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养路工刘洪在烈日下坚守岗位保畅通
把心放在路上 把路放在心上
刘洪维护道路交通标志牌。(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李菱 特约记者 向萍
  连日来,我区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区交通建设发展中心雪宝山养护站站长刘洪始终奋战在公路养护一线,那一抹亮眼的“橘红色”忙碌地穿梭在烈日下,用实际行动谱写一位基层养路工人迎难而上的责任和担当。
  护好路是天职
  八月中旬的一天,太阳火辣,在雪宝山镇蜿蜒的公路上,满头大汗的刘洪正挥舞沉重的铁锤,使劲敲打山上滚落的石头,背上的汗渍,已湿成一片……
  刘洪负责养护G211银榕路雪宝山段,这段路地处我区北部山区,路线长、车流量大,垮塌处多,公路养护任务异常艰巨。作为雪宝山养护站的站长,刘洪以身作则,早出晚归,细心呵护公路,就像公路上那一颗颗不起眼的砂石,平凡、朴实。
  在刘洪的精心管护下,G211银榕路雪宝山段常年保持安全畅通,路容路貌一直处在全区公路养护的前列。
  “我的办公室在路上!”刘洪常常打趣说,虽然晴天灰尘满面,雨天毫无遮挡,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但自从穿上这身亮眼的“橘红色”工装,他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老刘一直都在山区工作,周围的村民都认识他,熟得很。”区交通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黄炯说,山区环境恶劣,公路养护难度大,但只要刘洪出马,大家都放心!”
  有险情冲在前
  刘洪做事干练,雷厉风行,作为雪宝山片区交通应急抢险队队长,他更是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时时冲在防汛抢险的最前面。
  今年7月8日一大早,突降大雨。在家休假的刘洪心里一紧,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马上赶赴雪宝山养护站。
  一路上,雨越下越大,北部山区最大雨量超过140毫米,沿途不少山石阻断了公路。
  “刘站长,这里塌方了”“省道S02(百里到白泉)也塌方了……”险情就是命令,刘洪第一时间赶到作业区。面对仍在滚落的山石,刘洪迅速在公路两端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司乘人员紧急避险,自己却毫不犹豫坚守在一线观测险情,上报信息。待险情稳定后,他又迅速组织机械设备和抢险力量排险。
  “只要一下暴雨,我家老刘瞌睡都睡不着!”刘洪的妻子邓厚琼说,这么多年来,一遇大雨,她也跟着莫名的焦虑和担心。
  这仅仅是刘洪无数抢险工作的一个缩影,仅仅去年,刘洪累计参与公路抢险达20多次,清运水毁塌方30余处。
  “刘站长吃得苦,又肯干,巴心巴肠得护好这条路。”当地群众刘元术说,经常看到刘站长在路上忙东忙西,一有险情,他第一个在。
  干一行精一行
  山区路途遥远,为了便于工作,刘洪买了一辆二手皮卡车。这辆车,成了他的专属工程车,每次出门,车厢里堆放得满满的,扫帚、铁铲、铁锹、锄头等,还有从家里带的简易午餐和方便面。累了,饿了,找个阴凉处,稍稍歇一歇,随便吃点东西,又继续干。
  刘洪每年要用手套数百副,穿坏好几双胶鞋。他的手和脚,疤痕累累,每个疤痕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刘洪做事认真细心,每天坚持上路巡查,哪一天没去所管的辖区“逛一逛”,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在巡查中,大到公路路面病害、桥梁涵洞隐患,小到公路标志标牌安全,他都要一一检查到位。
  一个人对一个行业是否爱得深沉,就看他是否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刘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的初心,演绎着一位基层交通人的殷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