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筑基” 生态富民“双赢”
K勇担新使命建设新开州
本报记者 邓青春
田垄阡陌,和美安宁,乡村环境更靓;产业兴旺,五谷丰登,群众腰包更鼓;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以来,我区坚持以农业农村全域全链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优良品种引进、绿色技术推广、优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培育“四个先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我区坚持“生态+”“+生态”理念,紧扣“三生”空间优化、农业功能拓展、和美乡村创建“三个绿色先行”,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域全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区,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3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95.31亿元、增速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0元、增速5.4%,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8:1。
规划引领向未来
“环汉丰湖、高新区区域,重点培育以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休闲农业等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
“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重点发展道地药材、绿色畜牧、冷水鱼、茶叶等生态产业。”
“江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重点打造特色水果、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绿色畜牧等高效产业。”
我区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山地特色,科学规划“一环两区”农业空间布局。
“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完成6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把20万亩屯水田作为最重要的‘口粮田’和‘农业湿地’进行特殊保护。”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种养循环,划定畜禽养殖限养区231.39平方公里、禁养区329.16平方公里,养殖水域滩涂禁养区143.46平方公里、限养区133.32平方公里。
为顺应乡村人口流动和村庄变化趋势,我区遵循传统肌理和空间格局,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要素,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集聚提升类村320个、城郊融合类村60个、特色保护类村22个、搬迁撤并类村25个,建立分类指引,差异化引导村庄规划建设。
在科学村庄规划编制上,我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有序分类推进4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更新维护,全区423个行政村、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27个示范村的村规划编制全覆盖。
特色产业富乡村
眼下,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临江孵化园的蔬菜大棚里,处处都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辣椒、西红柿、苦瓜等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分工协作,有序进行采摘、搬运、包装,及时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蔬菜运往各地市场,满足广大市民的“菜篮子”。
为壮大特色产业,我区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构建形成菜药果“一主两辅”、粮猪鱼“三优”、茶糖豆禽等“多特”产业体系,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130万亩。寿光蔬菜“东产西移”在川渝首家落地,高规格打造10万亩标准设施蔬菜基地,获评全市“鲁渝农业协作十大典型案例”。
我区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获批创建国家三峡柑橘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市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38个。成功建成“开州春橙”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搭建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市畜牧科学院开州区分院等科创平台16个。
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我区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区“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体打造,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打造“一粒种子”到“一杯果汁”特色水果链,“一头猪”到“一根肠”生态养殖链,“一颗药苗”到“临床制剂”道地药材链,“产在寿光、种在开州”绿色蔬菜链,“粮头食尾”优质粮油链,生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我区还做精乡村旅游,推广“产业+基地+景点”发展模式,开发休闲、观光、体验、康养等乡村金色旅游新业态。策划推介“红色研学”“避暑纳凉”“田园风光”等精品旅游线路6条,创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推出“大美大进”“天上满月”“山水关面”等地域品牌。打造竹溪镇“生态乐园·共享田园”等网红打卡地标10余处。
和美乡村入画来
道路宽阔平坦,房屋干净整洁,村庄环境优美,文体设施一应俱全,这是竹溪镇灵泉村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通过创建市级文明村镇,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灵泉村党支部书记向周国说,如今,村里的环境好了,道路便利了,庭院整洁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休闲游玩。
人美在其心,村美在其民。我区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组建“明德帅乡”微宣讲志愿队,举办“家风润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活动3.8万余场次,覆盖群众50余万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劝导取消“大操大办”“无事酒”3800余起。
为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我区纵深推进“一中心”一屏揽全域、“四板块”一事可综办、“一网格”一网管到底的“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7个乡镇街道纳入一体化智治平台建设工作试点,“一中心四板块”线下建成率100%,划分村社区网格1248个、专属网格38个,细化设置微网格2219个,初步构建起一体贯通、条抓块统、线上线下、实时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
我区采取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方式运用“积分制”,用“积分”把群众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把群众创造力激发出来,目前全区近300个行政村推广应用。满月镇推广运用“积分超市”,采取“入户手机采集+线下自主申报+每月定期评定”方式进行积分采集,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全镇累计积分88104分,核销积分52874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在深化强村富民改革上,我区成立香肠、柑橘等7个协会,聚拢产业带头人、营销经纪人等5类人组团发展,发展加工主体310家、胶原蛋白肠等新品20多个,产值15亿元。开州、寿光共建鲁渝蔬菜公司,寿光通过股份分红等实现每亩收入2050元,鲁渝蔬菜公司通过大棚租金等实现每亩收入7000元,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等实现每亩收入500元。
本报记者 邓青春
田垄阡陌,和美安宁,乡村环境更靓;产业兴旺,五谷丰登,群众腰包更鼓;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以来,我区坚持以农业农村全域全链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优良品种引进、绿色技术推广、优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培育“四个先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我区坚持“生态+”“+生态”理念,紧扣“三生”空间优化、农业功能拓展、和美乡村创建“三个绿色先行”,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域全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区,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3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95.31亿元、增速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0元、增速5.4%,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8:1。
规划引领向未来
“环汉丰湖、高新区区域,重点培育以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休闲农业等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
“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重点发展道地药材、绿色畜牧、冷水鱼、茶叶等生态产业。”
“江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重点打造特色水果、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绿色畜牧等高效产业。”
我区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山地特色,科学规划“一环两区”农业空间布局。
“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完成6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把20万亩屯水田作为最重要的‘口粮田’和‘农业湿地’进行特殊保护。”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种养循环,划定畜禽养殖限养区231.39平方公里、禁养区329.16平方公里,养殖水域滩涂禁养区143.46平方公里、限养区133.32平方公里。
为顺应乡村人口流动和村庄变化趋势,我区遵循传统肌理和空间格局,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要素,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集聚提升类村320个、城郊融合类村60个、特色保护类村22个、搬迁撤并类村25个,建立分类指引,差异化引导村庄规划建设。
在科学村庄规划编制上,我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有序分类推进4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更新维护,全区423个行政村、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27个示范村的村规划编制全覆盖。
特色产业富乡村
眼下,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临江孵化园的蔬菜大棚里,处处都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辣椒、西红柿、苦瓜等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分工协作,有序进行采摘、搬运、包装,及时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蔬菜运往各地市场,满足广大市民的“菜篮子”。
为壮大特色产业,我区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构建形成菜药果“一主两辅”、粮猪鱼“三优”、茶糖豆禽等“多特”产业体系,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130万亩。寿光蔬菜“东产西移”在川渝首家落地,高规格打造10万亩标准设施蔬菜基地,获评全市“鲁渝农业协作十大典型案例”。
我区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获批创建国家三峡柑橘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市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38个。成功建成“开州春橙”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搭建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市畜牧科学院开州区分院等科创平台16个。
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我区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区“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体打造,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打造“一粒种子”到“一杯果汁”特色水果链,“一头猪”到“一根肠”生态养殖链,“一颗药苗”到“临床制剂”道地药材链,“产在寿光、种在开州”绿色蔬菜链,“粮头食尾”优质粮油链,生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我区还做精乡村旅游,推广“产业+基地+景点”发展模式,开发休闲、观光、体验、康养等乡村金色旅游新业态。策划推介“红色研学”“避暑纳凉”“田园风光”等精品旅游线路6条,创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推出“大美大进”“天上满月”“山水关面”等地域品牌。打造竹溪镇“生态乐园·共享田园”等网红打卡地标10余处。
和美乡村入画来
道路宽阔平坦,房屋干净整洁,村庄环境优美,文体设施一应俱全,这是竹溪镇灵泉村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通过创建市级文明村镇,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灵泉村党支部书记向周国说,如今,村里的环境好了,道路便利了,庭院整洁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休闲游玩。
人美在其心,村美在其民。我区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组建“明德帅乡”微宣讲志愿队,举办“家风润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活动3.8万余场次,覆盖群众50余万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劝导取消“大操大办”“无事酒”3800余起。
为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我区纵深推进“一中心”一屏揽全域、“四板块”一事可综办、“一网格”一网管到底的“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7个乡镇街道纳入一体化智治平台建设工作试点,“一中心四板块”线下建成率100%,划分村社区网格1248个、专属网格38个,细化设置微网格2219个,初步构建起一体贯通、条抓块统、线上线下、实时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
我区采取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方式运用“积分制”,用“积分”把群众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把群众创造力激发出来,目前全区近300个行政村推广应用。满月镇推广运用“积分超市”,采取“入户手机采集+线下自主申报+每月定期评定”方式进行积分采集,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全镇累计积分88104分,核销积分52874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在深化强村富民改革上,我区成立香肠、柑橘等7个协会,聚拢产业带头人、营销经纪人等5类人组团发展,发展加工主体310家、胶原蛋白肠等新品20多个,产值15亿元。开州、寿光共建鲁渝蔬菜公司,寿光通过股份分红等实现每亩收入2050元,鲁渝蔬菜公司通过大棚租金等实现每亩收入7000元,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等实现每亩收入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