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点燃一缕烛光 照亮孩子前行
——记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谢郡
    谢郡为学生讲解习题。

  K 教育时空
  本报记者 邓青春 文/图
  三尺讲台上,他坚持要对得起学校的重托、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期待,辛勤耕耘、繁育桃李。
  党务工作中,他坚守初心不动摇,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党组织交托的每一项任务,投入热忱、创优创新,耕耘出累累硕果。
  18年来,他始终如一、乐此不疲,用初心、爱心、匠心放飞希望、奉献热爱。他就是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谢郡。
  一颗初心守望乡村
  关面乡距开州城区80多公里,境内山高谷深、重峦叠翠,绵延的大山挡住了外面的世界,也挡住了山里孩子的出路。
  谢郡是土生土长的关面人,2006年8月,他从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今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向往,进入姚程村校工作。
  “那里的学生需要我,条件再苦我也要去。”谢郡说,从关面场镇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行,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姚程村校。
  刚一到校,映入眼帘的破败环境,就让谢郡心里凉了半截。陈旧的砖瓦房教室多处出现漏雨,晚上如厕需要打着手电筒到几十米外的公厕。全校200多名学生,仅有5名老师,许多老师来到这里后,都想尽办法离开。
  “生命在于运动,得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把校园变成‘乐园’。”谢郡看到学校每天的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他建议学校增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谢郡还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学校的情况,请求改善基础设施。很快,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争取到乡财政6000多元的资金支持,添置了音响设备,为学生们做课间操、听校园广播等提供了条件。
  “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他们热爱家乡文化。”谢郡说,关面乡木香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他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带领学生认识木香的种植过程。
  谢郡还通过晒萝卜、挖洋芋等活动,让学生享受劳动乐趣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学生们纷纷表示,很喜欢带着他们看世界的谢老师,他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梦想,更给予了大家触摸梦想的机会。
  一片爱心点燃希望
  “有的学生不方便来学校,那我就把课堂搬进他们家里。”谢郡说,在上学的路上,他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孩子。
  从姚程村校到关面乡中心小学,再到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十几年来,谢郡每月定期带着教具箱主动“送教上门”,把课堂搬进特殊儿童家中。
  小朱(化名)患有二级智力障碍,是谢郡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时间最长的学生。刚见到小朱时,他不认字,也不会写字,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都不具备。
  看到这些情况,谢郡心疼不已,每月定期到小朱家教认字、算术,还教他唱歌、认识人民币。
  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知识,谢郡却教得格外认真。经过两年教导,小朱不仅能读课文、做简单的算术题,还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让谢郡和小朱的家人欣慰不已。
  “谢老师,您调到哪里工作了?身体还好吧,工作是否顺利?”2023年6月,在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的谢郡,收到关面乡残疾儿童小钟(化名)发来的信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小钟,谢老师现在在大德镇工作,一切都好。谢谢您的关心和问候,以后有时间我一定回去看你,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回完信息后,谢郡有些泪眼模糊。
  “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谈起送教工作,谢郡感触颇深。他说,“送教上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爱心和耐心。
  追逐梦想的途中,爱是给学生最好的赋能。谢郡发现,许多家长会忽略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更是缺乏关心、关爱。
  为了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谢郡坚持每天和学生、家长联系交流。这些年,他通过聊天谈心和真情陪伴,让很多学生从缺乏关爱的阴霾中走出来。
  一生匠心钻研教育
  从姚程村校到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从一线教师到学校党务工作者,谢郡坚持扎根乡村、守望教育的初心没有变。
  在关面乡中心小学,谢郡从事的是高年级段数学教学,并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他坚持创新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作为数学教研组组长,谢郡除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带领各位数学老师认真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规划数学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教育科研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简报被区教育城域网采用,多次荣获国家、市、区等级奖。
  2021年8月,谢郡被调到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工作,2023年3月任该校党支部副书记,除了负责学校党务工作,还肩负着该校五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呵护和引导栽培。”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谢郡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他除了严格自律、端正己身,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外,还非常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在教学工作中,谢郡总是心中装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每一节课他都会反复研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2022年1月,他撰写的实践课例获市级三等奖;他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坚守乡村,像烛火一样为孩子点亮前行的道路,是谢郡不变的教育初心。在他看来,乡村教育的意义不是让学生逃离土生土长的故土,而是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汲取社会的养分,反哺养育过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