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一城繁华日日新 幸福生活节节高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开州城市之变
  K 辉煌75周年
  本报记者 喻建国
  溪流变湖泊,山包变公园,小楼变大厦……75年春华秋实,开州以“七十二变”之功力,将一个“小院子”变成了大城市,将“开县故城”变成了“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开心之城”。
  7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要求,不断调整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着力建设“双百”城区组团,构建形成“一区三核多带”的国土空间格局和“一心两带”城市格局,全力建设区域性城镇组群大城市。
  今天的开州,水城、绿城、山水公园城市等名号加持,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交通、波光粼粼的汉丰湖、熠熠生辉的城市夜景、游人如织的公园绿地交相辉映,一幅“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画卷美不胜收。
   一座滨湖之城
  说到开州,就不能不说汉丰湖。
  “开县县城很小,小城里没有高楼,在任何一栋楼房上,几乎都能一眼望到郊区,望到碧绿的菜田。连接郊区与城区的是南河大桥,进城出城仅此一座桥。然而桥上并无多少车辆,多是行人来往。”这是汪渔在《我与一座城》里,对上世纪80年代开县老城的一段描述,那时的开县县城“木板房、砖墙房沿路铺展,屋檐接着屋檐,瓦片挨着瓦片,连成青灰一片……”南山、迎仙山、凤凰山、铁峰山包裹了县城。
  据汪渔回忆,2007年,重庆直辖市成立10周年,也是“四川开县”更名成为“重庆开县”10周年。这一年11月15日午后3时,伴随着三峡“移民清库”的最后一次爆破,开县城区的最后一片建筑应声倒下,开县县城成了“开县故城”。
  平湖蓄水,三峡成库,开州人在三峡库区腹地建设了新城。而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形成面积不小的水库消落带。如何破解消落带伴生的环境问题?开州人给出的解决方案简洁明了——筑坝。
  筑坝成湖,在水位调节坝上,依势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临风立于桥上,一侧是碧波万顷的汉丰湖,另一侧是狭长湍急的澎溪河,两侧水位落差达数十米,蔚为壮观。
  坝筑好了,“汉丰湖”随之诞生。开州人向山而居,向湖而长,大山大湖拉大了城市格局。2016年,撤销开县,设立重庆市开州区。
  治湖治水,我区启动了“沧海桑田”工程,在4000亩消落带上种植了抗水淹性强的桑树,形成了“冬观沧海,夏赏桑田”的景观。
  一棒一棒接力,推进基塘、林泽、鸟类生境、多带多功能生态缓冲系统等“四大工程”,形成“春柳拂堤岸,夏荷戏水鸳,秋林穿舟影,冬鸟宿湖山”的生态景观,汉丰湖因此被评为全国21个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
  立足山水资源禀赋,我区做活做强汉丰湖水上运动俱乐部,常态开展皮划艇、龙舟、桨板、摩托艇等水上休闲运动,持续举办特色水上体育旅游赛事,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中心。
  以湖兴旅,我区围绕“帅乡帅湖·开心开州”主题,大手笔打造文体旅融合项目,通过滨湖公园、开州举子园、汉丰映秀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文体旅大融合大发展,成功举办了状元文化节、汉丰湖水上休闲运动、旅游商品展销、“万人游开州”、画舫夜航推介等系列活动。打造“浪漫开州花满城”“逍遥开州乐满城”“水韵开州香满城”“年味开州情满城”四季旅游活动。
  四季如画的汉丰湖景区,吸引了世界各地运动员和游客的眼光。从2013年以来,10年累计吸引参赛人数6万余人次,吸引海内外游客6000万人次。
  “湖面白鹭盘旋、野鸭追逐,成了水鸟的乐园。”上周末,摄影爱好者李先生专程从成都过来“追鸟”,啧啧赞叹汉丰湖的绝美景致。
  一座产城融合之城
  9月末,金秋的季节格外动人心弦,夕阳为浦里河披上了一层斑斓的色彩。
  位于开州高新区的重庆市紫建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紫建电子)的无尘车间里一派忙碌,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生产锂电池产品。
  2011年,紫建电子由广东深圳整体迁入开州高新区,这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民营企业,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工厂。
  紫建电子在开州高新区的成长与壮大,见证了一座产城融合城市的现代与时尚、人文与科技的无穷魅力。
  开州高新区作为“双百”城市主战场和“双千”经济增长极,区委、区政府按照“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的思路,坚持片区开发带动、滚动开发跟进,优先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产业孵化等重大设施,厚植产业基础,增强开发支撑,拉开城市骨架。
  提速建设1.5平方公里绿色科技岛、10万平方米未来芯等创新孵化平台、51公里“三横三纵”路网等设施,整治完善赵家街道车行道路、人行道路、阻车栏杆、桥梁栏杆、路灯等市政设施……
  “我们不断调整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了‘一区三核多带’的国土空间格局和‘一心两带’城市格局。”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称,开州高新区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开州工业“小巨人”初长成,产城融合之城实现扩张提质。
  一座温暖之城
  广场上,大爷大妈们舞曲欢快;公园里,民俗表演获得掌声阵阵;廊亭边,文艺爱好者歌喉婉转……傍晚时分,在城区的每个角落,快乐的氛围、幸福的面庞共同绘就“开心开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加快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植入帅乡文化、移民文化等元素,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保护好山系林系水系湖系,实施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着力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完善一批服务设施、开放一批公共空间,打造15分钟工作圈、生活圈,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近4年来,我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0 个,改造老旧小区 236个、529.41万平方米,惠及5.56万户居民。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228.25万平方米,惠及1800余户居民。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个,着力补齐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环湖风貌品质,40余公里的环汉丰湖步道全线贯通。开放劳动者港湾24个,微波炉、药箱、冰箱、电视等配套齐全。建设直饮水30处,实现了城区公园内公共直饮水服务全覆盖。不断完善公厕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城区公厕总数已达150座。施划停车标线26700平方米,新增小微停车场43个,新增停车位3400个,积极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利用,共计开放共享车位3000余个。
  同时,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73%,居全市第6位、渝东北第1位。建成综合公园8个、街头游园18个、口袋公园4个,公园绿化活动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7%,人均公园面积达12.71平方米,居全市第6位、渝东北第3位。全面推进景观提升和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拓展城区绿地生态休闲空间,精心打造市街广场、河道驳岸“金角银边”,城市绿地提质约14.85万平方米,歇马河、驷马河护坡生态整治约3.6万平方米。
  美丽宜居的城市,不但让市民有了安稳舒适的“家”,连鸟儿也来赶热闹,每年冬季,2万余只候鸟迁徙到汉丰湖,享受这座城市的温暖适宜。
  一座城镇组群之城
  “从万州到开州50多公里路程,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高速公路单次通行只需5元过路费。”每天,往返于万开之间的生意人刘女士对万开快速通道的开通十分满意。
  开州与万州的“贴近”,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结出的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合力打造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示范标杆。积极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加快推动交通、城市、产业、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合力共建三峡城市核心区、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深化毗邻地区协同,推动区县之间、乡镇之间、企业之间、群众之间交流互动,促进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
  “我们积极联动万州、达州,共同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区域发展核心、川渝鄂重要交汇点。”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以现有城市为骨架,积极打造浦里新区带状新城和江里片区城镇带,力争到2035年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双百”开州城区组团。
  而更远的目标,则是通过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最终联动万州、云阳共建三峡城市核心区,联动万州、达州共建800万—1000万人口的城镇组群。
  截至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获得“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称号,成功入选“中国十大休闲小城”“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巴渝新十二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称号。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新中国成立75年来,开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公共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站在新的起点,170万帅乡儿女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铿锵的脚步,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