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开州高新区致力打造“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精心筑“巢” 引“凤”来栖

   开州高新区临港标准厂房。(本报资料图片)  
K 大抓工业大抓招商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一块块开州产的覆铜板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  
  一件件开州产的电池销往全国各地乃至走向国际市场。  
  一箱箱开州产的药品相继进入各大医院。  
  自开州高新区成立以来,开州工业产品突出重围,频频惊艳亮相于国内外市场,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  
  两年前,开州高新区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步入新征程。开州高新区先后成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单位、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园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目前,开州高新区“一区三组团”格局初步构建,正深入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已累计入驻企业316家、规上企业118家。  
   简政放权提质增效  
  2023年11月,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优化整合开州高新区。  
  2024年2月,区委编委会又印发《关于调整开州区园区开发区管理机构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设立开州高新区管委会、加挂工业园区管委会牌子,撤销浦里新区管委会、汉丰湖管委会。  
  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只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我区制定印发开州高新区管委会“三定”方案及工作职责清单、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全面厘清管理机构和运营公司、属地镇街职责边界。  
  “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把改革推向‘深水区’。”开州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在园区开发区改革过程中,致力于构建服务现代企业发展的全新机制和激发新的增长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开州高新区管委会实施机构精简,通过编制形成高新区管委会职责、行政审批赋权、剥离社会事务三个清单,在已委托授权高新区30项事项基础上,进一步将赋权委托事项精准扩大到59项,有关区级行政审批部门下放“2号印章”(有关部门将权限下放给相应的管委会,从而形成的行政审批公章,该公章具有与委托部门对应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推行“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园”。  
  另外,开州高新区管委会还全面摸排园区开发区公共资产和债务,编制出台资产盘活方案,梳理盘点企业股权、房产等具有较好收益的优质资产,通过挂网出售固定资产、出租闲置厂房、出让股权及经营权等方式,切实做到“闲置变量”变“优质增量”,今年1月至6月共盘活存量资产价值11.06亿元。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批批项目开工达产。今年,又是工业经济喜获丰收的一年。  
  2月5日,我区2024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三集中”活动举行。本次“三集中”活动共涉及项目101个,涉及投资金额321.54亿元,涵盖电子信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医疗器械、农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其中,集中签约59个,涉及投资金额188.14亿元;集中开工23个,涉及投资金额95.6亿元;集中投产19个,涉及投资金额37.8亿元。  
  6月27日,我区2024年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三集中”活动举行。本次“三集中”活动共涉及项目75个,投资金额149.22亿元。其中,集中签约31个,涉及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投资金额100.25亿元;集中开工26个,投资金额37.51亿元;集中投产18个,投资金额11.46亿元。  
  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在我区随处可见,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最动听的“劳动赞歌”。开州高新区管委会精准对接“33618”全市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因地制宜打造“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有效助推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出台“1234”制造业产业链图谱,迭代细分25条重点产业链条,天然气化工入选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今年,开州高新区新增投产企业25家,新升规企业5家,新增技改项目9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1月至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43.27亿元,同比增长9.12%;规上工业产值138.05亿元,同比增长8.93%。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开州高新区坚持“一河谷、三轴线、五组团、十节点、百里堤、千年林”融为一体,推动建设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和创业之城。  
  在空间布局上,近期聚力打造长沙、赵家、临港先行区;中期规划实施南门、岳溪等区域开发,着力功能互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产城景相融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开发区域有机统一,加快完善路水电气讯及文化教育、医疗康养、商贸等配套服务。  
  目前,高新区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近120万平方米,配套公寓近10万平方米,建成道路管网70余公里。在区域协作上,已建成投用万开快速通道,在空间上与万州高铁新城实现了同城化,已形成“15分钟到万州、1小时到达州、2小时到重庆、3小时到成都”的交通格局。  
  近年来,开州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多项指标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已引进培育上市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186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两群”第一)。当前开州高新区正致力打造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1”即电子信息主导产业;“2”即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两大支柱产业;“3”即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4”即现代中药、智能家居、玄武岩纤维、农机装备四大战略“新星”产业。立足“一县一策”狠抓产业发展,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全力建设制造强区、质量强区。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发展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件、高端显示材料等产业。  
  目前,开州高新区正加快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充分利用开州“全国重要中药材基地”的资源优势,培育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链群化,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一区两群”产业配套协作,壮大装备基础件产业,推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渗透。加快形成能源建材产业规模化,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推动陶瓷、家居企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