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润民心 和美乡村展新颜
红旗村新貌。(本报资料图片)
大进巴渠生态茶园云雾缭绕、满目新绿。 通讯员李平摄/视觉开州
K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谢国邦 通讯员 余楷
悠悠茶韵漫山乡,以“茶”促治乡村美。近年来,大进镇红旗村坚持党建统领,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将乡村治理与茶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探索说、议、解、评的基层治理“四事工作法”,推动形成群众主体、联动协调、闭环高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敞开心扉“说”心事
喝一杯巴渠红茶,围桌畅说乡情话,让群众把需求讲出来。
近年来,红旗村建立茶室说事制度,让村民在茶香氤氲之间把心敞开、把话说开,既说平凡常事、点滴小事,又说个人心事、家庭难事,还说身边要事、民众念事、未来愿事、发展盼事。
“我们建立了五种说事制度,与群众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真换真。”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说,这五种说事制度分别是:常态说,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在农闲期间常态开放说事场所,村民随到随说、常有常说;预约说,村民结合自身事项内容和空闲时间,从工作人员中自主选择负责人员或熟悉情况的人员,自主预约说事时间;定期说,将每月的5日、15日、25号日定为“群众说事日”,落实网格员、村干部、人大代表等专人值班接待,面对面倾听民意;线上说,建立“村民说事群”,拓展村民说事网上渠道,打破时空限制,灵活说事时间,让村民说事更高效;网格说,发挥网格前哨作用,村民联系网格员反映事项,网格员将事项上报基层智治平台处理。
“现在村里有了说事场所,大家农闲了聚在一起喝杯茶,说一说家常、唠一唠村事、话一话感想,有什么意见和诉求直接提出来,村里有专人跟踪办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村民谭孝模说。
据了解,自说事制度落实以来,红旗村累计调解群众纠纷200余件,收集群众意见40余条,办理诉求50余个,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了村民心坎上,村级事务的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群策群力“议”村事
喝一杯巴渠绿茶,议事为民谋幸福,同心协力把发展“对策”找出来。
茶产业是红旗村的主导产业,然而最初在发动村民种植茶叶时,大家普遍抱有观望情绪,几番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多次商讨都不欢而散。
对此,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代表、茶商、专家学者、乡贤等召开产业发展议事会,大家围绕资源和政策优势、市场前景等展开讨论,氛围热烈而有序,最终确定了发展茶产业的路子。
“以前搞产业都是随大流,现在村里召开了议事会,我们真正参与了村务决策,自然要全力支持村里种茶。”红旗村老党员李忠顺说,他已经成为村里承包茶园的“示范户”。
据了解,红旗村不断优化议事流程、丰富议事形式、提高议事效率,通过网格找题、村民报题、党员点题、入户采题、代表收题等方式,收集归纳村民关心关注事项,确定协商议题,采取“村民代表议”“党员代表议”“当事群众议”“乡贤能人议”等形式,制定具体议事方案。
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负责召集村民议事,村民围绕社会时事、民生热点、公益事业、自治管理、发展规划等主题开展讨论,抒发观点、发表意见,形成公认的议事结果。据统计,该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人数上升30%,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多方协调“解”民事
喝一杯巴渠白茶,多方参与齐动员,公开公正解民忧。
红旗村融合“三事分流”工作机制,让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围坐在茶桌边,用大白话把问题讲透彻、把原因讲明白、把措施讲清楚,努力实现村民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之前申请了低保,村里已经讨论通过了,但不知道办理流程,所以来咨询一下。”村民李宗恒来到解事厅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您老先请坐,我来给您慢慢讲。”负责民政事务的村干部一边给李宗恒倒茶,一边拿出政策明白卡为他讲解。“请您把这些证件和资料提供一下,剩下的交给我们办。”喝杯茶的功夫,村干部把政策讲明白了,把李宗恒的问题解决了。
红旗村把群众事项细分为村民自治类、矛盾纠纷类、政策保障类、上级支持类、未来规划类等类别,因类施策进行解决。村民自治类事项,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激发村民主观能动性;矛盾纠纷类事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当事双方协商解决;政策保障类事项,由村干部为村民详细解读相关政策,指导完善相关资料;上级支持类事项,村级层面无法单独处理的,由镇党委政府牵头,聚合多方力量资源进行解决;未来规划类事项,因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当期无法解决的,将相关事项纳入远景目标。
村民、自治组织、党支部、上级党委政府、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红旗村干部工作的方法更多了、底气更足了,为民解事的效率更高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
齐聚一堂“评”大事
悠悠茶香,古韵悠长。好的经验和举措,应当由村民来评判。
近年来,红旗村不断完善村民满意度评价机制,让大家通过单一事项回访评、集体事项民主评、全年事项综合评等方式对村级事务办理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总结工作成果,不断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单一事项回访评,即通过即办即评、电话沟通、上门回访等方式,对村民个人事项的办理情况及时跟踪问效;集体事项民主评,即召开代表座谈会议讨论集体事项,与会代表无记名测评打分,测评结果当场通报;全年事项综合评,即将“四事”测评与党支部承诺践诺测评相结合,在年终述职大会上通报全年“四事工作法”开展情况,实现村民评价常态化。近年来,红旗村村民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已达到93.4%。
“我们用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解事成效,村民带着问题找干部,干部揣着结果找村民,干部群众实现了‘双向奔赴’。”驻村干部徐天伟说。
乡村治,天下安。红旗村从村民饮茶品茶的习俗入手,通过“四事工作法”,让民情在茶水中掌握、良策在茶水中形成、矛盾在茶水中化解,充分激发了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红旗模式”。
大进巴渠生态茶园云雾缭绕、满目新绿。 通讯员李平摄/视觉开州
K抓落实赛实绩
本报记者 谢国邦 通讯员 余楷
悠悠茶韵漫山乡,以“茶”促治乡村美。近年来,大进镇红旗村坚持党建统领,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将乡村治理与茶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探索说、议、解、评的基层治理“四事工作法”,推动形成群众主体、联动协调、闭环高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敞开心扉“说”心事
喝一杯巴渠红茶,围桌畅说乡情话,让群众把需求讲出来。
近年来,红旗村建立茶室说事制度,让村民在茶香氤氲之间把心敞开、把话说开,既说平凡常事、点滴小事,又说个人心事、家庭难事,还说身边要事、民众念事、未来愿事、发展盼事。
“我们建立了五种说事制度,与群众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真换真。”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说,这五种说事制度分别是:常态说,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在农闲期间常态开放说事场所,村民随到随说、常有常说;预约说,村民结合自身事项内容和空闲时间,从工作人员中自主选择负责人员或熟悉情况的人员,自主预约说事时间;定期说,将每月的5日、15日、25号日定为“群众说事日”,落实网格员、村干部、人大代表等专人值班接待,面对面倾听民意;线上说,建立“村民说事群”,拓展村民说事网上渠道,打破时空限制,灵活说事时间,让村民说事更高效;网格说,发挥网格前哨作用,村民联系网格员反映事项,网格员将事项上报基层智治平台处理。
“现在村里有了说事场所,大家农闲了聚在一起喝杯茶,说一说家常、唠一唠村事、话一话感想,有什么意见和诉求直接提出来,村里有专人跟踪办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村民谭孝模说。
据了解,自说事制度落实以来,红旗村累计调解群众纠纷200余件,收集群众意见40余条,办理诉求50余个,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了村民心坎上,村级事务的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群策群力“议”村事
喝一杯巴渠绿茶,议事为民谋幸福,同心协力把发展“对策”找出来。
茶产业是红旗村的主导产业,然而最初在发动村民种植茶叶时,大家普遍抱有观望情绪,几番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多次商讨都不欢而散。
对此,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代表、茶商、专家学者、乡贤等召开产业发展议事会,大家围绕资源和政策优势、市场前景等展开讨论,氛围热烈而有序,最终确定了发展茶产业的路子。
“以前搞产业都是随大流,现在村里召开了议事会,我们真正参与了村务决策,自然要全力支持村里种茶。”红旗村老党员李忠顺说,他已经成为村里承包茶园的“示范户”。
据了解,红旗村不断优化议事流程、丰富议事形式、提高议事效率,通过网格找题、村民报题、党员点题、入户采题、代表收题等方式,收集归纳村民关心关注事项,确定协商议题,采取“村民代表议”“党员代表议”“当事群众议”“乡贤能人议”等形式,制定具体议事方案。
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负责召集村民议事,村民围绕社会时事、民生热点、公益事业、自治管理、发展规划等主题开展讨论,抒发观点、发表意见,形成公认的议事结果。据统计,该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人数上升30%,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多方协调“解”民事
喝一杯巴渠白茶,多方参与齐动员,公开公正解民忧。
红旗村融合“三事分流”工作机制,让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围坐在茶桌边,用大白话把问题讲透彻、把原因讲明白、把措施讲清楚,努力实现村民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之前申请了低保,村里已经讨论通过了,但不知道办理流程,所以来咨询一下。”村民李宗恒来到解事厅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您老先请坐,我来给您慢慢讲。”负责民政事务的村干部一边给李宗恒倒茶,一边拿出政策明白卡为他讲解。“请您把这些证件和资料提供一下,剩下的交给我们办。”喝杯茶的功夫,村干部把政策讲明白了,把李宗恒的问题解决了。
红旗村把群众事项细分为村民自治类、矛盾纠纷类、政策保障类、上级支持类、未来规划类等类别,因类施策进行解决。村民自治类事项,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激发村民主观能动性;矛盾纠纷类事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当事双方协商解决;政策保障类事项,由村干部为村民详细解读相关政策,指导完善相关资料;上级支持类事项,村级层面无法单独处理的,由镇党委政府牵头,聚合多方力量资源进行解决;未来规划类事项,因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当期无法解决的,将相关事项纳入远景目标。
村民、自治组织、党支部、上级党委政府、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红旗村干部工作的方法更多了、底气更足了,为民解事的效率更高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
齐聚一堂“评”大事
悠悠茶香,古韵悠长。好的经验和举措,应当由村民来评判。
近年来,红旗村不断完善村民满意度评价机制,让大家通过单一事项回访评、集体事项民主评、全年事项综合评等方式对村级事务办理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总结工作成果,不断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单一事项回访评,即通过即办即评、电话沟通、上门回访等方式,对村民个人事项的办理情况及时跟踪问效;集体事项民主评,即召开代表座谈会议讨论集体事项,与会代表无记名测评打分,测评结果当场通报;全年事项综合评,即将“四事”测评与党支部承诺践诺测评相结合,在年终述职大会上通报全年“四事工作法”开展情况,实现村民评价常态化。近年来,红旗村村民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已达到93.4%。
“我们用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解事成效,村民带着问题找干部,干部揣着结果找村民,干部群众实现了‘双向奔赴’。”驻村干部徐天伟说。
乡村治,天下安。红旗村从村民饮茶品茶的习俗入手,通过“四事工作法”,让民情在茶水中掌握、良策在茶水中形成、矛盾在茶水中化解,充分激发了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红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