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烟雨长坪
■ 彭春生
  重庆开州,每年阳历五六月份,是多雨的季节。2023年5月,受组织的委派,我来到和谦镇长坪村,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
  6月的一天,因为下雨的缘故,我没有外出,坐在办公桌前整理一些资料。一抬头,透过眼前的窗户,便望见了对面的山。从这个角度看,只觉得整座山沉浸在雨里,湿润地装在我窗里。一阵强风刮过,一片白色的水雾掠过山林,像轻纱给山上的草木洗脸。我起身来到窗前的阳台上,静静地欣赏山的雄浑、感受雨的轻盈,品味山水的味道。
  对面的山,不算太高,但是绵延不绝。顺着这个山谷望过去,又是另一座山,让人不免有“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之感。山上草木葱茏,完全把山裹上了多层厚厚的绿色,那儿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庄稼、灌木、乔木。听村民说,正对面的山属于双河村,左前方的山属于金山村。不管是正面还是左前方,都通向了紫水乡的龙头嘴森林公园,也就是和谦镇文胜桥到龙头嘴森林公园旅游公路的终点。当然,从那头算起,也可以说是起点。这条路,从文胜桥出发,蜿蜒而上,相继经过文圣村、长坪村,恰好从房前通过。
  山脚下,是一条河沟,山上的雨水汇集于此,奔腾而下,发出哗哗的响声。再近些,便是河沟这边的一坡庄稼地,玉米亭亭玉立,南瓜藤肆意延伸、辣椒花微露小口......它们在雨水滋润下,显得更加苍翠欲滴、生机勃勃。
  雨越下越大,不仅对面的山笼罩在一片雨雾中,近处的树木、房屋也逐渐朦胧起来。我所在的长坪村村委会旁边,是以前国营四川开县煤矿厂区所在地,当地人俗称的“一煤厂”。这个时候,厂区内的电影院、家属楼、发电厂、子弟学校,因为雨雾的笼罩,只能看见黑乎乎的一团。
  乌云散去,一道彩虹横跨空中,像一座七彩桥,云朵悠悠地飘着,太阳拨开了雪白的屏障,一下子蹦了出来,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鸟儿掸掸羽毛上的水珠,在半空中翱翔,或是飞到电线上歌唱,就像五线谱中的音符,歌声嘹亮而又宛转,非常美丽动听。草叶上汇聚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反射着阳光,闪亮夺目,当它落下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首节奏欢快的乐曲。
  对面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汽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那雾,是白色的,感觉轻飘飘的,不断向上蒸腾,仿佛农人焚烧草木灰形成的烟雾。那树,是青葱欲滴的,仿佛是一条绿毯子将山峦完全包裹起来了。
  趁着雨过天晴、天色未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乡间的小路上散步。我在附近村民的邀请下,信步来到“一煤厂”旧厂房参观。雨后的小山村总是特别素净,连砖缝中的苔藓也嫩得可爱。清新而又好闻的泥土和草木气息,连日阴雨浸渍出的老房子的霉味不时透入鼻中。谁家小院里飘来的花香让人神清气爽,循香而动,发现香味来自以前荒废了的旧电影院,那儿正怒放着黄色的丝瓜花、南瓜花,白色的辣椒花......薄荷的香气是淡淡的,而月季、栀子花的香气则要浓郁得多——这些都被雨丝梳理得十分熨帖。站在村委会屋顶上的篮球场往下看,是一座两层的四合院式的房子,那是国营四川省开县煤矿厂部所在地。因为煤矿关闭、人员撤离,厂部年久失修,现已变得残破不堪了。屋顶的青瓦残破不全,有的地方雨水可以倾泻而下。斑驳的白墙上零星地长着青苔,青灰色的瓦檐上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在风中摇曳,给人一种古朴的沧桑感。
  据村里的老人说,“一煤厂”从解放前就在开采,2014年响应国家号召而关闭,一共开采了70多年。鼎盛时期,拥有职工数千人。来这里上班的,不仅有长坪村的村民,还有周边村、周边乡镇的人们。职工连同家属,每天需要消耗10头猪。那时候,矿区修建有两幢7层高的宿舍楼,一个电影院,一个煤矿子弟学校。煤矿子弟学校大门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为了给矿区供电,还在旁边修了个发电厂。曾几何时,在这个山谷中,留下了多少矿工们匆匆的步伐,响彻了多少矿车轰隆隆的金属撞击声。多少人在这里享受恋爱、结婚、生子的甜蜜时刻,经历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今的“一煤厂”,虽然已十分残破,但是通过宽大的会议主席台、粗壮的石柱,依然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繁华。
  如今的“一煤厂”旧址,时常有旅游公司的投资者前来考察。区政府领导也到了这里作专题调研。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通往龙头嘴森林公园旅游公路的建成,给“一煤厂”旧址转型发展带来了契机。
  6月的长坪,水稻尚在孕穗,辣椒还在开花。这个曾经分布着上百个大小煤矿,有着数千煤矿工人,日夜为国家建设输送“工业粮食”的地方。现在已是各种工程车来回穿梭、电力工人在进行农网改造......不时有飞鸟从树林飞出,欢呼着冲向天空,随即又落到对面山上的树冠上。已经拓宽的旅游公路上,不时有农用车、摩托车飞驰而过,用山乡的“土货”换来城市文明。
  绿树掩映藏乌金,乡村振兴谋新业。我怀着这样的憧憬,走家串户,汇聚起民心民智民力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开州区委宣传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