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渠口镇扎实做好湿地保护修复工作
提升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志愿者清理河岸垃圾。记者周煜辉 摄

绿意盎然的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受访单位供图)

  K美丽开州
  本报记者 谢国邦
  秋日的澎溪河畔,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河水如翡翠般碧绿清澈。这是渠口镇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换来的丰硕成果。
  渠口镇地处长江流域小江支流末端,全镇河流岸线28公里,拥有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217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3%,占全区湿地面积的19%,为全区湿地及湿地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乡镇。
  近年来,渠口镇始终把岸线保护、湿地修复放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让绿水青山日渐成为美丽渠口的底蕴、产业富裕的底色、百姓福祉的底气。
  统筹生态修复“一盘棋”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在渠口镇得到了生动践行。”渠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通过岸线整治、湿地修复和消落带治理,全面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在消落带治理方面,渠口镇强化国土空间管理和规划,守牢生态红线和底线。持续巩固消落带、岸线等生态脆弱区修复成果,全覆盖开展集中整治,对已拆除并复耕复绿的22家违建码头、沙场、工贸企业定期进行巡查检查。
  在湿地修复方面,渠口镇统筹做好湿地修复规划,发挥沧海桑田、生物基塘、耐淹林等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功效,完成长江护林、国土绿化等造林任务2100亩,除治枯(病)死松树1.1万亩,裸露岸线全部披上了“绿装”。
  在开展岸线整治时,渠口镇严守湿地规划红线,常态开展“三排”“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河道7.6公里,拆除违法建筑物5处,清除弃土弃渣190立方米,整治消落带非法种植300亩,出动“十年禁渔”专项执法560人次,湿地岸线重焕生机活力。
  织密环保监管“一张网”
  禁渔期过后,不少人来到澎溪河垂钓,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渠口镇巨屏社区河长李世春坚持不定期巡河,仅7月份就对乱扔垃圾现象进行口头教育10余人次,清理沿岸垃圾20余次。
  为充分发挥河长和林长的作用,渠口镇结合“渠口先锋”党建品牌,探索“党建+河长+林长”治理新模式,发挥网格“前哨”“探头”作用,落实分区建档、分段包干,常态开展“净岸巡河”。
  强化部门联动,跨区域联动,织密环保监管“一张网”。渠口镇加强与港口、海事等部门协调联动,与毗邻的云阳县乡镇建立联控联防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信息共享、责任共担、风险共防格局,重拳打击水域违法行为,破获典型案件4起。
  此外,渠口镇还实施场镇雨污分流升级改造、5个居民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治理等项目,整治和新建排污管网13公里,增设2个水质监测点位,辖区流域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以上,全面筑牢生态“防护网”。
  实现保护发展“一体化”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渠口镇尝到了甜头。近年来,该镇连片布局万亩柑橘、万亩脆李、3000亩枳壳“两果一药”产业,以创建城郊现代特色果业基地为切口,打造城市后花园、生态花果山,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渠口镇特色产业强势发力,品牌效应不断彰显。近年来,当地培育出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八缘牌青脆李”“蒲溪枳壳”“甜心橙”等土特产“触网”销售,枳壳亩均产值高达1.5万元。
  目前,渠口镇正利用“高山绿树戴帽、中山金果缠腰、下山彩叶覆岸、平湖烟波浩渺”独特生态景观,做好水位调节坝延伸段好文章,打造湿地生态观光走廊和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毛坪村乡村旅游示范点,修缮市级文物平浪箭楼,推动生态“含绿量”变为发展“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