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奋力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成势见效
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

  K改革开放
  本报记者 熊程成
  一日之计在于晨。仲夏时节,开州高新区的清晨,繁忙的厂区内,工人们将货物搬上大货车,一批批“开州造”将运往全国,甚至出口海外。厂房内,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吆喝声,奏成了这个夏天最美丽的“乐章”。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按照《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意见》要求,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成势见效。
  二季度,我区园区开发区改革核心指标完成情况评比得分为95.48分,排全市第3、库区第1。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8.04%、排全市第5,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44.46%、排全市第6。
  管理体制更规范
  效能实现大提升

  夏至,蝉始鸣,半夏生,万物繁茂时。在开州高新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强劲有力。
  从单打独斗,到合二为一,众人拾柴火焰高。2023年11月,区委、区政府审定出台《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优化整合开州高新区。2024年2月,区委编委会又印发《关于调整开州区园区开发区管理机构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设立开州高新区管委会、加挂工业园区管委会牌子,撤销浦里新区管委会、汉丰湖管委会。
  同时,厘清权责关系,制定印发开州高新区管委会“三定”方案及工作职责清单、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清单、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全面厘清管理机构和运营公司、属地镇街职责边界。
  此外,我区还精准委托代办事项,按照“权责一致、职能匹配、应放尽放、精准赋权”原则,科学制定授权开州高新区代为履行的权责清单。在已授权开州高新区委托代办35项事项基础上,进一步将赋权委托代办事项精准扩大到59项。并在开州高新区设立行政审批代办中心,9个区级相关行政审批部门下放“2号印章”(有关部门将权限下放给相应的管委会,从而形成的行政审批公章,该公章具有与委托部门对应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推行“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企业服务更优质
  助力发展添动能

  盛夏的骄阳热情似火,在开州高新区企业的厂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多项指标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
  梧桐萋萋,有凤来栖。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不断完善服务制度,市管领导干部每人固定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定期走访、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帮扶。依托“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惠企政策,贯彻落实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30条”、制造业稳增长稳预期“22条”措施,打好用好助企、扶企、惠企、强企政策“组合拳”。
  同时,开州高新区不断压缩审批时限,将各个办理环节所需时间精确到0.5个工作日,最大限度压减企业办事时间。审批流程实行“并联推进”“容缺办理”等方式,50亩以下一般工业购地项目,从项目投资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最多不超过32天,全力助推企业“拿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盘活存量,换取增量。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有序推动重组转型,全面出清停产歇业企业及无业务、无贡献、无发展前景的“三无企业”。全力盘活存量资产,全面摸排园区开发区公共资产和债务,编制出台资产盘活方案。梳理盘点企业股权、房产等具有较好收益的优质资产,通过挂网出售固定资产、出租闲置厂房、出让股权及经营权等方式,切实做到“闲置变量”变“优质增量”。
  整体布局更完善
  蓄势聚力谱新篇

  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全面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优化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制定出台“1234”制造业产业链图谱,迭代细分重点产业链条,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招大引强,创新建立“654321”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以大招商促进大工业引领大发展。狠抓产业链群培育,融群入链、聚链成群,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企业加速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逐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开州高新区还健全完善评价机制,推动亩均效益提升。深化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准入标准、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提升企业亩均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构建、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存量土地处置绩效、亩均效益挂钩机制。
  据了解,开州高新区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已累计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1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企业205家。
  近年来,开州高新区先后获批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单位、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园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