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司法“硬举措”赋能营商“软环境”
K 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李艳
法院干警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大园区之间,他们或为企业负责人递上法律风险防控宣传页,或结合实际案例向企业负责人生动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或耐心协助企业和员工解决劳动争议……
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正是区人民法院以实际行动全心服务民企,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深度融合助企服务与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工作,通过搭建司法助企体系、构建多元解纷模式,突出系统性、便捷性、时效性“三性”保障效果,不断拓展“法润园区”司法助企机制,实现司法服务的无缝对接和纠纷的高效化解,使得司法助企服务更加贴心、立体、有效。
该机制不仅深受广大企业的赞誉,还入选了重庆法院“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的典型案例,成为区人民法院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实践。
搭建司法助企体系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而人民法庭则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阵地。
不久前,区人民法院民一庭与民二庭携手,以“法润园区”工作站为平台,深入浦里新区赵家组团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
活动中,法院干警不仅为企业发放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还精心组织了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劳动争议及商事交易中的潜在法律风险,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指导。
企业代表们积极参与,针对自身遇到的法律难题进行现场咨询,均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对企业来说非常实用,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搭建立体的司法助企体系,聚焦涉企诉讼、司法服务优化,充分发挥法治广场等主阵地作用,挂牌成立了“法润园区”工作站临江站、浦里站、白鹤站3个站点,并推动8个人民法庭对接联系亿丰国际商贸城等企业20家,让辖区企业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服务坐标,第一时间得到零距离的司法服务。今年以来,员额法官深入企业问需、解纷、送法40余次,解决债权债务、产权归属等问题10余件。
构建多元解纷模式
涉企纠纷是民企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每一件都紧密关联着营商环境的优劣。面对这一挑战,区人民法院勇于担当,创新提出“接诊—会诊—辅诊”的“三诊模式”,为企业打造全流程、全方位的纠纷化解服务,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以实案为例,四川某建司与开州某初级中学建设项目之间的纠纷,正是通过这一模式得以圆满解决。承办法官深入现场,走访相关单位,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双方找到了双赢的解决方案。这一案例不仅赢得了原、被告双方的高度赞誉,更荣获了全市法院优秀庭审一等奖,成为区人民法院“三诊模式”成功应用的典范。
法治是定分止争的有力武器。近年来,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化“三诊模式”,通过园区审判、审务进园区等多种方式,让法治宣传深入企业,广泛收集企业司法需求,辅助解纷纾困。同时,依托老马工作室、人民调解室、律师工作站等平台,联合开展导诉和诉前调解,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截至目前,区人民法院已在园区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收集司法需求3项,辅助解纷8次,联合调解23余次,成功处理案件130件。
突出“三性”保障效果
去年9月,在某电器公司厂房拍卖案中,区人民法院采取了优先执行与灵活执行策略,特别考虑了涉民营企业的情况,保留了包括某环保公司在内的多家民营企业的租赁关系,从而促成了厂房的顺利拍卖成交。拍卖成功后,区人民法院积极协调电力公司、园区管委会等单位,解决了水电气使用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全方位保障了某环保公司等企业正常运营,并成功为某银行追回了5000余万元的不良贷款。
这是“法润园区”司法助企机制在区人民法院执行条线的缩影。
优化政务服务生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完善的法治服务。近年来,区人民法院抓实抓牢系统性、便捷性、时效性“三性”服务,健全双向联络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法企联络对接方式、对接时间等细节10余项。同时,依托司法大数据梳理近年来辖区涉企业商事案件1600余件,会商研讨共性问题、规律问题5次,高效执结涉企案件839件,兑现资金6.59亿元,真正将法治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李艳
法院干警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大园区之间,他们或为企业负责人递上法律风险防控宣传页,或结合实际案例向企业负责人生动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或耐心协助企业和员工解决劳动争议……
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正是区人民法院以实际行动全心服务民企,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深度融合助企服务与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工作,通过搭建司法助企体系、构建多元解纷模式,突出系统性、便捷性、时效性“三性”保障效果,不断拓展“法润园区”司法助企机制,实现司法服务的无缝对接和纠纷的高效化解,使得司法助企服务更加贴心、立体、有效。
该机制不仅深受广大企业的赞誉,还入选了重庆法院“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的典型案例,成为区人民法院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实践。
搭建司法助企体系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而人民法庭则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阵地。
不久前,区人民法院民一庭与民二庭携手,以“法润园区”工作站为平台,深入浦里新区赵家组团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
活动中,法院干警不仅为企业发放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还精心组织了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劳动争议及商事交易中的潜在法律风险,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指导。
企业代表们积极参与,针对自身遇到的法律难题进行现场咨询,均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对企业来说非常实用,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搭建立体的司法助企体系,聚焦涉企诉讼、司法服务优化,充分发挥法治广场等主阵地作用,挂牌成立了“法润园区”工作站临江站、浦里站、白鹤站3个站点,并推动8个人民法庭对接联系亿丰国际商贸城等企业20家,让辖区企业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服务坐标,第一时间得到零距离的司法服务。今年以来,员额法官深入企业问需、解纷、送法40余次,解决债权债务、产权归属等问题10余件。
构建多元解纷模式
涉企纠纷是民企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每一件都紧密关联着营商环境的优劣。面对这一挑战,区人民法院勇于担当,创新提出“接诊—会诊—辅诊”的“三诊模式”,为企业打造全流程、全方位的纠纷化解服务,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以实案为例,四川某建司与开州某初级中学建设项目之间的纠纷,正是通过这一模式得以圆满解决。承办法官深入现场,走访相关单位,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双方找到了双赢的解决方案。这一案例不仅赢得了原、被告双方的高度赞誉,更荣获了全市法院优秀庭审一等奖,成为区人民法院“三诊模式”成功应用的典范。
法治是定分止争的有力武器。近年来,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化“三诊模式”,通过园区审判、审务进园区等多种方式,让法治宣传深入企业,广泛收集企业司法需求,辅助解纷纾困。同时,依托老马工作室、人民调解室、律师工作站等平台,联合开展导诉和诉前调解,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截至目前,区人民法院已在园区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收集司法需求3项,辅助解纷8次,联合调解23余次,成功处理案件130件。
突出“三性”保障效果
去年9月,在某电器公司厂房拍卖案中,区人民法院采取了优先执行与灵活执行策略,特别考虑了涉民营企业的情况,保留了包括某环保公司在内的多家民营企业的租赁关系,从而促成了厂房的顺利拍卖成交。拍卖成功后,区人民法院积极协调电力公司、园区管委会等单位,解决了水电气使用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全方位保障了某环保公司等企业正常运营,并成功为某银行追回了5000余万元的不良贷款。
这是“法润园区”司法助企机制在区人民法院执行条线的缩影。
优化政务服务生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完善的法治服务。近年来,区人民法院抓实抓牢系统性、便捷性、时效性“三性”服务,健全双向联络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法企联络对接方式、对接时间等细节10余项。同时,依托司法大数据梳理近年来辖区涉企业商事案件1600余件,会商研讨共性问题、规律问题5次,高效执结涉企案件839件,兑现资金6.59亿元,真正将法治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