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大德镇龙王村推出“稻田认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乡下有块田 连着城里人
    大德镇龙王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近日,记者在大德镇龙王村稻渔基地里看到,10多位村民头戴雨具,抡起锄头铲掉田埂边的杂草。
  “草铲了还会长,不如用除草剂省力。”“用除草剂当然省时省力,可田里还能养鱼吗?”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汗水与雨水在额头上交汇。远远望去,刚刚清除杂草的田埂就像红砖砌的一垛垛墙。
  田埂旁,李勇对照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务工出勤表上打上一个个“√”。
  李勇是龙王村党支部书记,这位风风火火、敢闯敢干的“领头雁”喜欢在土地上做文章。这不,他今年又瞄准“稻田认养”新模式,念起了返璞归真的“种粮经”。
  龙王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这里适宜的海拔、独特的气候,孕育了口感上乘的“龙王大米”,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年,龙王村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建成430亩“稻田+渔”智慧田园,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社会人士认养方式,采用施有机肥、喷洒生物制剂、悬挂杀虫灯等种植方法,向生态稻鱼、有机大米进军。
  “对认养人来说,这是健康生活的一种时尚。对传统农业来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带来的新业态。”李勇介绍,认养人可通过视频监控、实地查看等方式,随时掌握“一亩三分地”的农情农事,对生产各环节了然于胸。
  郑大哥在开州城区经商,上个月,他无意从朋友口中得知龙王村可以认养稻田,便驱车前往一口气认养了30亩。按照协议,郑大哥认养的稻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全权代管,只坐等稻鱼丰收,便可获得保底40斤稻花鱼、500斤生态稻谷。
  “从种植放养开始,能看着稻鱼生长,感觉特别放心。自己吃不了的大米、鱼,再送给亲朋好友,想想就觉得美滋滋的。”在农村长大的郑大哥对农业生产并不陌生,他脱下鞋袜卷起裤腿,走到田中间扯杂草,一条鱼儿从杂草中蹿出冲向深水区。
  自龙王村开展“稻田认养”以来,便受到了城里人的追捧,不到两个月,已有20多人认养了350多亩,最多的三四十亩,最少的六七亩,平均认养量达10亩以上。
  龙王村创新运作“稻田认养”项目,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采用“稻鱼共生”“一地四养”无公害种植,实现稻田全程追溯、全产业链监测,多方保障稻鱼品质,实现消费者、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受益。
  “每亩的认养价格2198元,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可达95万元,预计年利润10万元以上。”李勇介绍,村集体还常年雇请30多位村民在稻鱼基地务工,从事除草、施肥、引水等工作,人均年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
  在龙王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示栏里,“大美大德稻香龙王”发展规划图尤其醒目。规划图标示:“稻田认养”旨在盘大盘强绿色水稻产业,建成“水稻+渔+伏季水果+花卉”的“稻田公园”,打造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开心农场”,构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格局。