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危房“雷”筑牢安居“梦”
张舟(中)检查房屋安全工作。 (受访者供图)
K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要不是张主任让我搬出来,这次洪灾我可能就没命了。”敦好镇鹿鸣村村民伍贤军指着一片红秃秃的土坡说,“那就是我以前住的地方,这次被泥石流冲刷后,连一根草也没留下。”
伍贤军口中的张主任,就是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舟。7月中上旬,受强降雨影响,我区部分地方发生滑坡、垮塌、泥石流等险情,伍贤军家的老房子所在地就发生了泥石流。但得益于两年前迁建了房屋,他一家安然无恙。
2017—2023年,担任区住房城乡建委住房管理科科长的张舟,牵头起草制发了农村危旧房改造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70个,参与完成77081户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牵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440户、临界户排危整治4000多户、普查验收6500多户的危房改造项目,组织核验31230户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工作。
“只要百姓安稳,再苦再累也值得!”张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7月,他获得“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
“一年里,他几乎没睡过午觉”
“工作中遇到问题,翻一下书就解决了。”区住房城乡建委住房管理科工作人员周文菊的办公桌左上角,放着《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口袋书)》三本手册,“现在对农村危旧房的鉴定、改造等,只要按照这三本手册的规定执行就行了,非常方便实用。”
这三本“地方教材”作为我区解决农村危房改造的“宝典”,是张舟耗时一年牵头编写的。
危房改造关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既是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内容,也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我区按照“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原则,着力推进农村危房处置工作,大力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和一般农户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
2018—2019年,张舟统筹协调全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他主动挑起了危房改造的建章立制、流程再造等工作。
寒来暑往,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张舟几乎没睡过午觉,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撰写、推敲、修正相关规则5万余字。
“经常看到他用冷水浇脸,不时拍拍脑门、捏捏耳垂提神。”“猛然打了个盹,他就站起来伸伸腰,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年里,他几乎没睡过午觉。”
同事担心张舟累坏了身体,提醒他注意休息,可他总是用“没什么,我晚上睡得好”这样的话“顶撞”回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紧张忙碌地工作,张舟牵头起草制发了《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口袋书)》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70个。
“这些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的出台,确保全区农村危房改造有章可循,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张舟功不可没。”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他有双飞毛腿,走路比风还快”
危房识别、改建、验收环环相扣,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相关人员到现场核查。我区属丘陵地形,山高坡陡,从这一户到另一户,通常要走1个小时的山路,最远的要走2个多小时。
2019年夏天,天气潮湿闷热,在长沙镇马鞍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张舟行走在羊肠小道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露出了一条条灰白的汗渍。
“大家感觉很累,都想歇会儿,可他说时间紧,辛苦大家坚持一下。”马鞍村党支部书记熊启发回忆,张舟顶着烈日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立即对房屋进行鉴定,并耐心细致地给住户讲解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改造意见。
有一次,张舟在巫山镇盘龙村排查危房时,村干部陈永件用摩托车载着张舟赶往村民家中,路上下起大雨,山路泥泞湿滑,好几次车轮打滑差点摔倒。
“天气不好,要不明天再来吧。”陈永件停下摩托车,望着衣服湿透的张舟劝道。
“天气热,衣服湿了还凉快些,不怕不怕。”张舟索性叫陈永件将摩托车停在路边,再冒雨步行30多分钟来到村民家中,完成了对房屋的鉴定。
“为完成任务,他有时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有时一天要走3万多步,有时一天会翻好几座山……”周文菊形容张舟
“有双飞毛腿,走路比风还快”。
2018—2020年,张舟分类别、分层级动态开展农村危房鉴定业务培训,积极发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干部对全区“四类重点对象”农村住房展开拉网式排查和鉴定,牵头完成77081户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两年多,我穿烂了四双胶鞋。”张舟坦言,有的是被磨破了鞋底,有的是被坚石利刺刮破了鞋帮。
“就是脱下一层皮,也要打赢这场硬仗”
红色的外墙,崭新的门窗,灰色的琉璃瓦,整洁的院落……在竹溪镇春秋村,村民彭国全改造后的院落整洁漂亮。
“我家能有这么好的房子,全靠这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彭国全在手机相册里翻出一张照片告诉记者,“这是张主任到我家验收房屋时拍下的,我一直舍不得删,吃水不能忘挖井人!”
张舟成为彭国全眼中的挖井人,并非徒有虚名。这位挖井人面对农村危房改造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的实际,发誓“就是脱下一层皮,也要打赢这场硬仗”。
2019年6月,我区脱贫攻坚迎来国家三方评估验收的关键时刻,恰逢张舟的妻子身怀二胎即将临盆。
一边是房子,一边是妻子,怎么办?张舟动员岳母照顾妻儿,连续十天吃住在办公室,统筹协调农村危房改造的情况收集、问题解决、进度督促、质量监管、档案整理等工作。
离时还是孕期,归来已闻啼哭。张舟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泪花直打转,泪花中有愧疚、有自豪、还有激动。而妻子则心疼丈夫“人瘦了、白发多了、声音嘶哑了”。
正是这种舍小家、顾大局的情怀,七年里,张舟牵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440户,拨付补助资金约2.2亿元。其中实施临界户排危整治4000多户,拨付补助资金6000万元。
“我带队对40个乡镇街道6500多户危房改造项目进行了普查验收。”存储在张舟电脑上的统计数据显示:他参与完成了31230户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核验工作,核准率为100%。
一分付出,十分收获。张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他本人相继获得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开州区向上向善好青年、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K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要不是张主任让我搬出来,这次洪灾我可能就没命了。”敦好镇鹿鸣村村民伍贤军指着一片红秃秃的土坡说,“那就是我以前住的地方,这次被泥石流冲刷后,连一根草也没留下。”
伍贤军口中的张主任,就是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舟。7月中上旬,受强降雨影响,我区部分地方发生滑坡、垮塌、泥石流等险情,伍贤军家的老房子所在地就发生了泥石流。但得益于两年前迁建了房屋,他一家安然无恙。
2017—2023年,担任区住房城乡建委住房管理科科长的张舟,牵头起草制发了农村危旧房改造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70个,参与完成77081户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牵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440户、临界户排危整治4000多户、普查验收6500多户的危房改造项目,组织核验31230户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工作。
“只要百姓安稳,再苦再累也值得!”张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7月,他获得“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
“一年里,他几乎没睡过午觉”
“工作中遇到问题,翻一下书就解决了。”区住房城乡建委住房管理科工作人员周文菊的办公桌左上角,放着《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口袋书)》三本手册,“现在对农村危旧房的鉴定、改造等,只要按照这三本手册的规定执行就行了,非常方便实用。”
这三本“地方教材”作为我区解决农村危房改造的“宝典”,是张舟耗时一年牵头编写的。
危房改造关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既是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内容,也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我区按照“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原则,着力推进农村危房处置工作,大力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和一般农户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
2018—2019年,张舟统筹协调全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他主动挑起了危房改造的建章立制、流程再造等工作。
寒来暑往,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张舟几乎没睡过午觉,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撰写、推敲、修正相关规则5万余字。
“经常看到他用冷水浇脸,不时拍拍脑门、捏捏耳垂提神。”“猛然打了个盹,他就站起来伸伸腰,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年里,他几乎没睡过午觉。”
同事担心张舟累坏了身体,提醒他注意休息,可他总是用“没什么,我晚上睡得好”这样的话“顶撞”回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紧张忙碌地工作,张舟牵头起草制发了《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口袋书)》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70个。
“这些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的出台,确保全区农村危房改造有章可循,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张舟功不可没。”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他有双飞毛腿,走路比风还快”
危房识别、改建、验收环环相扣,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相关人员到现场核查。我区属丘陵地形,山高坡陡,从这一户到另一户,通常要走1个小时的山路,最远的要走2个多小时。
2019年夏天,天气潮湿闷热,在长沙镇马鞍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张舟行走在羊肠小道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露出了一条条灰白的汗渍。
“大家感觉很累,都想歇会儿,可他说时间紧,辛苦大家坚持一下。”马鞍村党支部书记熊启发回忆,张舟顶着烈日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目的地,立即对房屋进行鉴定,并耐心细致地给住户讲解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改造意见。
有一次,张舟在巫山镇盘龙村排查危房时,村干部陈永件用摩托车载着张舟赶往村民家中,路上下起大雨,山路泥泞湿滑,好几次车轮打滑差点摔倒。
“天气不好,要不明天再来吧。”陈永件停下摩托车,望着衣服湿透的张舟劝道。
“天气热,衣服湿了还凉快些,不怕不怕。”张舟索性叫陈永件将摩托车停在路边,再冒雨步行30多分钟来到村民家中,完成了对房屋的鉴定。
“为完成任务,他有时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有时一天要走3万多步,有时一天会翻好几座山……”周文菊形容张舟
“有双飞毛腿,走路比风还快”。
2018—2020年,张舟分类别、分层级动态开展农村危房鉴定业务培训,积极发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干部对全区“四类重点对象”农村住房展开拉网式排查和鉴定,牵头完成77081户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两年多,我穿烂了四双胶鞋。”张舟坦言,有的是被磨破了鞋底,有的是被坚石利刺刮破了鞋帮。
“就是脱下一层皮,也要打赢这场硬仗”
红色的外墙,崭新的门窗,灰色的琉璃瓦,整洁的院落……在竹溪镇春秋村,村民彭国全改造后的院落整洁漂亮。
“我家能有这么好的房子,全靠这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彭国全在手机相册里翻出一张照片告诉记者,“这是张主任到我家验收房屋时拍下的,我一直舍不得删,吃水不能忘挖井人!”
张舟成为彭国全眼中的挖井人,并非徒有虚名。这位挖井人面对农村危房改造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的实际,发誓“就是脱下一层皮,也要打赢这场硬仗”。
2019年6月,我区脱贫攻坚迎来国家三方评估验收的关键时刻,恰逢张舟的妻子身怀二胎即将临盆。
一边是房子,一边是妻子,怎么办?张舟动员岳母照顾妻儿,连续十天吃住在办公室,统筹协调农村危房改造的情况收集、问题解决、进度督促、质量监管、档案整理等工作。
离时还是孕期,归来已闻啼哭。张舟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泪花直打转,泪花中有愧疚、有自豪、还有激动。而妻子则心疼丈夫“人瘦了、白发多了、声音嘶哑了”。
正是这种舍小家、顾大局的情怀,七年里,张舟牵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440户,拨付补助资金约2.2亿元。其中实施临界户排危整治4000多户,拨付补助资金6000万元。
“我带队对40个乡镇街道6500多户危房改造项目进行了普查验收。”存储在张舟电脑上的统计数据显示:他参与完成了31230户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核验工作,核准率为100%。
一分付出,十分收获。张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他本人相继获得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开州区向上向善好青年、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