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编织“幸福图”
太和村驻村干部接待来访群众。
K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程超文/图
近年来,巫山镇太和村通过党建引领抓乡村治理,开展“院落制”环境卫生整治,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促进邻里和谐,乡村宜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2023年,巫山镇太和村获评“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环境优美邻里和
6月14日,记者一走进太和村,就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河道两岸绿树茵茵,一派乡村好风光。
“无论是村民房前屋后,还是路边河边乱堆放、乱扔垃圾现象都没有了,环境变美了。”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陈友祥说。
近年来,太和村推行“院落制”,把全村划分为17个院落,每个院落有一个院落长,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评出最清洁户、清洁户等,并给予积分奖励。
“积分可以兑现米、面、油、洗衣粉等奖励,大家的积极性很高。”陈友祥说,太和村还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将村庄清洁活动、“美丽庭院”创建、垃圾分类、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等内容纳入积分制,利用积分兑换日用品,大大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环境卫生搞好了,心情也舒畅一些。”61岁的村民王代学说。
产业兴旺村民富
太和村花椒基地30万株花椒树覆盖了山脉,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绸带,郁郁葱葱的花椒树挂满了花椒,微风吹过,椒香四溢,乡村振兴的“椒”香画卷正徐徐展开。
“再过10多天,这些花椒就到了采收季节。”陈友祥说,花椒基地共有500亩,是由种植大户汪立冬于2022年种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5%,今年是丰产挂果的第一年,大家十分期待丰收的到来。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为村民带来了务工机会,村民在花椒基地打工,一天收入100元至150元不等,部分村民还有土地租金收入。
“村里1000亩柚子,是2016年发展的,去年我们又对200亩柚子品种进行了高换,嫁接的新品种是‘阳光一号’。”陈友祥说,新品种柚子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价格更高。
近年来,太和村本着“栽在谁家田里谁受益”的原则,将1000亩柚子树分配给村民自行管护,柚子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去年卖柚子挣了1000多元,今年我要好好管护,多结一点果,赚更多钱。”村民蒋立珍说。
乡风文明人淳朴
“有了红白理事会,我们村的红白喜事有人管了。不办无事酒,大家都轻松。”村民唐学立说。
以前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后来,太和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形成“村支‘两委’+红白理事会+农户”自治管理模式,聚焦村民需求,改变办酒陋习,让村民满意。
“乡风文明往往与宜居宜业相辅相成,人更文明了、村更和谐了,和美乡村的建设才能找到落脚点。”陈友祥说。
太和村让院落长和村支“两委”一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前几天,村民蒋某不同意将电线杆“栽”在自家门口旁,阻挠电力公司施工。了解情况后,院落长和村干部两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蒋某才同意施工。
“村民每年都要开展评比孝心好儿媳活动,村民戴孝桃丈夫、儿子都在外务工,她一人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90多岁的公公,她的孝心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我们在全村宣传,引导村民向她学习。”陈友祥说。
太和村还开展广场舞、合唱、乒乓球、篮球、象棋、拔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以运动健身、培养文艺特长的形式度过闲暇时光。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太和村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村民的务实举措,汇聚起全民参与的社会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K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程超文/图
近年来,巫山镇太和村通过党建引领抓乡村治理,开展“院落制”环境卫生整治,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促进邻里和谐,乡村宜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2023年,巫山镇太和村获评“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环境优美邻里和
6月14日,记者一走进太和村,就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河道两岸绿树茵茵,一派乡村好风光。
“无论是村民房前屋后,还是路边河边乱堆放、乱扔垃圾现象都没有了,环境变美了。”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陈友祥说。
近年来,太和村推行“院落制”,把全村划分为17个院落,每个院落有一个院落长,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评出最清洁户、清洁户等,并给予积分奖励。
“积分可以兑现米、面、油、洗衣粉等奖励,大家的积极性很高。”陈友祥说,太和村还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将村庄清洁活动、“美丽庭院”创建、垃圾分类、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等内容纳入积分制,利用积分兑换日用品,大大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环境卫生搞好了,心情也舒畅一些。”61岁的村民王代学说。
产业兴旺村民富
太和村花椒基地30万株花椒树覆盖了山脉,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绸带,郁郁葱葱的花椒树挂满了花椒,微风吹过,椒香四溢,乡村振兴的“椒”香画卷正徐徐展开。
“再过10多天,这些花椒就到了采收季节。”陈友祥说,花椒基地共有500亩,是由种植大户汪立冬于2022年种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5%,今年是丰产挂果的第一年,大家十分期待丰收的到来。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为村民带来了务工机会,村民在花椒基地打工,一天收入100元至150元不等,部分村民还有土地租金收入。
“村里1000亩柚子,是2016年发展的,去年我们又对200亩柚子品种进行了高换,嫁接的新品种是‘阳光一号’。”陈友祥说,新品种柚子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价格更高。
近年来,太和村本着“栽在谁家田里谁受益”的原则,将1000亩柚子树分配给村民自行管护,柚子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去年卖柚子挣了1000多元,今年我要好好管护,多结一点果,赚更多钱。”村民蒋立珍说。
乡风文明人淳朴
“有了红白理事会,我们村的红白喜事有人管了。不办无事酒,大家都轻松。”村民唐学立说。
以前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后来,太和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形成“村支‘两委’+红白理事会+农户”自治管理模式,聚焦村民需求,改变办酒陋习,让村民满意。
“乡风文明往往与宜居宜业相辅相成,人更文明了、村更和谐了,和美乡村的建设才能找到落脚点。”陈友祥说。
太和村让院落长和村支“两委”一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前几天,村民蒋某不同意将电线杆“栽”在自家门口旁,阻挠电力公司施工。了解情况后,院落长和村干部两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蒋某才同意施工。
“村民每年都要开展评比孝心好儿媳活动,村民戴孝桃丈夫、儿子都在外务工,她一人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90多岁的公公,她的孝心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我们在全村宣传,引导村民向她学习。”陈友祥说。
太和村还开展广场舞、合唱、乒乓球、篮球、象棋、拔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以运动健身、培养文艺特长的形式度过闲暇时光。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太和村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村民的务实举措,汇聚起全民参与的社会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