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巫山镇着力打造党建引领边界治理新品牌
绘就毗邻联动同心圆 激活边界治理新效能
巫山镇开展惠民政策宣讲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K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程超 通讯员 王先伟
  巫山镇地处开州区西南部,毗邻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八庙镇、讲治镇、甘棠镇,是开州区的“西大门”,也是川渝交汇之地。近年来,巫山镇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主动加强与开江县毗邻乡镇沟通联系,以党建为统领,不断优化治理机制、补齐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党建引领边界治理新品牌,激活边界治理新效能。
  巫山镇引导毗邻乡镇形成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抱团发展的共识,进而推动边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多层面协同合作,提高开州、达州边界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开州“西大门”镶上靓丽的金边,让金开州“金”的成色更足。
   人才队伍共培共用
  近年来,巫山镇党委与开江县八庙镇党委、甘棠镇党委联合成立巫山八庙(甘棠)边界区域联合党委,任命委员14名(含书记2名、副书记2名),加强边界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主心骨,筑牢桥头堡。以村党支部为单位组建边界联合党组织5个,与开江县毗邻村党组织开展党支部联线活动10次,联合召开“金边工程”座谈会3次,协商村级发展事务20余件。
  巫山镇聚焦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镇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对5个边界村全覆盖开展“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调研,逐村梳理需调整、补充人员,面向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乡贤、致富能手等群体,新选拔1人进入边界村“两委”班子,储备村后备力量38人,有效破解边界村干部队伍“后继无人”的问题。
  同时,巫山镇还组织边界村“两委”班子30人赴开江县毗邻村开展业务交流,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5期。与毗邻村共同筛选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动的“田专家”“土秀才”“致富带头人”40人,实现本土人才共培共用。
  巫山镇利用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历史同脉、文化同源的特点,组建边界村工作交流微信群、群众联谊微信群等线上互动平台58个,建立“巫山—甘棠火龙队”等兴趣社团27支,不断拓展各领域民间合作交流。
  今年以来,巫山镇主导开展“农民丰收节”“开开一家亲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2场、送电影展演展播7场次、民间才艺大赛1场、篮球友谊联赛2届,积极开展“共塑乡风、互评互学”群众活动,拉进了毗邻地区群众关系。
   主导产业共育共赢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巫山镇地处开州与达州交界处,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巫山镇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毗邻地区特色产业新业态。
  向外输出本地优势产业。巫山镇发挥“柚子之乡”优势,在八庙镇等周边乡镇连片建设柚子生产基地,带动毗邻村组农户跟种柚子;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加快“青菜头”蔬菜联合体建设,建立价格保底、产品包销联农带农机制,建设蔬菜基地5个270亩,销售产品200万元,推动蔬菜基地向周边拓展。
  引进开江优质产业。巫山镇加强与开江辣椒种植龙头企业合作,在盘龙村发展辣椒基地30亩,辣椒种苗定向采购、成品定点收购,有效解决农户销售难题,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促进配套设施融通共用。巫山镇大力发展加工业,催生农产品附加值,建成柚子产业集散加工中心、花椒仓储烘干加工厂房、青菜头加工窖池,为毗邻乡镇提供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服务。同时,巫山镇以畅通毗邻地区农村路网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串点成线、组线成网,加速边界地区人员、物资等资源要素流动。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自从开通了边界公交,巫山老百姓到开江去赶集方便多了。”巫山镇组织委员吴文立说。
  巫山镇率先开通边界公交,在开州区和开江县之间最早开通巫山至八庙跨省公共交通线路,有效解决交通线路缺、周转多、费用高等问题,提高了边界群众的交流频次。
  打通内部微循环。巫山镇打通毗邻村农村“断头路”,硬化公路5条10公里,与开江县讲治镇、八庙镇、甘棠镇畅通连接,共同出台边界交通设施养护管护机制。
  共同推进高铁建设。巫山镇与讲治镇加强交流,共同推动成达万高铁征地拆迁、安全监管等工作,相互学习借鉴“金点子”“好做法”,推动成达万高铁讲治—巫山段实现投资额、投资进度双提升。
  在生态治理上,巫山镇与八庙镇在南河上游流域共同治理、共同保护、共同管理,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两地组织人员开展联合巡河检查,落实“万达开”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每月开展南河出入境断面水质协同监测1次,和毗邻乡镇一起开展跨界河流共治活动,入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巫山镇与八庙镇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签订《宝城寨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协议书》,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合作共赢”的跨界河流协作机制。落实沿线各村属地责任,开展河道清漂清障、治理沿河污染,共同规范沿河养殖业布局,完善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开展巡山巡库、沿河治污等联防联控活动60余次,助力毗邻村污染共治、环境共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