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帅乡
汉丰湖风光。记者陈永松摄/视觉开州
K外媒看开州
4月的重庆,春意盎然、阳光明媚。4月15日,我们向渝东北地区的丛山峻岭行进,来到大巴山南麓的重庆市开州区采访。
开州区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素有“帅乡”之美誉。早年,刘伯承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时,彼时的开县(今开州区)绝大多数群众依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中。1949年12月,开县和平解放,迎来新生,经济社会发展由此步入正轨。如今,开州区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阔步前行。
15日中午,即将抵达开州城区时,我们首先看到一片广阔的湖面,这就是汉丰湖。城区的公园、道路、房屋,还有四周的青山绿树,都倒映在粼粼波光里。湖光山色相辉映,一座“湖畔帅乡”映入眼帘。
一座湖城的降与升
抵达开州城区时,骤雨初歇。
汉丰湖畔,一旁是湖光潋滟,一旁是车水马龙,一幅“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诗意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此行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汉丰湖畔的开州博物馆,只为读懂这座“湖城”。
“1800多年前,汉昭烈帝刘备为开县赐名‘汉丰’,开州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独立的建制。彼时,只有汉丰县而无汉丰湖。”开州博物馆馆长王永威介绍。
2007年,三峡大坝即将启动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开县旧城区开始全面搬迁。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移民工作,离开故土,奔向新的家园。随着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14.8平方公里的汉丰湖随之形成。开县旧城区渐渐没入湖面之下,一座滨湖之城新生了。
年轻的开州新城,将走上何种发展道路?
如今我们看到的、开州人民享有的美景,正是开州当地始终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新城区规划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汉丰湖的“黄金地段”留给生态的成果。
汉丰湖形成以来,开州区保持汉丰湖自然岸线率超过80%,清运汉丰湖库底老城搬迁遗留垃圾及底泥1500万立方米,打造230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带,修建亲水步道15公里……
“说起汉丰湖的保护,我们是有底气的。”开州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华介绍,近3年,汉丰湖水体综合营养指数稳定小于50,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有效提升。特别是2023年,汉丰湖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与浙江嘉兴南湖、新疆赛里木湖等并列。
开州给汉丰湖以生态,汉丰湖以生态反哺开州。近年来,开州区环湖夜经济消费规模达85亿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达78亿元;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汉丰湖农民龙舟大赛等赛事;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如今47平方公里47万人的开州新城,因湖而旺,蜕变新生。
结束一天的采访后已是傍晚,汉丰湖深蓝色的水面倒映着开州的万家灯火,近处的喧嚣与远方的安宁相得益彰。我们不禁感慨,如今的开州人民,正在新家园惬意“享湖”。
一只候鸟的去与留
漫步在汉丰湖畔,一个个特殊的池塘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些池塘的水面与湖面等高,窄窄的步道将池塘同湖面隔离开来。池塘里还种有荷花等水生植物,白鹭、野鸭等在此嬉戏。
“越来越多过去不常见的鸟类出现在了我的镜头里。”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人黄亚洲是一位鸟类摄影爱好者,这些年,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精灵”。
他的镜头中,出现了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身影。“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超20种,数量达2万余只。”黄亚洲说。
“不久前,我与同事泛舟汉丰湖上,惊喜地拍摄到斑嘴鸭正在繁殖。”黄亚洲说,这意味着汉丰湖生态环境优良,候鸟可以留在此地生存繁衍,变为“留鸟”。
“稀客”的到来和湖面的热闹,见证着汉丰湖的蝶变。
黄亚洲告诉我们,上文提到的池塘名叫“基塘”,是汉丰湖湿地保护的主要载体之一。他说:“十多年前,这些土地还是让人头疼的消落带。”
消落带的出现源于三峡水库运行后水位季节性涨落现象。每年汉丰湖水位都会发生20多米的变化,受水位变化影响的土地区域即称消落带,其存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风险。
“为了治理消落带,我们首先筛选了能在消落带存活的植物,将其种植在消落带上,发挥生态缓冲、景观美化等功能。”黄亚洲介绍。
此外,开州区共实施约2000亩基塘、林泽等消落带治理措施。种植在这些区域的植物,在水位下降消落带露出时可作为生态景观,水位上升被淹没后也能正常生长,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的作用。
消落带治理不仅让汉丰湖避免变成“臭水湖”,也为开州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还在全国范围内留下了宝贵的消落带治理经验。如今,湖南、湖北等地在治理消落带时,就学习借鉴了汉丰湖的治理经验。
来自安徽的黄亚洲2011年开始从事汉丰湖湿地保护相关工作。十多年来,他和镜头里的那些鸟儿一样,把家安在了汉丰湖畔,成为开州的新居民。“开州这座城市很有亲和力,我很喜欢这里。”黄亚洲说。
一片茶叶的苦与甜
离开风景如画的汉丰湖,我们出发前往曾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开州区大进镇。
如今,大进镇不仅顺利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善,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茶叶产业,如今在乡村振兴新时期更是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为群众带来新希望。
正午艳阳高照,我们驶上蜿蜒的山路,进入一片碧绿的茶园。
红旗村村民廖伯轩刚刚结束上午的劳作,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她家坐坐。说起茶叶产业带来的变化,廖伯轩感慨万千。
多年前,廖伯轩与丈夫在广东务工,其间,丈夫不幸患病,整个家庭为治病花光积蓄,陷入贫困。脱贫攻坚期间,在大进镇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单位的悉心帮助下,廖伯轩一家脱了贫,但返贫风险依然存在。2022年,在大进镇党委、政府建议下,廖伯轩承包了红旗村10多亩茶园,第一次有了自家的产业。
“自家有了产业,能就近照顾家人,生活比以前好多啦。”廖伯轩充满希望。
作别廖伯轩,我们继续沿着茶山攀登。不多时,眼前出现一座几乎占据了整个山顶的茶园。
这座茶园的承包人是红旗村村民、老党员钟义登。“最初,大进镇要发展茶叶产业,许多村民都不支持,认为茶叶产业成本高,利润兑现周期长。”钟义登回忆,“我去镇上听了几次介绍,心想咱们搞茶叶产业有前景,更想到需要有人站出来,承包一块地,干出点成果给大家看。”
于是,2021年,钟义登主动承包了130亩地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历经一年多辛苦耕耘,2023年春,他的茶园迎来了初采。过去一年,茶叶产业为钟义登一家带来了40多万元收入,也为其他村民带来了发展希望。
“今年,咱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能再采一次夏秋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咧!”钟义登说。
一片茶叶,对廖伯轩、钟义登等大进镇群众来说,已是苦日子与甜日子的分界线,更是大进镇从贫穷走向振兴的关键一招。
大进镇党委书记全修桥介绍,大进镇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支柱产业,同样成为乡村振兴新时期的支柱产业。2023年,大进镇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3000万元,预计2024年能达到5000万元。
再次站在红旗村的山麓,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茶山延绵起伏。2019年,我们到大进镇采访时,茶园建设方兴未艾,茶树也才刚刚种下;如今座座茶山欣欣向荣,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迈向更美好的生活。听着这些故事,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曲山歌的忧与喜
次日,我们出发前往满月镇双坪村。在盘山公路上,随着海拔攀升,闹市的喧嚣慢慢隐去,山间的云雾越来越浓,四周环境越来越静谧。
“闷闷沉沉眼不睁,昨晚陪奴到四更。四摔话儿都谈尽,没问我是好大生!”
忽然间,一曲山歌在群峰间响起,令人心神一振。我们感叹,宁静的山巅美景,一曲嘹亮的山歌来点缀正合时宜。
几分钟后,我们寻见了这位歌者。他叫凌发轩,是满月镇双坪村村民。他还有个响亮的绰号——“山歌王”。
“20世纪70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就经常听到大人们唱山歌。”老凌回忆,他最早听到的山歌叫“薅草锣鼓”——集体劳动时,在田坎边上,一人负责唱,一人负责敲锣应和,从早到晚,给劳动群众打气。当时,还是放牛娃的凌发轩,就成了“山歌迷”。
山歌虽有趣,但双坪村的发展情况却堪忧——原来双坪村由尤坪、后坪两村组成,其中后坪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交通条件恶劣。凌发轩回忆,20世纪80年代,从后坪村前往大进镇场镇,单程就要走上三天三夜。
1999年,后坪村人下定决心,在海拔高约1700米的绝壁上凿出一条路。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后续被证明是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2001年,历经艰险,悬崖天路贯通,凌发轩成了天路上的首批驾驶员——当年,他听说开州城里举行青年歌手大赛,便骑着摩托车,冒着大雨,从后坪赶往开州城区参赛。
“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凌发轩感慨。
满月镇是开州区最北面的乡镇,一度也是开州区最偏僻闭塞的乡镇之一。满月通往外界的第一条公路,直到1980年才贯通。此后40多年时间里,满月干部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逐步硬化、美化出村路、旅游路,横亘在大山云雾间的城(口)开(州)高速公路,也从满月镇穿隧架桥而过。
路的改变,为满月带来产业之变。2021年,满月镇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如今正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发展起蓝莓、休闲民宿、生态矿泉水等特色产业。其中,马扎营片区还被纳入大三峡大秦巴接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正申报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
旅游业发展起来了,相关的文化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2023年8月,“满月山歌音乐节”在满月镇举办,凌发轩登上舞台,为来自各地的群众献上来自大巴山的歌声。
如今,每逢旅游旺季,会有十几辆汽车停到凌发轩自家开办的“山歌王农家乐”院坝里,游客纷纷招呼请他唱山歌。“他们都是我的‘粉丝’呢!”凌发轩自豪地说。
4月18日,我们离开满月镇返程时,经过了开州城区、汉丰湖畔的军神广场,刘伯承元帅的塑像英姿飒爽,望向远方。
循着这目光,我们看向美丽的开州山水,不禁回想,100多年前,刘伯承元帅从这里出发,怀着为中华民族求解放的崇高理想,踏上革命征途。
如今,开州区已在推动川渝万(州)达(州)开(州)地区统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鲁渝东西协作的“重庆范本”,正朝着建设现代化新开州的目标稳步迈进。
这盛世已如您所愿。今朝开州充满希望的湖光山色,正是今人对革命先烈美好理想的回应。
(来源:七一客户端)
K外媒看开州
4月的重庆,春意盎然、阳光明媚。4月15日,我们向渝东北地区的丛山峻岭行进,来到大巴山南麓的重庆市开州区采访。
开州区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素有“帅乡”之美誉。早年,刘伯承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时,彼时的开县(今开州区)绝大多数群众依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中。1949年12月,开县和平解放,迎来新生,经济社会发展由此步入正轨。如今,开州区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阔步前行。
15日中午,即将抵达开州城区时,我们首先看到一片广阔的湖面,这就是汉丰湖。城区的公园、道路、房屋,还有四周的青山绿树,都倒映在粼粼波光里。湖光山色相辉映,一座“湖畔帅乡”映入眼帘。
一座湖城的降与升
抵达开州城区时,骤雨初歇。
汉丰湖畔,一旁是湖光潋滟,一旁是车水马龙,一幅“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诗意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此行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汉丰湖畔的开州博物馆,只为读懂这座“湖城”。
“1800多年前,汉昭烈帝刘备为开县赐名‘汉丰’,开州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独立的建制。彼时,只有汉丰县而无汉丰湖。”开州博物馆馆长王永威介绍。
2007年,三峡大坝即将启动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开县旧城区开始全面搬迁。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移民工作,离开故土,奔向新的家园。随着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14.8平方公里的汉丰湖随之形成。开县旧城区渐渐没入湖面之下,一座滨湖之城新生了。
年轻的开州新城,将走上何种发展道路?
如今我们看到的、开州人民享有的美景,正是开州当地始终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新城区规划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汉丰湖的“黄金地段”留给生态的成果。
汉丰湖形成以来,开州区保持汉丰湖自然岸线率超过80%,清运汉丰湖库底老城搬迁遗留垃圾及底泥1500万立方米,打造230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带,修建亲水步道15公里……
“说起汉丰湖的保护,我们是有底气的。”开州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华介绍,近3年,汉丰湖水体综合营养指数稳定小于50,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有效提升。特别是2023年,汉丰湖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与浙江嘉兴南湖、新疆赛里木湖等并列。
开州给汉丰湖以生态,汉丰湖以生态反哺开州。近年来,开州区环湖夜经济消费规模达85亿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达78亿元;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汉丰湖农民龙舟大赛等赛事;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如今47平方公里47万人的开州新城,因湖而旺,蜕变新生。
结束一天的采访后已是傍晚,汉丰湖深蓝色的水面倒映着开州的万家灯火,近处的喧嚣与远方的安宁相得益彰。我们不禁感慨,如今的开州人民,正在新家园惬意“享湖”。
一只候鸟的去与留
漫步在汉丰湖畔,一个个特殊的池塘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些池塘的水面与湖面等高,窄窄的步道将池塘同湖面隔离开来。池塘里还种有荷花等水生植物,白鹭、野鸭等在此嬉戏。
“越来越多过去不常见的鸟类出现在了我的镜头里。”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人黄亚洲是一位鸟类摄影爱好者,这些年,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精灵”。
他的镜头中,出现了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身影。“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超20种,数量达2万余只。”黄亚洲说。
“不久前,我与同事泛舟汉丰湖上,惊喜地拍摄到斑嘴鸭正在繁殖。”黄亚洲说,这意味着汉丰湖生态环境优良,候鸟可以留在此地生存繁衍,变为“留鸟”。
“稀客”的到来和湖面的热闹,见证着汉丰湖的蝶变。
黄亚洲告诉我们,上文提到的池塘名叫“基塘”,是汉丰湖湿地保护的主要载体之一。他说:“十多年前,这些土地还是让人头疼的消落带。”
消落带的出现源于三峡水库运行后水位季节性涨落现象。每年汉丰湖水位都会发生20多米的变化,受水位变化影响的土地区域即称消落带,其存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风险。
“为了治理消落带,我们首先筛选了能在消落带存活的植物,将其种植在消落带上,发挥生态缓冲、景观美化等功能。”黄亚洲介绍。
此外,开州区共实施约2000亩基塘、林泽等消落带治理措施。种植在这些区域的植物,在水位下降消落带露出时可作为生态景观,水位上升被淹没后也能正常生长,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的作用。
消落带治理不仅让汉丰湖避免变成“臭水湖”,也为开州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还在全国范围内留下了宝贵的消落带治理经验。如今,湖南、湖北等地在治理消落带时,就学习借鉴了汉丰湖的治理经验。
来自安徽的黄亚洲2011年开始从事汉丰湖湿地保护相关工作。十多年来,他和镜头里的那些鸟儿一样,把家安在了汉丰湖畔,成为开州的新居民。“开州这座城市很有亲和力,我很喜欢这里。”黄亚洲说。
一片茶叶的苦与甜
离开风景如画的汉丰湖,我们出发前往曾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开州区大进镇。
如今,大进镇不仅顺利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善,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茶叶产业,如今在乡村振兴新时期更是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为群众带来新希望。
正午艳阳高照,我们驶上蜿蜒的山路,进入一片碧绿的茶园。
红旗村村民廖伯轩刚刚结束上午的劳作,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她家坐坐。说起茶叶产业带来的变化,廖伯轩感慨万千。
多年前,廖伯轩与丈夫在广东务工,其间,丈夫不幸患病,整个家庭为治病花光积蓄,陷入贫困。脱贫攻坚期间,在大进镇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单位的悉心帮助下,廖伯轩一家脱了贫,但返贫风险依然存在。2022年,在大进镇党委、政府建议下,廖伯轩承包了红旗村10多亩茶园,第一次有了自家的产业。
“自家有了产业,能就近照顾家人,生活比以前好多啦。”廖伯轩充满希望。
作别廖伯轩,我们继续沿着茶山攀登。不多时,眼前出现一座几乎占据了整个山顶的茶园。
这座茶园的承包人是红旗村村民、老党员钟义登。“最初,大进镇要发展茶叶产业,许多村民都不支持,认为茶叶产业成本高,利润兑现周期长。”钟义登回忆,“我去镇上听了几次介绍,心想咱们搞茶叶产业有前景,更想到需要有人站出来,承包一块地,干出点成果给大家看。”
于是,2021年,钟义登主动承包了130亩地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历经一年多辛苦耕耘,2023年春,他的茶园迎来了初采。过去一年,茶叶产业为钟义登一家带来了40多万元收入,也为其他村民带来了发展希望。
“今年,咱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能再采一次夏秋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咧!”钟义登说。
一片茶叶,对廖伯轩、钟义登等大进镇群众来说,已是苦日子与甜日子的分界线,更是大进镇从贫穷走向振兴的关键一招。
大进镇党委书记全修桥介绍,大进镇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支柱产业,同样成为乡村振兴新时期的支柱产业。2023年,大进镇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3000万元,预计2024年能达到5000万元。
再次站在红旗村的山麓,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茶山延绵起伏。2019年,我们到大进镇采访时,茶园建设方兴未艾,茶树也才刚刚种下;如今座座茶山欣欣向荣,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迈向更美好的生活。听着这些故事,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曲山歌的忧与喜
次日,我们出发前往满月镇双坪村。在盘山公路上,随着海拔攀升,闹市的喧嚣慢慢隐去,山间的云雾越来越浓,四周环境越来越静谧。
“闷闷沉沉眼不睁,昨晚陪奴到四更。四摔话儿都谈尽,没问我是好大生!”
忽然间,一曲山歌在群峰间响起,令人心神一振。我们感叹,宁静的山巅美景,一曲嘹亮的山歌来点缀正合时宜。
几分钟后,我们寻见了这位歌者。他叫凌发轩,是满月镇双坪村村民。他还有个响亮的绰号——“山歌王”。
“20世纪70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就经常听到大人们唱山歌。”老凌回忆,他最早听到的山歌叫“薅草锣鼓”——集体劳动时,在田坎边上,一人负责唱,一人负责敲锣应和,从早到晚,给劳动群众打气。当时,还是放牛娃的凌发轩,就成了“山歌迷”。
山歌虽有趣,但双坪村的发展情况却堪忧——原来双坪村由尤坪、后坪两村组成,其中后坪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交通条件恶劣。凌发轩回忆,20世纪80年代,从后坪村前往大进镇场镇,单程就要走上三天三夜。
1999年,后坪村人下定决心,在海拔高约1700米的绝壁上凿出一条路。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后续被证明是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2001年,历经艰险,悬崖天路贯通,凌发轩成了天路上的首批驾驶员——当年,他听说开州城里举行青年歌手大赛,便骑着摩托车,冒着大雨,从后坪赶往开州城区参赛。
“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凌发轩感慨。
满月镇是开州区最北面的乡镇,一度也是开州区最偏僻闭塞的乡镇之一。满月通往外界的第一条公路,直到1980年才贯通。此后40多年时间里,满月干部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逐步硬化、美化出村路、旅游路,横亘在大山云雾间的城(口)开(州)高速公路,也从满月镇穿隧架桥而过。
路的改变,为满月带来产业之变。2021年,满月镇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如今正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发展起蓝莓、休闲民宿、生态矿泉水等特色产业。其中,马扎营片区还被纳入大三峡大秦巴接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正申报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
旅游业发展起来了,相关的文化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2023年8月,“满月山歌音乐节”在满月镇举办,凌发轩登上舞台,为来自各地的群众献上来自大巴山的歌声。
如今,每逢旅游旺季,会有十几辆汽车停到凌发轩自家开办的“山歌王农家乐”院坝里,游客纷纷招呼请他唱山歌。“他们都是我的‘粉丝’呢!”凌发轩自豪地说。
4月18日,我们离开满月镇返程时,经过了开州城区、汉丰湖畔的军神广场,刘伯承元帅的塑像英姿飒爽,望向远方。
循着这目光,我们看向美丽的开州山水,不禁回想,100多年前,刘伯承元帅从这里出发,怀着为中华民族求解放的崇高理想,踏上革命征途。
如今,开州区已在推动川渝万(州)达(州)开(州)地区统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鲁渝东西协作的“重庆范本”,正朝着建设现代化新开州的目标稳步迈进。
这盛世已如您所愿。今朝开州充满希望的湖光山色,正是今人对革命先烈美好理想的回应。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