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和美乡村活力迸发
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青花椒基地。
工人在柑橘示范园施肥。
工人将青花椒搬到烘干灶上加工。
柑橘丰收场景。
工人在基地采摘青花椒。
今天的达州市达川区,中药材、粮油、蔬菜等现代农业园区梯次规划建设,为“天府粮仓”赋能助力;乌梅山、月亮湾、帝源生态农场等A级旅游景区打造,带来过亿农旅融合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变化的动力源于全面开花的产业。2023年,全区粮食产量54.92万吨,油料产量5.5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76万吨,肉类总产量9.42万吨。其中,达川区产业发展“主力军”之一的管村镇,近年来高标准规划500亩以上青花椒种植区域11个,连片发展青花椒2万亩,每年实现经济效益1800余万元,成功创建市级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建设13公里柑橘产业走廊,形成万亩柑橘产业示范基地;吸引业主投资发展青脆李种植、小龙虾养殖,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一个面积100余平方千米的丘区小镇何以迸发如此活力?近日,记者来到管村镇杨岩村和阳岭村,实地走访当地的柑橘产业及青花椒产业,解密小村镇的“致富经”。
柑橘改良传统产业获新生
6月5日,杨岩村村民唐道淑一早就背着兑好农药的喷雾器前往村里的高标准柑橘示范园。等地里露水稍干,她就背着药桶逐一为新长出的橘树枝丫喷药。这片柑橘示范园承载了全村人的希望,她干活格外用心。
杨岩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柑橘,耙耙柑、椪柑、血橙等品种都有,其中椪柑种植最多。40余年的柑橘种植历史,让杨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橘村”,重庆、甘肃、陕西等地的商户慕名而来,柑橘成了当地人的“致富果”。
随着各地农业产业迅速发展,传统的椪柑等品种不再具备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种改良势在必行。于是,有了这个高标准柑橘示范园。
2023年年初,达川区委、区政府高站位谋划了高标准柑橘示范园建设项目,将项目落地杨岩村,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园建设,并配套修建一座气调库用于储存新鲜柑橘。
这个消息,让杨岩村上下振奋不已。村里立即组织干部前往成都市考察学习,挑选最适合杨岩村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的柑橘新品种,最终选定了爱媛46号。“爱媛46号的产量高、品质和口感都很好,市场反响也不错,最重要的是适合杨岩村的气候条件……”杨岩村党支部书记刘军介绍说。
今年3月,村里着手打造高标准柑橘示范园,精选母体橘树实施新品种嫁接。“除了嫁接,我们还种植了10亩新品种幼苗。”刘军说,以嫁接方式改良的橘树,生长周期更短、挂果更快,“2025年示范园改良品种初次结果,保守估计能达到50至150斤/株的产量,预计2026年村集体收入将达50万元。”
刘军的信心来自示范园的科学规范建设。今年6月,高标准柑橘示范园将安装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设备,该设备可精细化、分区域对果树进行管护,按生长季节控制每株果树的土壤湿度、用药配比,实现水肥精准供给。“这种科学系统的管护方式不仅能保证果树的产量,还能节约人力、提高柑橘品质。”刘军说。
从嫁接之初到如今枝叶繁茂,少不了村里老专家工作室的助力。2023年,杨岩村邀请退休或在职农艺师、“土专家”何丕涛等7人组成老专家工作室,在不同生产季节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提供农业资讯。
“希望通过示范园建设,推动全村柑橘步入高端市场,实现更高收益。”刘军说,打造示范园的目的就是带动全村人一起改良柑橘品种。未来,还将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柑橘分级售卖,更好为农产品赋值。同时,杨岩村还将持续做大做强农旅融合,将柑橘产业与水库开发、采摘活动、欢乐跑、农家乐等结合在一起,开创农旅融合新局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青花椒林走出一条致富路
从管村场镇出发,驱车10余分钟就到了阳岭村。一下车,青花椒的椒香味扑鼻而来,蜿蜒的村道两边全是一人高的青花椒树。
现在正是青花椒采摘的旺季,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的工人顶着大太阳抢收青花椒。清理多余枝叶、装车运回、烘干……花椒是一种“娇气”的作物,采摘时的磕磕碰碰会影响花椒的成色,为此,农场负责人刘多益请了100余名工人前来采摘。
“淡季的时候每个月30余名工人就够了,采摘旺季工人就要多几倍。”据刘多益介绍,青花椒的采摘季从5月下旬便开始了,“我们农场主要销售鲜花椒和干花椒两种。鲜花椒利润高,采摘季在5月下旬;干花椒销售期长,利润相对较低,采摘时间也要晚一点。”刘多益估算,每年农场的鲜花椒销售量约为1万斤、干花椒销售量约为5万斤,年利润超100万元。
高利润也是刘多益种植青花椒的初衷。2016年以前,刘多益家还在种植李子,但是李子销售期短,极易受天气影响,而当时市场上花椒销售势头极好。合计之后,刘多益一家决定换种青花椒,后又成立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
如今,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共种植800亩青花椒,成为九岭片区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农场内还建有一间厂房,厂房设鲜花椒、干花椒制作区域。“未来,我们会探索青花椒深加工领域,开发花椒面、花椒酱等多种产品。”刘多益说,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10月,农场会对部分青花椒树进行改种,换种产量高且价格贵的无刺藤椒。
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的成功并非个例。目前,管村镇九岭片区共有青花椒种植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10余家,九岭青花椒园区成功创建为市级花椒现代农业园区。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
工人在柑橘示范园施肥。
工人将青花椒搬到烘干灶上加工。
柑橘丰收场景。
工人在基地采摘青花椒。
今天的达州市达川区,中药材、粮油、蔬菜等现代农业园区梯次规划建设,为“天府粮仓”赋能助力;乌梅山、月亮湾、帝源生态农场等A级旅游景区打造,带来过亿农旅融合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变化的动力源于全面开花的产业。2023年,全区粮食产量54.92万吨,油料产量5.5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76万吨,肉类总产量9.42万吨。其中,达川区产业发展“主力军”之一的管村镇,近年来高标准规划500亩以上青花椒种植区域11个,连片发展青花椒2万亩,每年实现经济效益1800余万元,成功创建市级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建设13公里柑橘产业走廊,形成万亩柑橘产业示范基地;吸引业主投资发展青脆李种植、小龙虾养殖,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一个面积100余平方千米的丘区小镇何以迸发如此活力?近日,记者来到管村镇杨岩村和阳岭村,实地走访当地的柑橘产业及青花椒产业,解密小村镇的“致富经”。
柑橘改良传统产业获新生
6月5日,杨岩村村民唐道淑一早就背着兑好农药的喷雾器前往村里的高标准柑橘示范园。等地里露水稍干,她就背着药桶逐一为新长出的橘树枝丫喷药。这片柑橘示范园承载了全村人的希望,她干活格外用心。
杨岩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柑橘,耙耙柑、椪柑、血橙等品种都有,其中椪柑种植最多。40余年的柑橘种植历史,让杨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橘村”,重庆、甘肃、陕西等地的商户慕名而来,柑橘成了当地人的“致富果”。
随着各地农业产业迅速发展,传统的椪柑等品种不再具备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种改良势在必行。于是,有了这个高标准柑橘示范园。
2023年年初,达川区委、区政府高站位谋划了高标准柑橘示范园建设项目,将项目落地杨岩村,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园建设,并配套修建一座气调库用于储存新鲜柑橘。
这个消息,让杨岩村上下振奋不已。村里立即组织干部前往成都市考察学习,挑选最适合杨岩村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的柑橘新品种,最终选定了爱媛46号。“爱媛46号的产量高、品质和口感都很好,市场反响也不错,最重要的是适合杨岩村的气候条件……”杨岩村党支部书记刘军介绍说。
今年3月,村里着手打造高标准柑橘示范园,精选母体橘树实施新品种嫁接。“除了嫁接,我们还种植了10亩新品种幼苗。”刘军说,以嫁接方式改良的橘树,生长周期更短、挂果更快,“2025年示范园改良品种初次结果,保守估计能达到50至150斤/株的产量,预计2026年村集体收入将达50万元。”
刘军的信心来自示范园的科学规范建设。今年6月,高标准柑橘示范园将安装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设备,该设备可精细化、分区域对果树进行管护,按生长季节控制每株果树的土壤湿度、用药配比,实现水肥精准供给。“这种科学系统的管护方式不仅能保证果树的产量,还能节约人力、提高柑橘品质。”刘军说。
从嫁接之初到如今枝叶繁茂,少不了村里老专家工作室的助力。2023年,杨岩村邀请退休或在职农艺师、“土专家”何丕涛等7人组成老专家工作室,在不同生产季节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提供农业资讯。
“希望通过示范园建设,推动全村柑橘步入高端市场,实现更高收益。”刘军说,打造示范园的目的就是带动全村人一起改良柑橘品种。未来,还将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柑橘分级售卖,更好为农产品赋值。同时,杨岩村还将持续做大做强农旅融合,将柑橘产业与水库开发、采摘活动、欢乐跑、农家乐等结合在一起,开创农旅融合新局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青花椒林走出一条致富路
从管村场镇出发,驱车10余分钟就到了阳岭村。一下车,青花椒的椒香味扑鼻而来,蜿蜒的村道两边全是一人高的青花椒树。
现在正是青花椒采摘的旺季,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的工人顶着大太阳抢收青花椒。清理多余枝叶、装车运回、烘干……花椒是一种“娇气”的作物,采摘时的磕磕碰碰会影响花椒的成色,为此,农场负责人刘多益请了100余名工人前来采摘。
“淡季的时候每个月30余名工人就够了,采摘旺季工人就要多几倍。”据刘多益介绍,青花椒的采摘季从5月下旬便开始了,“我们农场主要销售鲜花椒和干花椒两种。鲜花椒利润高,采摘季在5月下旬;干花椒销售期长,利润相对较低,采摘时间也要晚一点。”刘多益估算,每年农场的鲜花椒销售量约为1万斤、干花椒销售量约为5万斤,年利润超100万元。
高利润也是刘多益种植青花椒的初衷。2016年以前,刘多益家还在种植李子,但是李子销售期短,极易受天气影响,而当时市场上花椒销售势头极好。合计之后,刘多益一家决定换种青花椒,后又成立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
如今,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共种植800亩青花椒,成为九岭片区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农场内还建有一间厂房,厂房设鲜花椒、干花椒制作区域。“未来,我们会探索青花椒深加工领域,开发花椒面、花椒酱等多种产品。”刘多益说,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10月,农场会对部分青花椒树进行改种,换种产量高且价格贵的无刺藤椒。
达川区瓦扎寨家庭农场的成功并非个例。目前,管村镇九岭片区共有青花椒种植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10余家,九岭青花椒园区成功创建为市级花椒现代农业园区。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