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行医四十载 当好健康守护人
李政(左)在给村民看病。
K健康开州
本报记者 程超 文/图
“李医生,我嗓子有些发炎了,帮我抓点药。”“李医生,我还有点感冒咳嗽,你帮我检查哈。”面对前来看病的村民,“李医生”一边认真回应着,一边熟练地帮患者做检查,转身又钻进药房为患者配药。
村民口中的“李医生”就是中和镇当阳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李政。多年来,在当阳村村民的眼里,李政不只是一名乡村医生,更成为他们守护健康的“贴心人”,村民们的每一次需要,都藏着大家对他的认可和信赖。
当一名好医生,在乡间治病救人
中和镇当阳村卫生室(中医阁)是由区中医院设计并出资援建的,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设有中医诊断室、治疗室、中药房等科室,现有4名注册乡村医生,李政是其中工作时间最久的一名乡村医生。
“我曾祖父是川东名医冯登庸的徒弟,从我曾祖父开始,我家三代行医,所以,我也想从事中医职业。”李政说。
1982年,初中毕业的李政没有再继续上学,他跟随二叔李远昭在原白水公社卫生院当起了学徒,开始学习中医。
“中医的学习讲究言传身教,二叔手把手地教我,还把家里一些医药古籍交给了我,光《伤寒论》我就读了一年。”李政说,当他阅读曾祖父留下的医药古籍及笔记后,他明白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当一名好医生,在乡间治病救人。
1985年,李政成了当阳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之后,李政又争取到进修的机会,1987年至1989年到原开县卫校进修学习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他的医术也得到了提高。
“2013年,我还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读了三年的中医专业。”自从从事医生职业后,李政还把家族里收集的20余本中医名著手抄本拿来研读,同时把祖辈以口耳相传的民间验方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进行改良,广泛运用于诊病实践中。改良后的方剂更加简单实用,副作用小,价格低廉,适用人群更为广泛。
乡亲们的健康,就是我的责任
午后的阳光把当阳村卫生室的墙壁晒得灼热。李政骑着电瓶车去村里随访中风患者袁德翠。
“我现在病情好多了,可以下地干活了,背苞谷都得行。”袁德翠说。
袁德翠去年4月患上脑中风。经过抢救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依然行动不便,只能坐轮椅。后来她来到当阳村卫生室,李政给她开了中药,让她坚持服用,经过一年的治疗,袁德翠基本康复了。
54岁的当阳村村民刘道元患了脑中风后坐在轮椅上,经过李政半年的治疗,目前已经不用坐轮椅了。
“我是坚持一人一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开不同的处方。”李政说。
如今的当阳村是由原来的千秋、当阳、红岗三个村合并而成,约有村民5400人,在行医的过程中,李政发现,患中风和脊椎类疾病的村民很多。
村民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很容易患上脊椎类疾病,针对这一类疾病,李政主要是用推拿等理疗手段,加上口服一些中药,价格低廉,效果明显,受到村民的欢迎。
只要村民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多年来,当阳村的老人们只要感觉身体不舒服,首先就是找李政。87岁的武俊轩由于中风卧床不起,李政每隔两周就要去他家里诊治一次。
“他家离这里有2公里,我骑电瓶车去,每次都是免出诊费的,药费也是按最便宜的标准收。”李政说。
65岁的村民付世坤自2008年患上尿毒症,现在每周都要透析两次。平时李政也是密切关注他的病情发展,给他配一些中药让他服用。
“我母亲自从1989年患上膀胱癌,到2022年去世,患癌的这几十年,主要服李医生开的中药,保守治疗。”付世坤说。
在当村医的这些年里,就算是在半夜,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李政就会骑着电瓶车前往村民家中问诊。李政的工作不但得到村民的认可,还得到上级部门表彰。他多次被区卫生健康委、中和镇党委政府、中和镇卫生院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医生等。
“只要村民需要我,我会一直干下去。”李政说,他会坚守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当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K健康开州
本报记者 程超 文/图
“李医生,我嗓子有些发炎了,帮我抓点药。”“李医生,我还有点感冒咳嗽,你帮我检查哈。”面对前来看病的村民,“李医生”一边认真回应着,一边熟练地帮患者做检查,转身又钻进药房为患者配药。
村民口中的“李医生”就是中和镇当阳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李政。多年来,在当阳村村民的眼里,李政不只是一名乡村医生,更成为他们守护健康的“贴心人”,村民们的每一次需要,都藏着大家对他的认可和信赖。
当一名好医生,在乡间治病救人
中和镇当阳村卫生室(中医阁)是由区中医院设计并出资援建的,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设有中医诊断室、治疗室、中药房等科室,现有4名注册乡村医生,李政是其中工作时间最久的一名乡村医生。
“我曾祖父是川东名医冯登庸的徒弟,从我曾祖父开始,我家三代行医,所以,我也想从事中医职业。”李政说。
1982年,初中毕业的李政没有再继续上学,他跟随二叔李远昭在原白水公社卫生院当起了学徒,开始学习中医。
“中医的学习讲究言传身教,二叔手把手地教我,还把家里一些医药古籍交给了我,光《伤寒论》我就读了一年。”李政说,当他阅读曾祖父留下的医药古籍及笔记后,他明白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当一名好医生,在乡间治病救人。
1985年,李政成了当阳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之后,李政又争取到进修的机会,1987年至1989年到原开县卫校进修学习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他的医术也得到了提高。
“2013年,我还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读了三年的中医专业。”自从从事医生职业后,李政还把家族里收集的20余本中医名著手抄本拿来研读,同时把祖辈以口耳相传的民间验方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进行改良,广泛运用于诊病实践中。改良后的方剂更加简单实用,副作用小,价格低廉,适用人群更为广泛。
乡亲们的健康,就是我的责任
午后的阳光把当阳村卫生室的墙壁晒得灼热。李政骑着电瓶车去村里随访中风患者袁德翠。
“我现在病情好多了,可以下地干活了,背苞谷都得行。”袁德翠说。
袁德翠去年4月患上脑中风。经过抢救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依然行动不便,只能坐轮椅。后来她来到当阳村卫生室,李政给她开了中药,让她坚持服用,经过一年的治疗,袁德翠基本康复了。
54岁的当阳村村民刘道元患了脑中风后坐在轮椅上,经过李政半年的治疗,目前已经不用坐轮椅了。
“我是坚持一人一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开不同的处方。”李政说。
如今的当阳村是由原来的千秋、当阳、红岗三个村合并而成,约有村民5400人,在行医的过程中,李政发现,患中风和脊椎类疾病的村民很多。
村民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很容易患上脊椎类疾病,针对这一类疾病,李政主要是用推拿等理疗手段,加上口服一些中药,价格低廉,效果明显,受到村民的欢迎。
只要村民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多年来,当阳村的老人们只要感觉身体不舒服,首先就是找李政。87岁的武俊轩由于中风卧床不起,李政每隔两周就要去他家里诊治一次。
“他家离这里有2公里,我骑电瓶车去,每次都是免出诊费的,药费也是按最便宜的标准收。”李政说。
65岁的村民付世坤自2008年患上尿毒症,现在每周都要透析两次。平时李政也是密切关注他的病情发展,给他配一些中药让他服用。
“我母亲自从1989年患上膀胱癌,到2022年去世,患癌的这几十年,主要服李医生开的中药,保守治疗。”付世坤说。
在当村医的这些年里,就算是在半夜,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李政就会骑着电瓶车前往村民家中问诊。李政的工作不但得到村民的认可,还得到上级部门表彰。他多次被区卫生健康委、中和镇党委政府、中和镇卫生院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医生等。
“只要村民需要我,我会一直干下去。”李政说,他会坚守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当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