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中国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
昔日码头蝶变绿色长廊。
位于昭君村的王昭君雕像。
高速公路穿梭于山岭间,蔚为壮观。
朝天吼漂流人气火爆。
在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正在组装电芯。
雄伟壮阔的三峡大坝。
本报记者 徐彬 王丽娟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群山竞秀,层峦叠嶂。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
这里是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是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是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山川与河流在这里交汇,自然与人文在这里邂逅,历史和未来在这里对话,描摹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诗画宜昌,造就了“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三峡门户。
峡尽天开处,追梦到夷陵。8月13日至15日,“和美与共来电宜昌”百家党媒看三峡主题采访活动在湖北省宜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家地市党媒的300多名媒体人沉浸式体验长江夜航,前往宜昌博物馆、湖北三峡实验室、三峡大坝、兴山县昭君村、朝天吼漂流基地、中国最美水上公路等地调研采访,领略如诗如画峡江山水,触摸经济发展强劲脉动,体味巴风楚韵文化传承。
A遇见诗与远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江两岸流光溢彩、璀璨夺目。8月13日晚,与会的各地媒体代表登上宜昌“长江三峡10号”游轮,在徐徐江风中夜游长江,沉浸式体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峡江美景。
甲板上,民俗歌舞表演引人入胜。北岸灯火辉煌,南山光影绰约,天然塔、磨基山、镇江阁等渐次出镜,诗意古韵和时尚建筑浸入一江柔波。当游船行至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时,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打卡拍照,体验“水涨船高”的新奇感。
近年来,宜昌依托“两坝一峡”等自然人文景观,将城市景观、水电文化、三峡特色和夜间休闲深度融合,以“长江三峡”系列豪华游轮为载体,首创“乘游轮+观夜景+过船闸+灯光秀”模式,开发运营核心旅游产品——“长江夜游”,累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现已成为宜昌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壮美三峡,峡江如画。宜昌得山水清气,积风云壮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为其披上诗画般的山水幕布。这里是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重要通道,坐拥西陵峡、三峡工程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峡江风光壮丽多姿,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
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宜昌聚焦生态长江,共绘“诗与远方”,全力打造“两坝一峡”世界级度假区,创新“旅游+N”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布局,谋划落地重大文旅项目,持续擦亮“三峡旅游”金字招牌。今年1—5月,宜昌共接待国内游客4299.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9.35亿元。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在昭君故里兴山县,隐藏着一条绝美的水上公路——古昭公路。古昭公路北起兴山县古夫镇,南至昭君镇昭君大桥,全长10余公里,因有4.4公里建在峡谷水库和溪流之上,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水上公路。
古昭公路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兴山县的交通条件,使兴山县城至宜巴高速平邑口互通的车程由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还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现已成为兴山县的“开放路”和“共富路”。
今年夏天,朝天吼漂流基地开启光影隧洞漂流“新玩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梦幻洞漂与声光电融合碰撞的速度与激情。
朝天吼漂流基地自2007年正式投运以来,累计接待漂流游客超过500万人,形成了“漂流跟我走,爽就朝天吼”的品牌效应,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水上娱乐、越野赛车、丛林探险、游乐观光、研学拓展、夜漂夜游、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好玩又刺激,还能欣赏山水美景,很不错!”意犹未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石海涛表示,回去之后,将积极宣传推介宜昌优质文旅资源,让更多人知晓宜昌的旅游产品。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怀?宜昌,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B奔赴“新新”向荣
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迢迢。初秋时节的宜昌风姿绰约、生机盎然。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宜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加速推进长江保护生态修复,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位于宜昌猇亭区的长江大保护公园,草木葱茏,满目新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规矩广场引人注目,幽静梅园、松下听涛、古松卧石等步移景异,昔日废弃煤场变滨江生态公园,见证了宜昌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困局,保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作为和担当。
沿长江、扼三峡,凭借便利水运和丰富资源,宜昌一度与化工产业“结缘”,但也因化工产业比例过重,导致空气质量堪忧,长江污染超标,面临“化工围江”的困局。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指引下,宜昌积极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关、改、搬、转”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同时,聚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高端装备、合成生物、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产业,走上“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路。
“身处兴发集团化工园区,看不见浓烟滚滚,闻不到刺鼻气味,长江水清澈东流,可见宜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成效。”浙江省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金建树说,宜昌的确是座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全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40多年前,这里筑起了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成为我国水利事业的摇篮。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003年,大国重器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发电,百年梦想变为现实,中国水利从宜昌走向世界。
丰富的水能资源,成就了清洁能源富集之地。宜昌以0.2%的国土面积,建成468座大小水电站,装备了全国7.5%的水电装机容量,最高年份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10%,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成为名副其实的“来电”城市,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宜昌正依托其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如今的宜昌,浩荡的长江上,船只往来、笛声悠扬,江豚戏水、白鹭翩跹,母亲河逐渐恢复生机活力。一个个企业在转型中催生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批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宜昌经济总量达5756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城市50强,位列第49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基础更稳、后劲更足。
C重沐巴风楚韵
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了宜昌的好山、好水、好人文,屈子问天,昭君出塞,移民搬迁,一山一水都辉映着三峡精神,一草一木都渗透着巴风楚韵。
古夫河畔,古朴典雅的兴山高铁站静静矗立,不时有列车飞驰而过,将时光回溯到2000多年前。王昭君泪别家乡,北上长安,抵达汉宫,3年后以汉家公主的身份出塞和亲,远嫁匈奴。从此,宜昌与内蒙古紧密相连,亲如一家。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在兴山县昭君村,各位媒体人跟随导游的脚步拾级而上,参观王家老宅、古音堂、昭君纪念馆,听导游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汉韵剧院观看“昭君别乡”民俗文艺展演,感受昭君文化的无穷魅力。
宜昌拥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昭君和屈原的故里,是一座充满诗意的文化名城,流传着“李白三过荆门山”“杜甫留宴下牢溪”“白居易命名三游洞”等历史佳话。宜昌秉持人文之重和历史之奇,先后诞生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他们跨越两千年的时空,与峡江文化、三峡移民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宜昌重要的文化符号。
往事越千年,续写新传奇。8月15日,“昭君出塞”路沿线媒体联盟在兴山县成立,13家“昭君出塞”路沿线的城市媒体将持续加强沟通协作,通过内容、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宣传联动,进一步擦亮昭君文化品牌,共同挖掘昭君文化内涵,讲好新时代昭君故事。
近年来,兴山县以弘扬昭君文化为己任,不断加强昭君文化研究、开发和推介,推动成立宜昌昭君文化促进会和“昭君文化旅游联盟”,先后举办了重走昭君和亲路、昭君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宜昌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是市民和游客了解宜昌的重要窗口。
走进宜昌博物馆,各位媒体人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摩陈列文物和文献资料,与历史隔空对话,领略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宜昌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是一座既富传统文化韵味又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参观完宜昌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融媒体中心新闻部副主任黄一刚意犹未尽。
守文化之根,铸城市之魂。近年来,宜昌深入挖掘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等长江文化内涵,引领带动屈原、昭君等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屈原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打造屈原文化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成立宜昌昭君文化促进会,深入研究、弘扬和传播昭君文化,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昭君文化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等,奋力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风起长江畔,激荡两岸潮。穿越2400年时空,宜昌正在新机遇中,汇聚起澎湃发展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湖北省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提供)
中国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
昔日码头蝶变绿色长廊。
位于昭君村的王昭君雕像。
高速公路穿梭于山岭间,蔚为壮观。
朝天吼漂流人气火爆。
在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正在组装电芯。
雄伟壮阔的三峡大坝。
本报记者 徐彬 王丽娟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群山竞秀,层峦叠嶂。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
这里是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是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是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山川与河流在这里交汇,自然与人文在这里邂逅,历史和未来在这里对话,描摹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诗画宜昌,造就了“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三峡门户。
峡尽天开处,追梦到夷陵。8月13日至15日,“和美与共来电宜昌”百家党媒看三峡主题采访活动在湖北省宜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家地市党媒的300多名媒体人沉浸式体验长江夜航,前往宜昌博物馆、湖北三峡实验室、三峡大坝、兴山县昭君村、朝天吼漂流基地、中国最美水上公路等地调研采访,领略如诗如画峡江山水,触摸经济发展强劲脉动,体味巴风楚韵文化传承。
A遇见诗与远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江两岸流光溢彩、璀璨夺目。8月13日晚,与会的各地媒体代表登上宜昌“长江三峡10号”游轮,在徐徐江风中夜游长江,沉浸式体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峡江美景。
甲板上,民俗歌舞表演引人入胜。北岸灯火辉煌,南山光影绰约,天然塔、磨基山、镇江阁等渐次出镜,诗意古韵和时尚建筑浸入一江柔波。当游船行至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时,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打卡拍照,体验“水涨船高”的新奇感。
近年来,宜昌依托“两坝一峡”等自然人文景观,将城市景观、水电文化、三峡特色和夜间休闲深度融合,以“长江三峡”系列豪华游轮为载体,首创“乘游轮+观夜景+过船闸+灯光秀”模式,开发运营核心旅游产品——“长江夜游”,累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现已成为宜昌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壮美三峡,峡江如画。宜昌得山水清气,积风云壮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为其披上诗画般的山水幕布。这里是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重要通道,坐拥西陵峡、三峡工程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峡江风光壮丽多姿,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
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宜昌聚焦生态长江,共绘“诗与远方”,全力打造“两坝一峡”世界级度假区,创新“旅游+N”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布局,谋划落地重大文旅项目,持续擦亮“三峡旅游”金字招牌。今年1—5月,宜昌共接待国内游客4299.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9.35亿元。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在昭君故里兴山县,隐藏着一条绝美的水上公路——古昭公路。古昭公路北起兴山县古夫镇,南至昭君镇昭君大桥,全长10余公里,因有4.4公里建在峡谷水库和溪流之上,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水上公路。
古昭公路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兴山县的交通条件,使兴山县城至宜巴高速平邑口互通的车程由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为20分钟,还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现已成为兴山县的“开放路”和“共富路”。
今年夏天,朝天吼漂流基地开启光影隧洞漂流“新玩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梦幻洞漂与声光电融合碰撞的速度与激情。
朝天吼漂流基地自2007年正式投运以来,累计接待漂流游客超过500万人,形成了“漂流跟我走,爽就朝天吼”的品牌效应,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水上娱乐、越野赛车、丛林探险、游乐观光、研学拓展、夜漂夜游、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好玩又刺激,还能欣赏山水美景,很不错!”意犹未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石海涛表示,回去之后,将积极宣传推介宜昌优质文旅资源,让更多人知晓宜昌的旅游产品。
美人若如斯,何不早入怀?宜昌,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B奔赴“新新”向荣
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迢迢。初秋时节的宜昌风姿绰约、生机盎然。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宜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加速推进长江保护生态修复,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位于宜昌猇亭区的长江大保护公园,草木葱茏,满目新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规矩广场引人注目,幽静梅园、松下听涛、古松卧石等步移景异,昔日废弃煤场变滨江生态公园,见证了宜昌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困局,保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作为和担当。
沿长江、扼三峡,凭借便利水运和丰富资源,宜昌一度与化工产业“结缘”,但也因化工产业比例过重,导致空气质量堪忧,长江污染超标,面临“化工围江”的困局。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指引下,宜昌积极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关、改、搬、转”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同时,聚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高端装备、合成生物、新能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产业,走上“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路。
“身处兴发集团化工园区,看不见浓烟滚滚,闻不到刺鼻气味,长江水清澈东流,可见宜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成效。”浙江省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金建树说,宜昌的确是座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全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40多年前,这里筑起了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成为我国水利事业的摇篮。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003年,大国重器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发电,百年梦想变为现实,中国水利从宜昌走向世界。
丰富的水能资源,成就了清洁能源富集之地。宜昌以0.2%的国土面积,建成468座大小水电站,装备了全国7.5%的水电装机容量,最高年份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10%,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成为名副其实的“来电”城市,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宜昌正依托其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如今的宜昌,浩荡的长江上,船只往来、笛声悠扬,江豚戏水、白鹭翩跹,母亲河逐渐恢复生机活力。一个个企业在转型中催生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批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宜昌经济总量达5756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城市50强,位列第49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基础更稳、后劲更足。
C重沐巴风楚韵
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了宜昌的好山、好水、好人文,屈子问天,昭君出塞,移民搬迁,一山一水都辉映着三峡精神,一草一木都渗透着巴风楚韵。
古夫河畔,古朴典雅的兴山高铁站静静矗立,不时有列车飞驰而过,将时光回溯到2000多年前。王昭君泪别家乡,北上长安,抵达汉宫,3年后以汉家公主的身份出塞和亲,远嫁匈奴。从此,宜昌与内蒙古紧密相连,亲如一家。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在兴山县昭君村,各位媒体人跟随导游的脚步拾级而上,参观王家老宅、古音堂、昭君纪念馆,听导游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汉韵剧院观看“昭君别乡”民俗文艺展演,感受昭君文化的无穷魅力。
宜昌拥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昭君和屈原的故里,是一座充满诗意的文化名城,流传着“李白三过荆门山”“杜甫留宴下牢溪”“白居易命名三游洞”等历史佳话。宜昌秉持人文之重和历史之奇,先后诞生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他们跨越两千年的时空,与峡江文化、三峡移民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宜昌重要的文化符号。
往事越千年,续写新传奇。8月15日,“昭君出塞”路沿线媒体联盟在兴山县成立,13家“昭君出塞”路沿线的城市媒体将持续加强沟通协作,通过内容、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宣传联动,进一步擦亮昭君文化品牌,共同挖掘昭君文化内涵,讲好新时代昭君故事。
近年来,兴山县以弘扬昭君文化为己任,不断加强昭君文化研究、开发和推介,推动成立宜昌昭君文化促进会和“昭君文化旅游联盟”,先后举办了重走昭君和亲路、昭君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昭君文化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宜昌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是市民和游客了解宜昌的重要窗口。
走进宜昌博物馆,各位媒体人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摩陈列文物和文献资料,与历史隔空对话,领略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宜昌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是一座既富传统文化韵味又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参观完宜昌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融媒体中心新闻部副主任黄一刚意犹未尽。
守文化之根,铸城市之魂。近年来,宜昌深入挖掘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等长江文化内涵,引领带动屈原、昭君等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屈原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打造屈原文化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成立宜昌昭君文化促进会,深入研究、弘扬和传播昭君文化,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昭君文化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等,奋力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风起长江畔,激荡两岸潮。穿越2400年时空,宜昌正在新机遇中,汇聚起澎湃发展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湖北省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