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关面乡中药材产业激活共富“一池春水”
药香飘万里乡村振兴时
  K三江三里和美乡村
    ▲木香喜获丰收。

    ▲关面乡产业路。

    ▲药农晾晒木香。

关面乡泉秀村七里坪木香基地。

  本报记者 谢国邦
  夏日的关面乡泉秀村七里坪,依旧凉风习习,数万亩木香迎风招展。木香已成为关面乡的一张特色名片,激活了当地群众致富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关面乡坚持“产业上山、人口下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生态护山、文化育山”六山思路,发挥中药材产业比较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一体化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全乡中药材面积稳定保持在5.8万亩,实现了中药材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收入节节攀升。
  如今,关面乡有木香2.8万亩,年产木香2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黄连1.1万亩,年产黄连360吨,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以关面乡为主的开州木香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关面乡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称号,泉秀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姚程村、火焰村分别获评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A 党建引领强产业
  
“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绘好产业振兴一张图,打造产业发展主引擎,培育产业发展生力军。”关面乡党委负责人介绍,该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一体化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关面乡坚持全产业发展一盘棋,全乡统筹布局,围绕“三园十基地”一体编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规划和乡域现代农业五年发展规划,绘制好产业发展蓝图。在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布局规划基础上,细化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明确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和分区引导,开展“空间治理+产业提质+配套提档+环境提优+治理提效”行动,打造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形成了规模种植、成方连片、万亩以上的特色中药材基地。
  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地方特色,精准招商引资。关面乡结合“141”体系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8次围绕产地药材加工,到部分药企实地考察,结合开州在外人员服务回引回馈工作,精准招商,众多投资单位表现出了对开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浓厚兴趣,投资欲望强烈。目前,关面乡初步择优选择了拟投资方,计划投资5000万元用于发展中药材产业。
  关面乡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三变”改革,按照“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模式,探索“村级示范试点、农户联动成片”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示范带动作用。中药材产业发展按照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协商定价、统一盈利分红、分户实施管理、分段质量抽检的“四统两分”模式种好“试验田”,引导农户跟进发展“自留地”,促进农民富裕富足、集体收入稳定增长。
  B 因地制宜优品质
  关面乡地处秦巴山区,高山峡谷众多,中药材品种繁多,其中能够实现量产的中药材有黄连、木香、厚朴,具有高山特色、附加值极高的中药材则有党参、天麻、重楼等10余种。关面乡结合丰富的中药村资源唱响了“3+n”产业布局的“山字经”,打出了稳量、提质、延链齐头并进的“致富牌”。
  黄连、木香有着不同的特性,黄连喜阴,种植周期需要歇地。木香好阳,自我繁育能力强,一次播种,隔年采挖,终生可挖。
  近年来,关面乡针对木香采挖留种导致药材标准参差不齐,影响药材的产量这一劣势,实施药材高产栽培行动,现已基本实现标准化统一育苗,药材平均亩产增加近100公斤,同比增长30%以上。
  好地出好药,为确保药材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关面乡对种植土壤进行动态监测,明确其中药材所需的各类生长元素,采取测土配方方式,对土壤进行营养改良和补充,以保证药材在生长过程中药性不散、质量不退。经过检测,全乡新种药材中有效药物成分含量同比提高22.6%。
  关面乡承接落地同仁堂与区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开州—北京同仁堂有机中药材供应区”、共同创建“开州—仿野生有机木香、林下仿野生有机黄连第一县”的建设发展工作,建成1000平方米药材初加工厂,打造中药材规整、切片、炮制自动化生产线,延长了产业链、拓展了价值链、留住了利益链。
   C 夯实基础强竞争
  “现在是我们最好的日子。”通路、通电、通网,泉秀村高山上木香种植基地基础设施的变化,药农梅书德讲起来滔滔不绝。
  近年来,关面乡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围绕全要素持续用力,不断做加法,围绕“三园十基地”,建设产业公路15.3公里、农村电网12公里、基地产业便道8公里、晒坝10个、人饮防旱池6个、旅游公厕1座、观景平台5个、专家大院1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绩效,改变内外交通格局,为药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
  量大质优,方可持续,质为根本,量为基础。在产业发展愿景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仍存在许多点位风险。关面乡采取市场倒逼的方式,建立退出机制,在药材收购环节,对质量不合格的予以排除;完善溯源体系,从基地到工厂,实行闭环管理,让药材药品药性得到保证。
  关面乡着眼数字化生产,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智慧工厂,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推进产业发展,布局专家大院。以同仁堂标准进行技术培训,改变中药材传统烟熏火燎的烘干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安全隐患。邀请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大学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药学院等专家教授开展珍稀、濒危、特有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并同步建立科研站。
  坚持品牌为先、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关面乡以“木香”为主题,深挖中药文化资源,以中药材为故事蓝本,在关面乡采景摄制纪录片《越过高山路更宽》《木香》等,关面木香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国木香行业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D 多措并举增收入
  “政府引导创新种植和管护机制,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药农。”药农谢明章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种植木香的收入一年高过一年。
  这些年来,关面乡探索“一分六统一自愿”机制,即分户种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议价、统一销售,农户自愿选择出货渠道。
  “一分六统一自愿”机制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药农与企业携手抱团闯市场,打通前端和终端,连通基地到药厂,压缩中间环节,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提高中药材销售价格,增加收入。
  2022年以来,中药材市场持续火爆,黄连价格连续暴涨,涨幅超2倍,关面乡药农直接受益,平均每户年增收近10万元。
  关面乡在种植药材的同时大力探索发展关联产业,开发出高山药蜂蜜、养生药礼等药膳菜品10余种,研发中药浴包、中药香薰、特色药材贴画等文创产品7种,中药产品价值提升10%。建设秦巴药谷馆,展陈中药材原料及衍生产品200余件,进一步扩大衍生产品知名度,增加药材品牌容量。
   E 保护生态促发展
  清江之源,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关面乡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谱写生态保护新篇章,让当地群众走上药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关面乡实施药旅融合产业发展,打造了以绿色观光、医疗康养、医药膳食、宜居养老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来到关面乡,上山可在八面山拥风,看亿年野生崖柏,下山可在百里峡漂流,与青山绿水共舞。进可在小园洞天,享高山峡谷风情,退可在星空遥辰,听小河流水潺潺。还可登七里坪,赏浩瀚木香花开,逛小城坝,观一次“千年古树”。
  目前,关面乡按照“四个一批”发展规划,全面优化迭代产业发展,盘活80亩集体林地、闲置小学等“沉睡”集体资产1200余万元,发展特色民宿1家,整合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入股漂流旅游项目进行生态分红,为各村集体稳定增收约5万元。
  (本版图片由关面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