有电动车上楼,楼道整体环境安全了,我们充电也方便了。”日前,家住通川区复兴镇新桥社区的居民李忠看着小区内一排排整齐的充电桩,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在过程,贵在民心。为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近年来,通川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公厕、停车场等措施,让城市路网趋于完善,地下管网建设更科学合理,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会仙桥、凉水井片区是达城主城区的一张商业名片,也是典型的老街。其中标志性的商业长廊和临街商铺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存在屋顶漏水、外墙脱落、地面破损、线路杂乱老化等情况。
  为进一步激活老城活力,扮靓城市形象,通川区启动了这一片区的提升改造工程。“整个工期预计在11月底完成,我们依托市井文化背景,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使整个街面焕然一新。”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商家来说,把我们的招牌、外立面打造好了,不仅心情舒畅,市民前来逛街购物也是赏心悦目,是双赢之举。”商家魏芳玲表示。
  同时,通川区严格按照《达州市中心城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区级部门组成联合整治队伍,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精细提质”行动,全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码、乱排乱倒等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通川区着力在三大整治、五类基础设施和环境秩序等各项工作上取得更大成效。今年,通川区持续推进“水电气”表箱、“蜘蛛网”“户外广告和招牌”整治工作,在扎实做好辖区乡镇街道及社区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对主次干道、生活小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周边等影响市容市貌的区域进行清理整治,不断巩固整治成果。
  B 健全机制科学谋划高位推进
  今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革改进的一年,也是达州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冲刺之年,这标志着达州“创文”进程又迈上了新台阶、新起点、新考验。
  通川区始终保持“归零”心态、“赶考”状态,坚定“主城担当”,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作为达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战场”,通川区委、区政府高端站位、高位谋划,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强化协调统筹力度,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在强有力的指挥下,通川区建立了多项工作机制,做到深化创建力度不减、宣传教育力度不减、监督检查力度不减、整改落实力度不减,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加大经营秩序规范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把创文的成果巩固好、维护好。”在通川区西城街道石岭社区、东城街道翠屏路社区、文江祠社区,通川区委书记李祝荣对工作人员说道。
  今年以来,通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暗访创文点位,坚持“只看差的、只看问题”,以身作则推动问题解决,共开展暗访督查23次,178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川区还建立了区级领导挂包乡镇街道、区级部门创建工作机制,由18名区级领导坚持每周至少到挂包单位督导一次创建工作,重点时段每天调度一次。
  此外,为推动创文工作向着更高层级、更好水平迈进,通川区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强化创文工作的宣传引领和学习。通过在人口密集场所设置宣传栏、在城区主次干道树立核心价值观灯杆宣传牌、制作大型宣传牌、公益广告、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邀请函》等方式,高密度、多视角把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全区的每个角落、各个群体,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度,实现了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良好氛围。
   C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全民参与。一直以来,通川区坚持广大群众的创建主体地位,从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城市精细化管理、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搭好让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舞台,让群众当演员、唱主角,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思路,继续开展多样化的创建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前不久,在通川区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区,“商居邻伴一家亲长桌相聚筑温情”主题文化活动给200余名孤寡老人、高龄老人、残障人士和参与社区治理的各类志愿者带去一场美食盛宴。参加活动的商户联盟精心准备了各式美味菜肴,从“八大碗”到汤锅,从火锅到烤肉……在美食香、欢笑声、烟火气中,邻里情谊、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升华。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让社区成为更加文明、美好、和谐、宜居的家园。”小北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通川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未成年人实践活动站的建设。
  不仅如此,通川区还积极丰富创建阵地和内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丰富活跃文化”“深入移风易俗”等活动,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处处街头游园引来市民休闲娱乐,一场场义诊活动情牵百姓,一个个志愿者奔波于楼栋街巷间……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让每个身在通川区的人都感受到了发展的速度和温度。
  如今的通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颜值气质”直线飙升、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增强。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