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交出生态文明建设高分报表
守住“生态美”建好“绿家园”
   K美丽开州
  本报记者 喻建国
  汉丰湖畔黄鹂翩飞鸣翠柳,铁峰山上松涛阵阵风唱歌,雪宝山脚云蒸霞蔚碧水漾……六月的帅乡大地风光如画,呈现出一派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美大气的开州风光,是我区夯实绿色本底、创建生态品牌绘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近年来,我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高标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今天的三江三里,借助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奏,唱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时代之歌。2023年,全区GDP达687亿元,经济增速达6.7%,现代化新开州气象万千、前程似锦。
  打赢“三大保卫战”
  蓝天白云,碧水如镜,一群白鹭贴水飞行。摄影师王晓宇按下快门,定格美好的瞬间。“只要天气好,我就会来到汉丰湖拍照,见证她的成长与惊艳。”王晓宇说。
  汉丰湖缘何成为众多摄影师的“打卡地”?这是我区打好“三大保卫战”,扮美扮靓“西部西湖”引来的“曝光度”与“回头率”。
  近年来,我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成功将汉丰湖打造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2023年,出境国控断面水质有11个月达Ⅱ类。
  “我们突出抓好交通、扬尘、工业、生活四大污染源头防治和污染天气预警应对,持续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5天以上,位列全市前茅。
  立足“变废为宝”,建设“无废城市”。我区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每年10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实现全焚烧、零填埋,全区40个村级农膜回收点回收废弃农膜达97%。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293个。邮政网店推行绿色瘦身胶带,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4%。
  “这里曾是一片‘混凝土山’和‘水泥森林’,现在却变成了‘绿色碳谷’和‘森林氧吧’。”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当地人张文斌遇到游客,总喜欢用“今非昔比”诉说公园的变化。
  铁峰山“生态美人”的霸气归来,得益于我区狠抓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妙笔生花”。
  近年来,我区着力攻坚巩固铁峰山违建问题整改成效,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州区域违建问题从“负面清单”变为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整治实践”入选重庆市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典型案例。
   筑牢重要生态屏障
  中华秋沙鸭到汉丰湖筑巢安家,崖柏已移栽到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这一来一去之间,彰显了我区筑牢筑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区严管生态空间,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坚决执行“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和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管控要求,划定生态红线1067.32平方公里,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镇建设等提供依据。强化保护修复,“绿盾”行动整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91个、整治完成率达97.8%。
  “5年时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440.57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77.4公顷。实施营造林16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6.4%。”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马云林场一体化造林护绿成效显著,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林场”等荣誉称号。
  在开州,汉丰湖消落区的保护利用堪称生态建设的“教科书”。通过实施林泽工程、基塘工程、鸟类生境重建工程、多带多功能生态缓冲系统工程等“四大”保护利用工程,相关研究与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汉丰湖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2022年亚太地区景观设计奖卓越奖,汉丰湖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入选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
  一泓清水,是生态之源,也是生命之源。我区致力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科学划定8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75万公顷,有效保护了中华秋沙鸭、崖柏等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提速绿色低碳发展
  开州作为“中国春橙之都”,“开县春橙”品牌价值已跃升至52亿元。从名不见经传到一举成名天下知,是绿色发展让春橙这颗好果子穿过了“深巷子”。
  近年来,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130多万亩、产值突破100亿元。认定全国“名特优新”“两品一标”产品158个,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区。寿光蔬菜“东产西移”在川渝首家落地,开州产“寿光菜”、大进生态茶叶、关面木香等标志性产品“含绿量”“含金量”成色更足。
  好产品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与自然的拥抱孕育。我区依托“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成国家和市级“绿色工厂”5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居“两群”第一。开州高新区获批市级高新区、全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1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88亿元。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3.9:38.3:47.8。
  点“绿”成金,促成“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全区围绕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做亮红蓝绿金“四色”旅游品牌,围绕250万平方米滨湖公园和46公里滨湖智慧赛道,举办汉丰湖马拉松赛、桨板挑战赛等特色赛事,年接待游客16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3.72亿元,环湖夜经济消费规模达85亿元。
  描绘城乡大美风光
  “山清水秀、山美水美,开州是我见到的最美城市。”今年“五一”期间,外地游客袁女士第一次来到开州,连连赞叹。
  城乡共美共富,一直是开州着力擦亮的生态名片。截至目前,我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8.76%;治理美化坡坎崖2.3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5%;建成海绵城市14.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30%以上;创建绿色生态小区6个,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超过75%;40多公里滨湖岸线串点成景,“一心两带多组团”的山水公园城市风光旖旎、近悦远来。
  全区乡村累计建成一、二级雨污管网1200多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45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7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3万吨,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实现乡镇全覆盖。创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76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2%。完成264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任务,治理农村黑臭水体7条。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23个,建成国家级绿色示范村37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4个。
  站在新起点,开州不断追求“绿”,不断创造“绿”,不断放大“绿”,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绿色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