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项目首批雏雉破壳而出
目前已有3对白冠长尾雉开始自然孵化
科研人员在给雉蛋编号。

科研人员在测量雉蛋大小。

雏雉即将破壳而出。

白冠长尾雉在繁育笼舍内活动。

科研人员为雏雉称重。

科研人员为雏雉准备食物。

雏雉正在觅食。

白冠长尾雉正在孵蛋。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基地。

  6月25日,记者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基地了解到,经过20多天的孵化,基地首批41只雏雉破壳而出。
  去年11月,西南地区首个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基地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投用,来自重庆动物园的10对白冠长尾雉经受住了保护区冬季零下21℃的极寒天气考验,目前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半野化环境。
  从今年4月开始,10对白冠长尾雉进入首个繁殖期,累计产蛋220枚。目前,基地利用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两种方式,对产下的雉蛋进行分批孵化。在人工孵化的122枚雉蛋中,受精卵有58枚,受精率超过50%。经过20多天的孵化,出壳41只雏雉,出壳率超过70%。
  更让科研人员感到欣喜的是,随着基地气温回暖,已经有3对白冠长尾雉开始自然孵化,预计很快就会迎来第一只自然孵化的白冠长尾雉。这是实现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自然繁殖及种群扩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目前,科研人员为孵化出的雏雉建造了训练笼舍,模仿自然环境进行野化训练,达到野放条件后放归自然,逐步恢复其野外种群数量,实现自然繁殖及种群扩展,保护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据介绍,白冠长尾雉是我国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我国“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之一。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是白冠长尾雉的原始栖息地之一,保护区内广袤的亚高山草甸、灌木丛和森林非常适合白冠长尾雉生活。保护区与重庆动物园共同实施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项目,是重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回归模式的新探索,开创了重庆市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外再引入的先河,试验成功后将为重庆市珍稀濒危雉类野化放归提供典型示范,成为重庆市野生动物保护标志性事件。
  (记者 王晓宇 陈永松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