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博(左)与同事交流业务。
K 健康开州
本报记者 喻建国 文/图
邱博,现年44岁,是中国民盟盟员、区十五届政协委员、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学士。从200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现任区中医院内科二病区主任,今年被评为“开州名中医”。
业务精进护健康
“当医生真的很辛苦,但又无比快乐。”邱博仰头望着墙上的一面面锦旗,笑容无比灿烂。
一面锦旗,一滴汗水;一面锦旗,一次突破;一面锦旗,一份信任。
自参加工作以来,邱博爱岗敬业,善于接受消化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通过自学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形式,积极了解最新中医医学动态,掌握各类疾病的最新现状及发展趋势。
邱博在中医治疗脾胃病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积极参与院内、科内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利用掌握的最新医学知识解除患者病痛,提升了医院脾胃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
“邱医生善于学习,通过提升、总结、运用等手段,将最新中医医学知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刘广是邱博的徒弟,他眼中的师傅绝不因循守旧。
注重自身提升,更关心团队成长。邱博把查房当成练兵场,每周都要带着科室医生开展两次查房,仔细复盘每一个病例的诊疗过程,对发现的疑点难点和不足,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模拟示范,提出更优质更有效的诊疗方案,不断磨炼提升团队医技水平。
在区中医院,邱博有“拼命三郎”之称,他每周出诊超过5.5天,年均门诊近900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近400人、年胃肠镜检查1700余人次、年内镜下治疗人次340余人次。
学术研究结硕果
“当医生,就应该有探索医学未知世界的医者情怀。”在邱博眼里,只有不断加强临床锻炼,深入开展临床研究,才能创新知识、观念、技术和理论,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邱博借助“传承工作室”项目,潜心学术研究,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收集病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参与或独立撰写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了《名老中医张树本经方合方疑难重症治验》《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观察》《初探张树本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学术论文。
近年来,在邱博的主持下,区级科研项目——“风药通玄府”对湿热型胃炎(胃脘痛)疗效的临床研究”圆满结题,两项市级继教项目顺利推进,承担的市级脾胃病重点专科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担纲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树本传承工作室开展的肠镜、食管支架植入术、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术等也取得丰硕成果。
“从医生到‘医学大家’,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临床研究训练,敢于创新知识、观念和技术,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救死扶伤。”医生李浩自踏入区中医院内科二病区,就对邱博的谆谆教诲牢记于心。
如今,在邱博的言传身教下,不少年轻医生脱颖而出,成为了医院的骨干,他所在的科室也多次被区中医院评为先进科室、创新科室。
“我多走点路,患者就少受点苦。”邱博深知农村山高坡陡,患者就医不便,他就积极参加我区开展的“中医中药乡镇行”活动,或到基层医院义诊,或走村入户问诊看病,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
急难险重显身手
从内科到外科,邱博为何乐于“内外兼修”?“只有广泛涉猎医学知识,才能在从事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邱博说。
每年,邱博都会被抽调参加重庆开州·汉丰湖马拉松赛的医疗保障工作。
赛事前,邱博围绕马拉松赛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等方面,反复揣摩、演练,直到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除颤仪使用等。
“一般早上6时前就到达点位,直到下午1时才能‘撤军’。”每次参与赛事医疗保障,邱博都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撤出。
邱博很细心,清点医疗急救物资、检查设备情况、核对人员分工,检查消毒药水、创可贴、氧气瓶、除颤仪等物资,不疏漏每一个环节,确保能够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在邱博的办公室里,“中国民主同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奖状闪闪发光,这是他2020年11月荣获的。
新冠疫情发生后,邱博主动请战支援一线,作为院内与区级专家组成员,他共参与会诊80余人次。期间,邱博还参加了开州方舱新冠患者救治工作,积极总结救治新冠患者中的经验,一例典型案例入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治疗病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