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都要听党话、跟党走”
傅征金为村民理发。
K 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活着才有意义。”这是年逾八旬的他践行了一生的人生格言。60年来,他乐善好施,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捐款超过16万元,先后荣获“重庆好人”“中国好人榜”等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的称号。
他就是九龙山镇仁和村村民,现年87岁的退役军人傅征金。傅征金1959年应征入伍,虽然只当了3年兵,但他却用一生诠释了“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本色。
做善事很有意义
“我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当长工,很少能吃上一顿饱饭。”对于儿时的艰苦生活,87岁的傅征金依旧记忆犹新。8岁时,他因吃不饱饭,浑身无力,在山坡上割牛草,因动作缓慢,被地主家的管家发现了,挨了一顿毒打。
傅征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饱饭。新中国成立后,他家分到了田地,吃饱饭的梦想得以实现。
在傅征金看来,是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和他一样的劳苦大众,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辈子都要听党话、跟党走。”
1959年,傅征金应征入伍。部队的培养和锻炼,让他很快成长起来。他立志要尽其所能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3年服役期满,傅征金回到九龙山镇仁和村。他拜师学习了理发,靠着务农和理发的收入,开启了他助贫济困的一生。
不因善小而不为
“理发挣来的钱,他舍不得花,积攒下来送给最需要的人。”傅征金的妻子王行梅说。
傅征金利用自己的理发手艺,要为大家免费理发,村民却不接受他的免费,坚持付费。傅征金拗不过村民,就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费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只要村里哪家人有困难,傅征金便会送钱过去,他雪中送炭的善行,温暖了村民的心。
傅征金时常给人捐钱,自己却省吃俭用。他家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儿子的抚恤金、理发的收入和务农。“如果他不把钱捐出去,他们夫妇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九龙山镇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邱公胜说,政府要帮助他改善生活条件,他却执意要政府把钱用在其他急需的事情上。
后来,随着年事已高,傅征金的腿脚变得不便,干农活也非常吃力,加上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一到农忙时,周围的村民经常到傅征金家里帮忙,让他心里也暖暖的。
小善大爱成佳话
“您这一生,帮助过多少人?”记者问道。
“究竟帮助过多少人,我完全不记得了。帮助别人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干嘛还要记别人的名字?”傅征金反问道。
“他是出了名的大好人。不管村里村外,认识不认识的人,他都会帮助。”仁和村村民异口同声地说。
2011年,村里修路,傅征金捐出4万元;2015年,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傅征金捐出1.4万元购置音响设备。“我们帮他算了一下,60多年来他一共捐款超过16万元。”邱公胜说。
如今,傅征金守着家里的理发摊位,尽其所能,为村民做好事。在他身上,始终闪烁着“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耀眼光芒。今年7月29日至30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397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傅征金赫然在列。
K 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活着才有意义。”这是年逾八旬的他践行了一生的人生格言。60年来,他乐善好施,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捐款超过16万元,先后荣获“重庆好人”“中国好人榜”等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的称号。
他就是九龙山镇仁和村村民,现年87岁的退役军人傅征金。傅征金1959年应征入伍,虽然只当了3年兵,但他却用一生诠释了“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本色。
做善事很有意义
“我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当长工,很少能吃上一顿饱饭。”对于儿时的艰苦生活,87岁的傅征金依旧记忆犹新。8岁时,他因吃不饱饭,浑身无力,在山坡上割牛草,因动作缓慢,被地主家的管家发现了,挨了一顿毒打。
傅征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饱饭。新中国成立后,他家分到了田地,吃饱饭的梦想得以实现。
在傅征金看来,是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和他一样的劳苦大众,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辈子都要听党话、跟党走。”
1959年,傅征金应征入伍。部队的培养和锻炼,让他很快成长起来。他立志要尽其所能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3年服役期满,傅征金回到九龙山镇仁和村。他拜师学习了理发,靠着务农和理发的收入,开启了他助贫济困的一生。
不因善小而不为
“理发挣来的钱,他舍不得花,积攒下来送给最需要的人。”傅征金的妻子王行梅说。
傅征金利用自己的理发手艺,要为大家免费理发,村民却不接受他的免费,坚持付费。傅征金拗不过村民,就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费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只要村里哪家人有困难,傅征金便会送钱过去,他雪中送炭的善行,温暖了村民的心。
傅征金时常给人捐钱,自己却省吃俭用。他家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儿子的抚恤金、理发的收入和务农。“如果他不把钱捐出去,他们夫妇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九龙山镇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邱公胜说,政府要帮助他改善生活条件,他却执意要政府把钱用在其他急需的事情上。
后来,随着年事已高,傅征金的腿脚变得不便,干农活也非常吃力,加上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一到农忙时,周围的村民经常到傅征金家里帮忙,让他心里也暖暖的。
小善大爱成佳话
“您这一生,帮助过多少人?”记者问道。
“究竟帮助过多少人,我完全不记得了。帮助别人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干嘛还要记别人的名字?”傅征金反问道。
“他是出了名的大好人。不管村里村外,认识不认识的人,他都会帮助。”仁和村村民异口同声地说。
2011年,村里修路,傅征金捐出4万元;2015年,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傅征金捐出1.4万元购置音响设备。“我们帮他算了一下,60多年来他一共捐款超过16万元。”邱公胜说。
如今,傅征金守着家里的理发摊位,尽其所能,为村民做好事。在他身上,始终闪烁着“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耀眼光芒。今年7月29日至30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397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傅征金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