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四个聚力”推进幼小衔接落地落细
双向育桃李 花开满园春
丰乐中心幼儿园与丰乐中心小学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汉丰六校开展入学衔接教育。

幼儿园进行教研成果展示。

老师教幼儿搭积木。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近日,歇马小学与歇马中心幼儿园共同开展“骄傲!共升一面旗”幼小衔接活动,彰显了“大胡豆”的从容与自信,展现了“小豌豆”的认真与专注。“小豌豆”通过观察、聆听、思考,憧憬着自己的一年级生活。
  近年来,我区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奋斗目标总体框架,围绕理念革新、环境优化、课程建构、联合教研四大环节,绘制幼小衔接全区覆盖、全链推进、全域联动工作图,推动形成“同心护童心、合力助禾苗”的幼小衔接良好教育生态。
  幼小互动“两生花”,科学衔接“满园香”。2021年,我区获批创建全市幼小衔接实验区。2023年10月,我区承办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暨幼小衔接实验区成果推广会,获中国教师报、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20余次,点击量超300万人次。
   聚力要素练好基本功
  每学年开学前,我区都会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参培教师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内容,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幼儿直接经验”为抓手,明晰科学幼小衔接概念,掌握科学幼小衔接的方法策略。
  近年来,我区在夯实组织基础、抓实制度保障、做实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成立幼小衔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幼小协作”“探索评价改革、优化育人行为”“总结可复制经验、建立良好教育生态”四大目标,通过试点先行、联盟推动、全区推广三个阶段,实施革新理念、优化环境、建构课程、强化教研、搭建平台五大措施。落实“行政推动、教研引领、园校一体”长效协同机制,组建“幼小衔接”区域推进工作专班100余个,依托集团教研、结对园校教研等,设置工作阵地104个,分层分类召开幼小衔接工作部署调度、问题排查分析、整改落实等专题会1000余次,研究制定工作措施600余条。
  同时,我区着眼幼小衔接标准不规范、方向不明确、提质不持续等痛点难点,制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幼小科学衔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工作意见》等相关制度文件4个,梳理0至6岁儿童养育负面清单48条,分类编制幼小衔接家长和教师指导手册20余本,推动幼小科学衔接全面铺开。
  天和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于保教保育全过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在大班升小准备关键期,实施“高高兴兴上小学”系列衔接课程,重点培养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专注学习能力,为幼儿上小学全面做好身心、生活、学习等准备。
  幼儿园送一程,小学接一程。我区围绕“立足儿童本位、科学落实幼小衔接”主题,针对入学准备、入学适应指导等能力提升,开展幼小衔接骨干教师培训10期、幼小衔接专题培训25期,覆盖教师万余人次,成功培育影响力教师10名、示范性骨干教师100名。
  聚力协作提高参与度
  进入开学季,汉丰六校推出“认识校园”衔接课程,以设计游览图、写校园介绍、结识新朋友、学习新本领、习得新规范等形式,增加入学新生熟悉感,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交往中完成入学衔接教育。
  近年来,我区部分学校成立了“学研用”联合小组,围绕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开展研讨,推动衔接重心向了解和理解幼儿学习特点上转变,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观念互通、问题同答、实践共融。
  如何让家长充当幼小衔接的“桥梁”?我区聚焦家长角色定位、教养方式等困惑,构建幼小衔接“3+1”会议制度和区级“家长培训课程”资源库,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围绕幼儿身心准备、学习准备、生活准备、情感准备四个方面,指导家长进行主动引导,促进幼儿尽快融入小学阶段学习生活。
  前不久,云枫中心幼儿园在共育课程研学实践板块中,组织幼儿到消防等单位参观,在研学体验中开阔幼儿视野,树立安全意识,实现“园校社”联动,奏响幼小衔接“大合唱”。
  我区通过建立园校与属地政府、派出所、医疗卫生单位、基层社区工作联动制度,强化条件保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了幼小衔接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聚力课程增强代入感
  每逢大班毕业季,文峰街道中心幼儿园都要举办一堂“我心中的小学”主题课,幼儿们通过集中讨论、亲身体验等方式,提前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状态,对新学校新学期新同学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近年来,我区夯实入学准备前置工作,相关学校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维度,指导幼儿园调整课程目标体系,将环境创设、规则制定权交给幼儿,设置入学准备期,帮助幼儿克服入学前紧张、焦虑情绪,引导幼儿“走近”小学。
  与此同时,我区还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模式,按照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梯度,建构“身心玩乐”等幼小衔接课程20余个,推动平稳过渡。
  赵家街道中心小学通过梳理一年级课程实践中阻碍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四张问题清单,儿童“四维能力”达成率升至98%。而汉丰六校与云枫中心幼儿园的“牵手”,从学生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四个方面入手,共同建立了双向衔接的“多元评价”体系,让“禾苗”适应任何环境生长。
  触类旁通,我区相关学校通过制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组织幼儿园在游戏展示活动中开展幼儿发展观察评价,指导小学围绕校园文化、地域特点等主题游戏实施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试,带动园校双方共同探索实施幼升小评价交接,打通幼小课程衔接“最后一公里”。
  聚力教研打造示范点
  以游戏课堂为主的幼儿园孩子如何适应小学课堂?孩子要不要提前学习拼音、认字写字?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却无法较好解决的难题。针对家长的这一“通病”,汉丰九校致力构建“示范衔接课堂”,邀请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授课听课,探讨衔接方法,拓宽衔接路径,涵养衔接环境,实现多方联动、多措推进、多点开花。
  近年来,我区整合学前、小学教研员及市(区)级骨干教师力量,组建幼小衔接项目研究组,统筹全区幼小衔接教研共同体建设、管理和指导,梳理教研清单110余张,解决“环境断层”“经验难过渡”“课堂形式游戏化”等问题50余个。
  按照试点先行原则,我区立足“园校共同体”开展示范性联合教研,分地域遴选10组结对园校开展试点,通过收集、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反思等方式,汇编教研案例集10余册,立项市、区两级幼小衔接课题18个,汉丰八校与云枫第二中心幼儿园“疫情时期别样的走进小学”案例被市教委作为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展播。
  全域跟进,遍地开花。我区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招生划片、园校优势等因素,以13个片区为支点,统筹小学学区16个、学前教育集团7个,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结对幼小衔接园校104组,围绕“评价改革”“家园校共育”等开展联合教研300余场次,形成成果论文308篇、案例视频261份。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我区通过开展“坚持双向互动,营造有温度的衔接环境;坚持儿童为本,构建有质量的衔接课程;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有实效的联合教研;坚持多元联动,形成有共识的育人理念;坚持成果共享,搭建有价值的互动平台”的“大比武”“大练兵”活动,遵循“全面接纳、柔性过渡”原则,让幼小衔接的阳光普照三江三里,全区近4万名幼儿、1.4万余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如待放的蓓蕾,无忧无虑茁壮成长,自信满满幸福起航。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学研用’方法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重点、攻难点、破堵点、创亮点,切实把幼小衔接的‘陡坎’变成‘缓坡’,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通过探索幼小之间扎实可行、层次立体、多元参与的共育策略,着力推进幼小衔接由“有型”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本版图片由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