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一座崛起的绿色工业新城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开州工业之变
    开州高新区临港标准厂房。(本报资料图片)

  K 辉煌75周年
  开栏语
  岁月悠悠,光辉历程再启航,2024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举国同庆,共襄盛举。
  75年砥砺奋进,75年沧桑巨变。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以不懈的奋斗精神,扎实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就斐然,举世瞩目,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即日起,本报推出“辉煌75周年”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我区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谢国邦
  宁静的浦里河静静地流淌,河岸边的山乡却崛起一座现代化工业之城。
  75年来,我区工业发展谱写出恢宏篇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转变,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目前,开州高新区建成面积达12平方公里,“一区三组团”格局初步构建,正深入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已累计入驻企业316家、规上企业118家。
  奏响发展最强音
  走进开州高新区,高楼林立,标准厂房一栋连着一栋,一件件“开州产”工业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2003年,工业园区在原赵家镇成立。随着入园企业的不断聚集和入园务工人员的增加,7年之后,赵家撤镇设为街道。一座工业之城的崛起随之拉开序幕。
  一届接着一届干,开州奏响工业经济发展最强音。
  工业园发展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开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是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单位,已获批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园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称号。
  开州高新区距万州高铁新区约10公里,距云阳县城约15公里,距达州市区直线距离约80公里,距重庆中心城区约280公里。万开快速通道在空间上与万州高铁新区实现了同城化,已形成15分钟到万州、1小时到达州、2小时到重庆城区、3小时到成都的交通格局。
  便捷的交通优势,为开州高新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州高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中发挥着重要支点作用,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中用地条件最好、周边关联度最高的区域,是渝东北重要产业聚集区和经济发展增长极。开州高新区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是渝东北片区唯一可连片开发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开发区。
  近年来,开州高新区坚持将“一河谷、三轴线、五组团、十节点、百里堤、千年林”融为一体,推动建设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和创业之城。在空间布局上,近期聚力打造长沙、赵家、临港先行区;中期规划实施南门、岳溪等区域开发,着力功能互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产城景融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开发区域有机统一,加快完善路水电气讯及文化教育、医疗康养、商贸等配套服务。开州高新区已建成12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近120万平方米,配套公寓近10万平方米,建成道路管网70余公里。
  当前开州高新区正致力打造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1”即电子信息主导产业;“2”即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两大支柱产业;“3”即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4”即现代中药、智能家居、玄武岩纤维、农机装备四大战略“新星”产业。立足“一县一策”狠抓产业发展,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全力建设制造强区、质量强区。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发展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件、高端显示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充分利用开州“全国重要中药材基地”的资源优势,培育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链群化,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一区两群”产业配套协作,壮大装备基础件产业,推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渗透。
  走实绿色创新路
  东里河从温泉场镇穿过,清清的河水映着两岸绿树,一路留下潺潺水声。
  大山皱褶中有一片层层叠叠的灰色房屋,那是开州数十年前发展传统工业的见证。
  温泉镇矿产资源丰富,最高峰时曾集聚了7家水泥厂。这些水泥厂大多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空气污染严重。那时候的温泉场镇,总是灰蒙蒙的,采石场、水泥厂机器的轰鸣声,在峡谷中日夜回响。
  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我区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关停辖区内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改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开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93家,其中绝大多数是煤矿、采石场、水泥厂等传统工业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让工业“腾笼换鸟”。从招商引资到入园项目评审,一环紧扣一环,开州竖起绿色发展大旗。
  2019年,我区启动高新区创建以来,园区从传统综合工业园区转变为智慧型、生态型的高新技术园区,成为战略机遇叠加“高地”、要素政策汇聚“洼地”、投资兴业发展“宝地”。
  园区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打造渝东北川东北创新高地,为全市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开州力量。
  经过3年时间,园区成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开州绿色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开州高新区成立两年来,多项指标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已引进培育上市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186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获评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筑牢投资新高地
  “开州是发展的热土,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最需要的帮助。”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建电子)有关负责人说。
  2011年,从购入二手设备、依靠30多名员工起步,紫建电子在开州诞生。
  一路走来,紫建电子迈过不少槛:拓产能急需工人,相关部门将招聘广告发放到村,带着企业招工负责人算准各乡镇赶场天开招聘会;缺资金,相关部门为企业解读帮扶政策、协调贷款……
  紫建电子2014年实现盈利,2017年将总部从深圳搬到开州,全力进行科研攻关。现在紫建电子专攻新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领域,部分种类产品甚至打破了国外垄断;锂离子电池产品占据国内外品牌耳机电池3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成为耳塞用电池世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与国内外知名电子产品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十多年时间,紫建电子实现了由小到强的转变,这样的企业在开州高新区比比皆是。德凯实业、天致药业、亚特蓝等一批企业,如同紫建电子一样,在开州高新区的孕育下,正得以成长。
  今年,我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集中签约项目近200个,集中开工项目近50个。
  开州高新区何以能成为一方投资热土?开州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坦言:高新区把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工作导向,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为企业轻装前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2023年11月,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优化整合开州高新区。
  2024年2月,区委编委会又印发《关于调整开州区园区开发区管理机构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设立开州高新区管委会,加挂工业园区管委会牌子,撤销浦里新区管委会、汉丰湖管委会。
  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只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我区制定印发开州高新区管委会“三定”方案及工作职责清单、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全面厘清管理机构和运营公司、属地镇街职责边界。
  “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把改革推向‘深水区’。”开州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在园区开发区改革过程中,致力于构建服务现代企业发展的全新机制和激发新的增长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州高新区管委会实施机构精简,通过编制形成高新区管委会职责、行政审批赋权、剥离社会事务三个清单,在已委托授权高新区30项事项基础上,进一步将赋权委托事项精准扩大到59项,有关区级行政审批部门下放“2号印章”(有关部门将权限下放给相应的管委会,从而形成的行政审批公章,该公章具有与委托部门对应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推行“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